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财政体育投入与财政收入的互益性研究

2012-08-15李宗香冷显志

财政监督 2012年27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竞技经济

■李宗香 冷显志

一个国家体育的发展程度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同样,综合国力越强、社会文明程度越高,体育事业发展的也就相对越快。当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政府投入、企业投资、融资的多元化格局;但是鉴于企业的规模、能力有限,以及对经济利益的权衡,我国体育事业投入在一定时期内仍会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1978年国家财政体育投入约2.5亿元人民币,2009年财政投入已增加到238亿元”(2008年为383.9亿元,因为是“奥运年”且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属特例),政府财政投入尤其是逐年稳步递增的投入,体现了政府发展体育事业的决心,政府的决心无疑给企业投入吃了“定心丸”,所以说体育财政投入是体育事业发展并壮大的动力和源泉;而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给了政府和企业以丰厚的回报。

一、财政投入对发展体育的影响

财政部门的经济投入不仅为体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甚至决定着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一)财政投入对发展竞技体育的作用

国外有学者对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奖牌分布与获得奖牌的国家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98%的奖牌都被经济水平较高、文盲率较低、人均寿命较长的国家所据有。

对于企业而言,能够给企业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体育门类中首选就是竞技体育,当然风险也最大,如刘翔在伦敦奥运会上因伤没有完成比赛,就有消息爆料其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正因为如此,企业在竞技体育上的投资是非常慎重的,如果运动员或运动队没有优良的比赛名次而缺乏足够的社会影响力,企业是不会轻易“掏腰包”施以援手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同度才能够打动企业主。由此可见,目前在我国企业投资竞技体育更多是添砖加瓦、推波助澜,基础工作更多还是要依赖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投入,在做强、做大之后才有可能吸引企业参与进来。另外,财政投入还肩负着竞技体育稳步提高的经济保障的作用。在竞技体育越来越被世人所重视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某个运动项目要真正做到长盛不衰其难度远远超乎我们常人的想象,雅典奥运会中国乒乓球男子单打、美国男子篮球队以及伦敦奥运会中国跳水队男子单人3米板等痛失金牌就是最好的例证;当某个项目在国际大赛中的成绩下滑且迟迟不见起色需要重新振兴的时候,财政投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企业的投入是靠不住的;因为,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企业能在你辉煌期添柴加火,也就同样能在你低迷时釜底抽薪。所以,财政投入是竞技体育起步并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二)财政投入对发展社会体育的作用

社会体育也称群众体育,西方人习惯称之为大众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对社会体育的财政投入从资金投入性质上看属于公益性投入,而企业和个人在此方面的投入绝大多数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投入,如健身房就是属于此类;但也有企业在场区内部修建篮球、羽毛球场地以及安放简易的室外健身器械等。对公共场所大众健身、休闲、娱乐的场地修建和器械购买、安装、维护等,就要依靠财政投入。“十一五”期间我国群众体育设施建设规模超过了改革开放前期二十年的总和,有的省份甚至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总和。随处可见的体育设施正感染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的全民健身中来,这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的标志之一。

(三)财政投入对学校体育的作用

在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通过体育提高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学校体育就是指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的,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切体育活动的总称。我国学校体育的运行模式是以体育课教学为主要手段,以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竞赛为辅助形式;虽然国家和地方财政在文化体育和教育上的投资有增无减,但是由于片面追求智育教育,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地位较为尴尬,使得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仍然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体育需求。

有限的财政投入势必给学校体育带来诸多困难,首先使学校无法保证体育教师的数量,从而造成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导致教学、训练质量下降;第二,资金不足使体育课程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有限的几个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使教师和学生很快产生精神疲劳,教师消极怠工学生无精打采,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也就无从谈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学校体育上的投入明显增加,尤其是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来,各级各类学校都在体育上增加了投入,但是由于“十年动乱”期间遭遇的毁灭性打击,使学校体育的伤口至今难以愈合。持续增加的财政投入,是人力、物力得以保证的前提,也是加快学校体育发展步伐使之与整体教育发展契合的根本。

作为上层建筑的体育要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政府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鼓励事业、民营企业参与,是我国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保证。

二、体育运动的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虽然生产、销售体育产品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但是它给人们带来的更多是精神产品,所以体育财政资金的使用大多是无偿的,然而这种“无偿使用”也是相对的,精神产品毕竟也是产品,如果体育不能带来人们内心期盼的精神上的回报,它的“有偿性”便体现出来了,如观众要求退票、赞助商中途退出赞助等就属此类。基于此,体育对财政收入的积极影响就有了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收入主要体现在拉动经济增长从而增加财政收入;而隐性收入是看不到或短期内未见明显效益,却又实实在在存在并发挥着作用的因素。

(一)显性作用

成功的体育商业运作能够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不但能够节约财政支出,而且能够增加财政收入。

1、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作为现代体育盛会,人们不仅关心赛事举办的是否成功,而且更关心举办该赛事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凡遇大型赛会必有巨大投资,这已经成为惯例。根据2009年6月19日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止2009年3月15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实际支出193.43亿,收入205亿,实际赢利超过10亿;承办奥运会赢利的纪录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1000万美元。

2、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只要运作得科学合理固然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大型体育赛事毕竟很少,想要争得承办权也绝非易事,并且对拉动经济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所以,体育对经济的显性作用主要还是集中在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上。

(二)隐性作用

发展体育事业除了能够获得直接的经济收入之外,其隐性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尽管它很难甚至无法用量化的指标衡量,可是它积极的现实意义却是经济收入所不能比拟的。

1、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效率。

体育运动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主要反映在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上,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培养竞争意识、扩展视野、丰富情感生活、建立自信心以及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劳动者这些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前提条件。

2、提高健康水平,减轻财政压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告诉我们通过“发展体育运动”来“增强人民体质”,人民的体质增强了、健康水平提高了,出勤率、工作效率都会随之提高,发病率会明显减少,国家在医疗上的财政支出也会随之而降低。

总之,体育运动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很多方面,诸如有利于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吸引外商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财政体育投入是十分必需的,但是发展体育事业财政投入不是唯一的途径,政府稳定的财政投入必将坚定企业投资体育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促进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将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竞技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竞技精神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