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川方言词典考释》部分词条的补释和讨论
2012-08-15曾李丽
曾李丽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近期翻阅了蒋宗福先生的《四川方言词典考释》,出于核查的目的又翻阅了一些关于四川方言的词典书籍(如:王文虎《四川方言词典》、罗韵希《成都方言词典》(电子版)、梁德曼《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现将发现的问题逐一列出。(这四本书后面分别称为《考释》、《川方》、《成方》、《川方与普通话》)
一、词条的义项及举例有待补释或说明的
【老革革】:《考释》释义为“形容苍老”。书中举例均涉及到人,容易让人误解该词在川方言中只能用来形容人。川方言口语中有这样的说法:①“肉片煮得老革革的”(意为,肉片煮久了,过了恰当的火候,跟“嫩”相对);②“这次的莴笋没买好,老革革的!”(意为,莴笋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这两种用法在普通话里用“老”(《现代汉语词典》后称《现汉》里“老”的义项⑧、⑨正是此义),川方言里偶尔也用“老”表示“过了恰当的火候和过了适口的时期”。
【老辣】:《考释》释义为“老道、厉害”。该词在重庆、自贡等地有“成熟”之义。如,“这个娃娃出生才十几天,就长得这么老辣了!”(意思是说这个娃娃看起来不像才出生十几天那么娇嫩而是显得相对成熟)。另外,缪树晟编的《四川方言词语汇释》认为,“老辣”为形容词,义为成熟;老练。
【老娘儿】(娘的声母为舌面前鼻音且儿化了):《考释》释义为“老妇人”。川方言里该词还可表示“老婆、妻子”之义,丈夫可称自己的妻子为“老娘儿”。证据如下:1.《川方》有“【老娘子】(名)老婆子。…又说老娘儿。”而《现汉》中【老婆子】义项②即丈夫称妻子且《成方》里【老娘子】的义项②说“老大爷对老伴儿亲昵的称呼”。2.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的一个朋友告诉笔者,当地丈夫可称妻子为老娘儿。
【屙痢】:《考释》释为“‘拉稀’(骂人语)。…亦说‘屙秋痢’。…《川方》、《大词典》未收”。这里,笔者要指出两个问题:其一,《川方》290页有【屙秋痢】一条。《川方》说:“秋痢,夏秋之交容易染上痢疾,并且病势凶猛。”而“屙”在川方言里指“排泄(大、小便)”,故《川方》中的“屙秋痢”一条指的应是《考释》中的“屙痢”。其二,“屙痢”一词在重庆、达州、自贡有“吃饭”之义(有不满的情绪,是骂人语)。如,某个孩子放学不回家,与伙伴玩到天黑才回去,他母亲因为生气和不满他的行为会说:“还晓得回来屙痢啊?!不早点回来,饭菜都冷了!”由于是用“排泄”指代“吃饭”,确实不雅,所以这种用法在逐渐消失,而在农村里听到这样的说法机率相对高些。
【说不得】:《考释》释其为“形容境况极为不堪,没有什么可说”。该词条在重庆、自贡主要表示“批评不得”。如,“这娃个性太强了,硬是点都说不得!”(意思是这个娃娃性格很要强,一点儿也不能批评他、说他。)
【涎皮】:《考释》解释为“死皮赖脸”。补充“调皮”这一义项(自贡地区的)。如,“你儿子实在太涎皮了,才三岁就一天到黑手不停脚不住地在家头翻箱倒柜的!”(这个小男孩儿很调皮,整天在家翻箱倒柜)。另外,缪树晟编的《四川方言词语汇释》“涎皮”一条释为“形容词,顽皮”。
【趲】:《考释》释为“移、挪”,亦作“攒”。补充“搬家、迁居”之义项。如,“他们家早就趲起走了哦!”(他们搬家很久了!)另,《川方》有“展(搌)”一条,释为“动词,①移动、挪动②搬家、迁居”。
【肘起】:《考释》释为“摆起”。该词在自贡一带有“支持”之义项。如,最近张师傅很忙,他儿子放假回家对张说:“老汉儿莫急,我跟你肘起!”(儿子安慰爸爸不着急,他会支持爸爸、帮爸爸的忙)。“肘起”之所以有“支持”这一义项应是“肘”的原因。《成方》里【肘】被释为①撑②用手掌托,要“撑”、要“托”必然得用力去支持,“肘起”的“支持”义显而易见。
【做过场】:《考释》释为“暗中捣鬼,耍花招”。自贡地区“做过场”可指“小孩子闹别扭、撒泼、耍赖”。如,“看嘛,就是没跟他买玩具,又在做过场了!”(家长未给孩子买他要的玩具,于是他就哭闹、撒泼)。另,《川方》、《成方》、《川方与普通话》三书均收该词条,均有“闹别扭”的义项。
【占强】:《考释》释为“占上风”,且说“今绵阳、三台、梓潼等地亦习惯用”。笔者分别询问了两位三台人、两位绵阳人,他们表示,他们使用该词时所表达的意思是争强好胜而非占上风,且词性为形容词。
【老诚】:《考释》中释为“老实、诚实。…或作‘老成’”。关于该词条,笔者想说两点:其一,建议列词条时使用“成”,把“诚”列为“或作”(《川方》亦是用“诚”列的词条)。既然“或作‘老成’”为什么不用“成”字呢?《现汉》上“老成”“老诚”均有,前者释为“经历多,做事稳重”;后者释为“老实诚恳,诚实”。笔者认为,不能为了突显方言词而故意放着更准确的字不用而去采用容易引起误解的字。其二,《考释》中将《红楼梦》第三十三回里的一个句子作为该词条的例句之一,该例举得欠妥。“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诚,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这话是忠顺王爷说的,言下之意是他少不得这个驾前承奉的人。形容琪官这样一个侍奉王爷的“门客”深得主子欢心,用“老成”(经历多,做事稳重)应该更合适。
【老汉儿】《考释》给出了两个义项“①父亲②妻称丈夫”,且说义项②是“今川北大部分地区习用。”笔者对义项②在绵阳、南充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口头抽样了解:四位均二十多岁的四川人(有的是绵阳人,有的是南充人)表示从没听过“老汉儿”有“妻称丈夫”的用法;两位快五十岁的绵阳人表示他们几乎不用“老汉儿”称丈夫,但听到过(在农村,一般上了六七十岁的夫妻才这么称呼);一位七十二岁的绵阳农村老太太称她们以前常这么称自己丈夫但现在很少这么称呼自己丈夫。
【女亲】《考释》释为“女儿亲”,说“今绵阳、三台、梓潼等地仍有此说法”。四个土生土长的梓潼人(分别是24、46、48、72岁)前三位均称未听过“女亲”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最后一位称好像听过但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一个土生土长的 24岁三台人亦称自己未听过该词;两位绵阳附近(江油的24岁、广元的23岁)的人也称从未听过。由此我们可以猜测:在当地,要么没有该方言词要么该词已经没有了生命力(人们不再使用该词)。
【南麦】作者释为“一种粒大色白的麦子”,并表示“‘南麦’学名未详,绵阳、三台、梓潼等地‘文革’中笔者曾亲见有种植,一如李实所言”。明代李实《蜀语》:“麦之最大者曰大小麦,一曰南麦□比小麦穗粒二倍,皮色白,熟稍迟,面宜起酵,惟蜀产,别土不宜。南字未详”。
笔者询问了四位土生土长的梓潼人,受访者情况分别是72岁,一直居住在乡下;46岁、48岁,最近十年才从乡下搬进绵阳城里;24岁,上大学、工作均未出川。后三位表示没有听过“南麦”;第一位老人表示,四五十年前她见过“南麦”,后来大面积更换了麦子品种就没见过了,她说:“这个品种的麦粒颜色黄白黄白的,有很长的毛毛”(长毛指的应该是麦的芒)。笔者查阅《中国小麦品种志》和《中国小麦品种志(1962—1982)》后,依据品种培育成功时间、《蜀语》“南麦”条的记载及受访老人提供的信息将“南麦”的范围缩小到以下三个品种:鱼尾蓝麦(安岳)、长芒白小麦(盐亭)、矮蓝麦(乐至)。
“鱼尾蓝麦”(安岳)是四川省西北部及中部(绵阳属于川北地区)栽培较广的冬小麦地方品种。因穗型扁平,中部宽,两端略狭,长芒,颇似鱼尾故名。籽粒白色,椭圆形,千粒重25~30克,软质,淀粉粒大,组织疏松,晚熟,原由陕西引入,故又称陕麦。根据李实的“惟蜀产,别土不宜”,则确定“鱼尾蓝麦”不是“南麦”。
“长芒白小麦”(盐亭)又名长须须白麦子,是四川省盐亭、三台、中江等县裁培已久的小麦地方品种。穗长方形,长芒,籽粒白色,长圆形,千粒重30克左右,软质。早熟,一般l0月下旬播种,3月中旬抽穗,4月底成熟,生育期180天左右。
矮蓝麦(乐至):本品种是四川省中部及西北部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的冬小麦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绵阳专区和内江专区的西北部与南充专区的西部各县,以广元、剑阁、梓潼、盐享、乐至、简阳等县栽培较多。穗纺锤形,芒刚硬,芒长达8厘米左右,籽粒白色,短椭圆形,千粒重25~30克,软质。中晚熟,一般11月上旬播种,5月下旬成熟,生育期195天左右。根据李实的“熟稍迟”,则确定“矮蓝麦”即“南麦”。
二、鼻边音N、L及舌尖前音Z、C、S同舌尖后音ZH、CH、SH的问题
上述四书只有罗韵希的《成方》将普通话里声母是N、L的字,其声母统一处理为L,余下三书如出一辙地认为四川话里没有边音L。笔者(系四川自贡人,没有出川生活过,读研以前除了课上很少说普通话)接触到的四川人(包括笔者自己)遇到声母是N、L的字十有八九都是发的边音L而非鼻音N。
上述四书均坚持四川方言没有舌尖后音。但是笔者发现多数四川自贡人有舌尖后音,而且他们发舌尖后音时舌位很靠后。用一个外省人常拿自贡人语言开玩笑的例子便能说明这一点。“哦,你是自贡的啊,‘我们自贡人从来不说翘舌音!’,对吧?”(其中“自、从”二字均被他们发为舌尖后音且发音时舌位很是靠后,包括“说”字在内舌尖后音显得很夸张)。
一本方言词典(书)可以不涉及该方言的所有细节情况,但它至少应该对一些小却有特点的细节有个客观的说明。
[1]梁德曼.四川方言与普通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2]王文虎.四川方言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3]罗韵希.成都方言词典:电子版[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缪树晟.四川方言词语汇释:电子版[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5]金善宝,刘定安.中国小麦品种志[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4.
[6]金善宝.中国小麦品种志(1962—1982)[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7]蒋宗福.四川方言词典考释[M].成都:巴蜀书社,2001.
[8]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