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又红又专”到“德才兼备”——中共三代领导人对科技人才的界定

2012-08-15肖爱民李桂花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江泽民科技人才知识分子

肖爱民,李桂花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最根本要靠科技和人才的力量。党中央号召各地各部门要把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人才队伍优先建设落实到各项规划中去,从而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在这个紧要关头,认真学习和辩证理解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科技人才的基本界定和根本要求,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提出党的干部和知识分子要做到“又红又专”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又红又专”最初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毛泽东多次要求党的干部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博览群书,持之以恒,刻苦钻研,通过学习提高觉悟和能力,特别是解决对专业领域一窍不通的现象,他还提出要解决当时的中央委员会还只是一个“政治中央委员会”而不是一个“科学中央委员会”的问题。1957年10月9日的八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向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又红又专”的要求,他说:“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但是,专搞政治,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也不行。……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1](P471)同时,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重申要高度重视和落实建立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任务。他认为,没有无产阶级自己的庞大科技队伍和理论队伍,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是不可想象的,提出要在十年内建立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并要求全党的党员和党外积极分子特别是省、地、县三级都要有培养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计划。毛泽东提出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标准就是“又红又专”,其中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经过改造真正站稳工人阶级立场的一切知识分子。毛泽东在1957年的第十三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又提出:“知识分子要同时是红的,又是专的。要红,就是要下一个决心,彻底改造自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这并不是要读很多书,而是要真正弄懂什么叫无产阶级,什么叫无产阶级专政,为什么只有无产阶级有前途,其他阶级都是过渡的阶级,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一定要共产党领导等等问题。”[1](489-490)1958年1月,毛泽东草拟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又把“又红又专”作为其中一条,并且有进一步解释:“不注意思想和政治,成天忙于事务,那会成为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很危险。”他还指出,“不懂得实际的是假红,是口头政治家”。[2](P803)其后,毛泽东经常以此警示干部和知识分子,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他心目中党的干部和人才的一个基本标准。

综观毛泽东有关科技人才又红又专的论述,所谓红,主要是指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多次强调“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始终坚持“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1](P471)所谓专,主要是指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练就过硬的专业能力,在实践中做出成绩来。毛泽东指出:“无论搞工业的,搞农业的,搞商业的,搞文教的,都要学一点技术和业务。”[1](P471)所谓又红又专,主要是指在政治上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品德修养,在业务上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它含有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之意。毛泽东强调,“白专”固然不对,“先专后红”或“先红后专”也是不正确的,应当提“又红又专”。他有一段名言:“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不注意思想和政治,成天忙于事务,那会成为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很危险。思想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又说:“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3](P273)可见,在毛泽东看来,只有政治和业务达到了辩证统一,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或者说科技人才。为此,他要求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一定要加强思想改造,加强政治学习,关心政治,不能只钻研业务;要注意使自己的科学技术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应该说,又红又专,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向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发出的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政治与技术关系的一个伟大号召。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是符合当时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因而是科学的,其意义是相当重大而深远的。它蕴含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既要牢牢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又要依靠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与新型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劳动。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政治与技术结婚就产生共产主义!”同时也就直接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光明的奋斗前途。

二、邓小平强调要“建设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针对当时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邓小平把“建设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4](P91)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了出来,并对新时期科技人才的又红又专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与辩证的理解。

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发表讲话时就鲜明提出这种要求,他指出,“毛泽东同志提倡知识分子又红又专,鼓励大家改造资产阶级世界观,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现在我国要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必须“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造就这样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任务。”[4](P92-91)在这里,邓小平强调,对又红又专要有正确的理解,合理的要求。“红”是指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他不主张对科技人才的过度政治性要求,认为“政治要求要适当”。“只要他们在政治上爱国,爱社会主义,接受党的领导,做好研究工作,出了成果,就对“政治有利,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好处。”[4](P41)“专”是特指在社会分工中科技人员应当具有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职责,因此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属于才的范畴。而所谓才,主要是对本领而言的,这里特指主体在一定专业领域具有的工作技能和本领等,才能既与主体的自然禀赋有关,更重要的是一种后天社会习得的经验技能,因此表现为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组织领导能力等。人才就是指特定工作领域的内行和能手。邓小平说:“没有知识,工人就无法自卫;有了知识,工人就有了力量。这个真理在今天更加显出它的重要性。我们要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在上层建筑领域最终战胜资产阶级的影响,就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这些要求本身就是无产阶级政治的要求。”[4](P104)“又红又专”是指要处理好政治和业务的关系。邓小平也深刻认识到红与专的辩证统一关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把红与专对立、分割开来的认识倾向,对此,邓小平认为红是第一位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专具有一定的支配作用。他认为越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时期,红越是重要,他强调:“又红又专,那个红是绝对不能丢的。”[4](P290)邓小平认为,学校和学生首先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样做不仅不会干扰和影响知识教育,还可以促进“专”的形成,这是因为“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4](P104)所以政治上的坚定与业务上的精通不是矛盾的而是内在统一的,这是邓小平的一个基本认识,并且他认为二者是互为条件和根据的。“红”如果没有“专”作为内在根据和条件,就不能成其为红。正如一个领导人员如果不学无术,长期甘愿当外行,不但不能服务人民,不能对四化建设做贡献,甚至反而耽误生产和工作,这就谈不上是“红”。因此,邓小平说:“专并不等于红,但是红一定要专。不管你搞哪一行,你不专,你不懂,你去瞎指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耽误了生产建设的发展,就谈不上是红。”总的看,邓小平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对红与专关系的基本认识,即强调二者的辩证统一性。但同时,由于时代的变迁,他们的认识也有很大不同。毛泽东更强调政治的灵魂作用,强调无产阶级政治需要造就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可以感受到一种很深的阶级忧患意识,邓小平虽然也强调正确的政治方向,但这种政治方向不再过多强调阶级斗争,相反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事业的发展则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因而他更强调以专来检验和印证红,例如,他曾说:“我们的科学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致力于社会主义的科学事业,作出贡献,这固然是专的表现,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红的表现。”[4](P92)他还说过,“没有专业知识,又不认真学习,尽管你抱了很大的热心建设社会主义,结果做不出应有的贡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起相反的作用。”[4](P264)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时代主题变化带来的政治标准的变迁,当然这也不否认他们在根本政治标准上的一致性。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人们对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术和管理方法的需求更加强烈,人们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愿望也更加强烈,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政治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如何推进专业技术领域更快发展的“专”的问题,要求建设一支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因此这就迎来了一个为红和专更好结合提供着更加适宜条件和广阔空间的新时代。

当然,对于不同的人,邓小平主张要有区别对待,因而在具体要求上有所不同。例如,他要求高中级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必须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4](P153)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解决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问题的本领,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也防止一些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而对绝大多数科技工作者来说,邓小平不主张要求他们“读很多政治理论书籍、参加很多社会活动,开很多与业务无关的会议”。[4](P94)特别是对于从科技系统中选拔出来的尖子人才,“政治要求要适当”,即使是对于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改造好的科技人员,也不能求全责备、一棍子打死,“只要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也要团结教育,发挥他们的专长,尊重他们的劳动,关心和热情帮助他们进步。”[4](P93)可见,对科技人才的又红又专问题,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接纳和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江泽民认为“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要注重德才兼备”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也十分重视科技人才,认为这是关系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以战略家的眼光深刻认识到:“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5](P77)进而肯定了科技人才在科技竞争时代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2000年6月5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就明确指出:“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加快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5](P196-197)在这里,江泽民强调,我们所需要的科技人才是“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人才”。所谓“一批又一批的”,就是要培养、造就千百万年轻一代科学技术人才,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宏大科技队伍。所谓“优秀的”,就是“德才兼备的”。他说:“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要注重德才兼备。”[5](P60)“德才兼备”主要有这样几层含义。一是对“德”的理解。“德”是指道德、品行和政治品质,对科技人才来说就是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自觉自愿地为祖国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同时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5](P60)二是对“才”的理解。“才”是指才能,即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对“德才兼备”的理解。“德才兼备”是指政治品质和业务才能都要兼顾,都要过硬。德才兼备,是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割裂,不能偏废。所谓“兼备”,就是两者都要具备,缺一不可。但这并不是说德与才可以平分秋色,而是有主次之分、主从之别、先后之异的。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用人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德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总之,江泽民认为,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人才。

那么,科技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德才兼备呢?江泽民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做到德才兼备,就必须以钱学森为榜样,要“学习他严谨的科学精神,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优秀品格”。希望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自觉地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全部力量。同时,要像钱学森同志那样,“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科研工作和其他活动,在科学技术的实践中努力进取,锐意创新,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5](P32)

四、从“又红又专”到“德才兼备”体现了中共三代领导人对科技人才的基本界定与殷切期望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科技人才,毛泽东、邓小平强调要又红又专(尽管其内涵有所不同),江泽民强调要注重德才兼备。从“又红又专”到“德才兼备”,反映了我党三代领导核心对科技人才的基本界定和根本要求。其中,又红又专内含德才兼备,德才兼备体现又红又专,二者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又红又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互相分割,互相对立,互相替代。“红”是一个借喻,是指一个人的社会属性、阶级属性,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和道德观。这些要素通过人的稳定的行为习惯表现出来。集中到一点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为个人、为少数人或为小集团利益服务,还是为社会、为大多数人或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还是为资本主义服务,是为祖国繁荣、人民富裕服务,还是为外国资本家服务。“专”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专门技能,即知识经验和智力能力的总和。红和专是人才的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但“红”起着统帅的作用,占据首要的、主导的地位。一个人的专即才,只表明他具有服务的本领、能力、基础、条件,但他为谁服务、怎样服务,服务得如何,更重要的则取决于红,即取决于德。由此可见,又红又专内含德才兼备,而德才兼备则是又红又专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辩证地处理好红和专、德和才的关系,把德放在首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坚持走又红又专之路,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之人。

总之,无论是又红又专还是德才兼备,其精神实质都是强调政治与业务的统一,强调摆正红与专、德与才、政治与技术、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它要求人们既要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要有突出的技术或业务专长,进而卓有成效地展开工作。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科技人才要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论述,为我国新时期的人才建设指明了战略重点和努力方向,也反映了他们对科技人才的基本界定、根本要求与殷切期望。

[1]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江泽民科技人才知识分子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
江泽民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