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制的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2012-08-1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荣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荣学 张 楠
学分制亦称学分累计制,起源于选课制,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的教学管理制度,发展和完善于19世纪的美国哈佛大学。目前已被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其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主要手段。北京大学于1919年率先在国内采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在1929年全国高校都开始采用,建国初期学分制曾一度被迫停止采用,但事实上学分制符合教学发展客观规律,1978年起高校又开始恢复采用学分制。
一、学分制弹性教学的涵义及特点
学分制是高校的一种弹性教学管理制度,以学分来计算学生学习分量和衡量学生的学习进度。将一门课程折算为学分,当学生考试及格就获得这个学分,毕业标准之一就是要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其主要特点是:
(一)学习自主性。学分制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在一定条件下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课程、任课老师、授课地点和授课时间。除了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选修课程,还可以跨专业、跨学科选修其他专业的任选课程和限选课程,可以辅修双学位,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二)培养指导性。学分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高等教育的个性化。学分制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指导方针,并且根据学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了解不清楚,设计了精细的教学计划和学习规划。从课程设置、上课和实验等都有详尽规定与要求。
(三)时限灵活性。由于高校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计划,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必然带来进度上的不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放慢学习进度,延缓毕业;经济情况欠佳的学生可以挣足学费再继续学习。学分制的学制以四年为基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上下浮动数年不等。灵活的时限既满足学生个别差异的特征,又扩展了高校开放程度,提高其容纳能力。
(四)教师竞争性。学分制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学习自主性。而选课制的施行,学生通过“以足投票”的方式来选择老师,这就引起了教师间的良性竞争,把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教师教学中来。激励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钻研教学技术,改进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掌握策略性知识,以便从事学分制教育,而且必须掌握一定的综合性知识,以便于面对具体教学情景时做出最明智的选择。譬如,课程开发的基本功、教学策划与设计的基本功、与学生沟通的基本功等。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涵义与特征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涵义就是指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也就是说实验教学的目标开放、主体开放、方式开放、时间开放、内容开放、资源开放及评价开放。
(一)过程灵活。开放式实验教学以学习过程的差异去调节学生个体的差异,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灵活,每个学生获得最大收益。开放实验时间,学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预习,实验技能不强的可以反复操作强化练习,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可以随时重做实验,实验能力强的可以深入探索研究。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片、录像、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等辅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管理过程也进行了活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目标强化。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强调教学灵活的同时,也必须强化对教学目标的管理。在要求学生能力提高的总目标下,细分具体目标,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能够有的放矢。实验目标多层次,具有良好的及切合实际的结构。改变只从课程角度出发孤立地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打破课程界限。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实验教学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形成动态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三)学生为主。开放式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得到最大发展是其目标。根据学生各自的实验基础、能力差异和个性区别教学,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达到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改变传统的“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强调“授之以渔”,鼓励学生尝试,通过启发、引导,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
三、传统财经类实验教学的弊端及原因分析
(一)传统财经类实验教学的弊端
1.教学地位尴尬。目前高校传统财经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课程时间都超过了实验教学,传统财经类实验教学实际上形成了从属地位。
2.管理模式落后。传统财经类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按课程管理,造成实验教学内容、方法重复,在仪器维护、内容设置、成绩考核、网络建设等方面落后,不仅增加了实验室管理难度,还导致人、财、物等教学资源的浪费。实验设备在实验课外闲置,利用率不高,无形中造成了隐形的资源浪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学生发展受限。传统财经类实验教学规划了课程实验总学时,创新性实验空间小,难以面对学生的要求,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受到限制,难以个性化发展。并且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与教师资源不足、工作时间调配等矛盾越显突出。
(二)传统财经类实验教学产生弊端的原因分析
1.落后的教学理念。我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尊师重教,过于推崇老师。这种师生关系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对实验内容没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实验教学无视学生能力差异和个性发展。
2.集权的管理体制。传统实验教学的管理方式延续行政部门的科层管理方式。对教学活动的规划、组织进行了明文规定,自主教学空间不大。
3.有限的教学资源。中央和地方不可能满足高校教育所需全部经费,用于开展传统实验教学的经费更少,学生数量的增加又造成了实验仪器的短缺,校园资源紧张、师资力量不足更加制约传统实验教学的开展。
4.缺失的教学体系。传统实验教学缺少分析问题的现实参照标准体系,实验教学无从下手。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缺少实验教学目的、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指导手册、实验环境布置、实验总结与评议等若干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基于学分制的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途径选择
(一)更新实验教学观念。改变“实验即验证”的认识。实验教学分为基础性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和设计性实验教学三个层次,在层次上是递进的。验证性实验属于基础性实验,是层次最低的实验。开放实验绝非仅仅是为了验证,是根据整体的实验能力培养计划安排的,而不是根据理论教学的需要。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把主体教育理论与构建学习理论应用于实验教学实践中。确实做到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教育为主体,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综合训练。让学生扮演“教”与“学”双重角色,进一步激发求知欲。
(二)制定支持实验教学开放的政策。制定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政策。实验人员主要是实施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教师与技术人员,他们是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如果他们不认可基于学分制的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那么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就成了无稽之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
制定调动学生主动性政策。学生是实验教学的开放对象,学生的积极性决定着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最终效益。所以能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实验来,是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要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是要制定严格的学生考核制度,使其重视。二是要建立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学生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建立完整的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1.确立实验教学目标。基于学分制的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总目标,在各个阶段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目标。
2.加强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教材是检测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个支撑点。教材内容要紧跟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紧随不断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内容不光要设计多门学科的知识,还要将应用性和启发性为一体。在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3.重视实验环境布置。不仅需要配备先进的软硬件和多媒体实验步骤演示课件,还需配备实验指导教师,制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强化实验项目设计。在实验项目设计上,要强调学生在整个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师引导。
(四)建立高素质实验队伍。实验教师队伍要稳定,只有相对稳定,才能了解实验教学的特殊性,适应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需要。让实验教师在理论教学中走入实验教学,要“兼职”,不要“专职”。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提高素质的同时,还要适当增加实验教师数量,加强实验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基于学分制的财经类开放式实验教学必然带来实验室管理方式的变革,实验室管理难度加大,管理制度也需要相应改变。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精通业务,还要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以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1.贾丽华.2011.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探讨.高教研究与实践,6。
2.李星、邹影.2010.对大学学分制教学改革的调查研究.中国集体经济,7。
3.王云平.2010.国外大学实验室管理及其对国内开放实验室的启示.实验技术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