APP下载

国外关于自动化社会行为研究现状述评

2012-08-15王凯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被试刻板研究者

王凯

(韶关学院 医学院,广东 韶关 512026)

□心理学研究

国外关于自动化社会行为研究现状述评

王凯

(韶关学院 医学院,广东 韶关 512026)

近年来,实验社会心理学家已经开始研究无意识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并卓有成效。当前国外关于自动化社会行为的研究主要呈现了两大主题:第一,社会知识对自动化社会行为的影响,其中包括知识特征信息、行为信息和目标信息;第二,启动刺激对自动化社会行为效应,其中包括启动刺激的类别、启动刺激量级和启动刺激的激活。我国自动化社会行为的研究工具和研究领域有待拓展。

自动化行为;自动激活;社会知识

一前言

Lord(1911)提出我们每天生活中的大部分动作、动机、判断、情绪等并不是意识的产物,而更有可能是被环境特征和事件驱动的结果[1]。最近几年里,心理学家已经开始大量研究无意识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即不需要认知驱动而操作的行为[2]。我们对环境的大量的反应均可被认为是自动化行为。例如,一个复杂的自动发生的社会行为的典型例子是社会模仿。研究者发现,在谈话中人会去模仿对方的举止,如微笑、抚摸脸、晃脚等,而不用考虑他们彼此是否熟悉,之后,他们也丝毫不承认在重复对方的行为[3]。在过去近三十年中,实验社会心理学家已经收集了大量的研究结果,经过分析认为,在人类活动中,自动激活的社会知识能够去影响后续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发生是人类所觉察不到的。

二 社会知识对自动化社会行为的影响

(一)知识特征影响行为

Dijksterhuis和van Knippenberg探讨了不同知识特征的启动是否会自动地影响人的后续行为。他们首先用 “聪明”和 “愚蠢”启动被试,随后要求他们去完成一个表面上无关的知识测试,如“孟加拉国的首都是哪里” (a达卡,b河内,c仰光,d曼谷)。 实验中, Dijksterhuis和 van Knippenberg假设聪明和愚蠢的启动被试将增加相关知识的通达性,产生与启动词一致的相关行为反应,即相对于没有被启动的被试,激活的知识随后会影响被试在测试中的行为反应。正如期望的,在任务完成上被 “聪明”启动的被试显著高于没有启动的被试,而被 “愚蠢”启动的被试显著低于没有启动过的被试。这些结果认为偶尔激活的知识能够自动影响复杂的行为,如知识测验的表现[4]。

(二)行为信息影响行为

鉴于人们倾向去采纳谈话搭档的语气和语言,研究者也考察被试可能无意识去模仿他们谈话搭档的动作[5]。例如,当他们的谈话搭档晃脚和抚摸他们的脸时,人们明显也会无意识抖动他们的脚和抚摸他们的脸,反之则反之这些研究之后,研究者考察了询问被试和他们的搭档行为的觉察程度时,被试报告说他们均没有觉察到自己和搭档的行为及两者任何的行为关系。

最近的研究者们发现,行为的感知不总能增加表现同一行为的可能性。Tiedens和Fragale研究假设,行为知觉由于高或低的社会地位的差异,被试可能采用相反行为 (低或高)。结果表明,当被试的搭档地位是被认为是较高时 (一个高的地位),则被试会无意识的采用顺从的体态 (约束)。同样,在实验结束时研究认为被试是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姿态、他们搭档的姿态及这两种姿态之间的任何关系。因此,对行为信息的感知能自动化地引导行为的发生[6]。

(三)目标相关信息影响行为

Bargh等人的研究认为偶然社会知觉激活目标知识能自动地影响追求社会目标的行为。研究发现,被试由隐蔽的与 “成就”相关的单词启动,随后完成一系列寻找单词测试。在测试中,与没有被启动的被试相比,被启动的被试在任务表现明显要好,且他们会通过违反实验指导语 (停止答题)去最大化他们的表现。在实验中断之后,比起没有被启动的被试,启动被试更可能继续选择字谜任务,而不是一个卡通评价任务 (兴趣)。同样,在这些研究都认为没有一个被试报告觉察到启动和随后的测量之间的关系[7]。

(四)背景信息影响行为

Aarts和Dijksterhuis探究社会背景知觉如何自动化的影响人的行为。实验中,使用的启动刺激是环境。一组被试由与图书馆相关刺激启动,对图书馆来讲标准行为是安静;另外一组人,被对照地点启动,随后这组被试去参观这个对照地点,他们行为是与这个地点的标准行为相一致,而与没有被图书馆启动的被试相比,被图书馆启动的被试随后朗诵一段文章明显采用柔和的语气。同样,实验之后没有被试报告任何一个启动刺激和随后测验之间的关系[8]。

同样,Garcia等人研究发现,在一个较大群体中偶然激活知识可能自动影响随后帮助行为表现。实验中,他们要求被试想像他们自己在一个群体中,或独自一人 (一个拥挤或空旷的剧场),随后测量被试的各种助人行为,如给慈善集团捐钱。研究结果显示,想像自己在群体背景下的被试比起控制组被试显示出明显少的帮助行为。研究中确保被试没有怀疑启动任务和帮助行为的之间的任何联系[9]。

三 启动刺激对自动化社会行为效应

(一)启动刺激的类别

研究发现,被一个社会群体启动的被试 (抽象的信息),其随后的行为符合这个群体相关特征(同化效应),但是由群体中的样例激活 (具体的信息),其随后的行为与相关特征的行为相反 (相对的效应)[10]。Bargh、Chen和Burrows(1996)显示被老年人刻板启动的被试随后以一个较慢速度行走[11]。同样,很多研究发现在刻板印象启动之后相似的行为会发生。同样,研究者发现,被一个群体启动 (关于教授刻板印象的 “智力”)能导致在行为上一致性 (完成更多的知识任务),而被群体的一个具体样例 (爱因斯坦)激活的被试会产生相反的行为 (完成较少的问题)[12]。Schubert等人(2003)研究认为,当群体间的背景是显著时,被外群体刻板启动 (忙碌的商人)会导致与这外群体刻板相反的行为 (缓慢的行为),当群体间的背景显著时,人们应显示与刻板化外群体相反的反应[13]。Spears等人 (2004)的研究同样没有显示在显著群际中对一个内群体暴露导致同化性的自动化行为[14]。同样,研究者的研究也关注在人际或群体背景显著时,别人的信息是否自动影响本人的行为[15]。

(二)启动刺激量级

启动材料 (群体、背景、特征、刻板印象)量级同样能产生不同的自动化行为。Dijksterhuis和他的同事预测被 “老年人”启动的被试在随后的记忆表现中的效应将与被试先前与老年人交往多少相一致的。正如期望的,在被老年群体隐蔽启动后,大量接触老年人的被试在记忆测验中明显表现较差。然而,先前较少的接触老年人的被试不显示任何启动效应,即认为偶然知识激活增加相关联行为的可能性是依据记忆中联结的出现和强度。研究中假设,在他们频繁的与老年群体成员接触时,老年人记忆力的信念是被加强的[16]。

(三)启动刺激的激活

研究者最近考察了被社会群体启动的行为是被与这个群体相关联特征激活程度调节的。Kawakami等人验证由老年人启动被试的在词汇任务中反应速度效应是依赖与 “缓慢”特征的激活。研究发现,与没有被启动的被试相比,被启动的被试在任务中表现出明显低的反应速度;而研究又发现,启动任务是以年龄标准分类照片时,在随后的词汇任务中,对特征的判断快于非特征词的任务,而启动任务是以性别分类照片时被试在两类任务中则没有区别[17]。

四 评价与展望

社会自动化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我们看到,国外的心理学者,如Bargh、Dijksterhuis等人对自动化行为及其相关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然而,我国对自动化行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许多研究领域基本空白或还处于刚刚起步状态。同样,值得我们注意的,社会自动化行为的研究成果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其应用价值,如消费行为、歧视行为等。我们相信,随着研究工具的扩展,如ERP、FMRI等引入行为的研究,到那时,研究范式将不断突破。未来,研究者对自动化社会行为的研究将提高到的一个新的高度。

[1]Bargh J A, Chartrand T L.The unbearable automaticity of being[J].AmericanPsychologist,1999,54(7):462-479.

[2]Moors A,De Houwer J.Automaticity:a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analysis[J].PsycholBull,2006,132(2):297-326

[3]Chartrand T L,Bargh J A.The chameleon effect: the perception-behavior link and social interaction[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ailPsychology,1999,76(6):893-910.

[4]Dijksterhuis A,VanKnippenberg A.The rel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and behavior or How to win a game of Trivial Pursuit[J].JournalofPersonalityand SocialPsychology,1998,(74):865-877.

[5]Cheng C M,Chartrand T L.Self-monitoring without awareness:using mimicry as an onconscious affiliation strategy[J].JournalofPersonalityand SocialPsychology,2003,85(6):1170-1179.

[6]Tiedens L Z,Fragale A R.Power moves: complementarity in dominant and submissive noverbal behavior[J].JournalofPersonalityand SocailPsychology,2003,(84):558-568.

[7]Bargh J A etal.The automated will:nonconscious activation and pursuit of behavioral goals[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ailPsychology,2001,(81):1014-1027.

[8]Aarts H,Dijksterhuis A.The silence of the library: environment,situational norm,and social behavior[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ailPsychology,2003,(84):18-28.

[9]Garcia S M etal.Crowded minds:the implicit by stander effect[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ail Psychology,2002,(83):843-853.

[10]Dijksterhuis A etal.Reflecting and deflecting stereotypes:assimilation and contrast in impression for mation and automatic behavior[J].Journalof ExperimentalPsychology,2001,(37):286-299.

[11]Bargh JA,Chen M,Burrows L.The automaticity of social behavior:Direct effect so Trait concept and stereotypeactivation on action[J].JournalofPersonality andSocialPsychology,1996,(71):230-244.

[12]Haddock G.,Macrae C N,Fleck S.Syrian science and smart supermodels:On the when and how of perception-behavior effects[J].SocialCognition,2002,(20):461-479.

[13]SchubertT,HafnerM.Contrastfrom socialstereotypes inautomatic behavior[J].JournalofExperimental SocialPsychology,2003,(29):577-584.

[14]Spears R,Gordijn E H,Dijksterhuis A,Stapel D A.Reactioninaction:Intergroup Contrastin automatic behavior[J].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004,(30):605-616.

[15]Ernestine H.G,DiederikA.S.Behavioural effects of automatic interpersonal Versus intergroup social comparison[J].British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 2006,(45):717-729.

[16]Dijksterhuis A etal.On there lation between sociative strength hand automatic behavior[J].Journalof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2000,(36):531-544.

[17]Kawakami K etal.Automatic stereotyping:category, trait,and behavioral activations[J].Personality 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002,(28):3-15.

B848.4

A

1674-3652(2012)04-0123-03

2012-03-02

王 凯,男,山西长治人,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

[责任编辑:何 来]

猜你喜欢

被试刻板研究者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研究
河南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