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招标公司降低风险的途径

2012-08-15王莉文

当代经济 2012年16期
关键词:投标人评标投标

○王莉文

(山西嘉盛招投标代理有限公司 山西 阳泉 045000)

浅析招标公司降低风险的途径

○王莉文

(山西嘉盛招投标代理有限公司 山西 阳泉 045000)

本文以当前招标公司招标活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为切入点,对招标活动中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了系统的识别和分析,并针对这些风险给出了具体的降低风险的途径和措施,为招标公司规范招标行为、降低招标风险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依据。

招标公司 风险识别 风险分析 风险预防风险转移

一、引言

招标是指发包方根据已经确定的需求,提出招标项目的条件,向潜在的承包商发出投标邀请的行为。招标是项目实施的先头工作,是项目管理最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招标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往往会影响到后期工作的进行,甚至会直接导致投资的失败,因而有必要对招标公司如何降低招标风险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作者在认真分析和研究2011年11月30日国务院第183次常务会议最新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各项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招标工作和研究中的经验,以实际招标活动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招标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和分析,为招标公司负责招标活动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提供了系统防范和降低风险的思路,为招标公司降低招标风险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依据。

二、招标公司招标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1、资格审查把关不严

有些行政主管部门及项目招标单位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控制不严,致使有些不具备投标资格的单位进入合格投标人行列。这些单位可能是无独立法人资格,或者是虚报资质等级的挂靠企业,也可能是无力完成标的的企业。这些企业一旦中标,对招标者造成的损失将会是致命的。

2、陪标串标现象严重

在有些项目招标过程中,一些部门或个人滥用手中的权利,将项目内定给某些单位,其他投标单位只是陪标而已;或者是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暗地里约定提高或压低投标报价,从而获取中标资格,使招投标徒具形式,严重违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评标专家水平层次不一

评标是项目招标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也要求评标专家不仅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但有些评标专家委员会的组成严重不符合规定,出现了个别专家职业道德素质差,私下向某些投标人透露标底,也有些成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

此外,招标公司招标活动中还存在一些评标定标过程控制不严、中标单位转包等问题。

三、招标公司风险识别与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关于招投标活动的八十五条相关规定,通过对招标活动的主体和招标流程(备标、邀标、开标、评标、定标和授标)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依据风险来源我们可以将招标风险划分为法律风险、不可抗力风险、招标决策风险、合同风险、管理风险、来自投标方的风险六个方面。

1、法律风险

主要有:第一,招标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风险。《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对招标程序有严格规定,而招标人却不按相关程序招标。如,默认与其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招标公正性的公司参与投标,或者在项目招标的评标细则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修改相应的评标细则,使结果向有利于投标人的方向倾斜等。这就严重违背了法定招标程序。第二,受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干预的风险。《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33条规定,投标人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不受地区或者部门的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而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为了保护本地区或本部门企业的利益,以监督指导的名义进行干预,通过实行保护主义,人为地对本地区或本部门之外的投标单位设置障碍,使得招标活动有名无实,给招标活动带来严重的法律风险。

2、不可抗力风险

主要有:第一,政治社会风险。这种风险表现形式很多,如项目中标单位所在地发生某些政治或社会突发事件,可能会影响中标人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标的。另外,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造成的风险,如金融动荡、通货膨胀等因素,也会给招标公司带来严重的影响。第二,自然灾害风险。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工厂停工,影响运输等。尤其是对于各种施工项目,如果发生此类灾害,极有可能导致前期工作毁于一旦。

3、招标决策风险

项目招标决策风险是指在招标决策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招标方式选择的风险。主要的招标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等各种形式。这些招标方式在招标程序、招标范围方面各不相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七条到第九条也对招标方式的选择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招标方式选择不当将无法以合理的成本选择最佳的交易伙伴。第二,评标技术方法选择风险。目前在项目招标中主要采用性价比评标法、低价中标法、工程量清单评标法和综合评标法。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评标方法选择不当则不能评比出最佳中标人。第三,标底制定的风险。标底是评标委员会评标的尺度,对于有标底的评标项目,标底毫无疑问是很重要的。标底误差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商务标的的误差,最终引起结果误差。

4、管理风险

项目招标中的管理风险是指项目招标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行为因素、招标管理等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机构设置风险。组织机构设置风险主要有:第一,招标机构设置混乱、权责划分不清。项目招标组织的结构设置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清,权责不对等,有些工作多头负责多头领导,而有些工作却又无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就相互推诿,无人承担。第二,招标人员知识结构不完善。项目招标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形成互补,人才不能形成梯度结构,这可能造成人才浪费或是相应的工作不能合理完成。

(2)招标人员的道德风险。招标人员故意透露应该保密的招标信息,私下泄露标底,甚至是故意偏向某个投标人等。这些行为既损害了招标工作的公正性,也会影响招标项目的预期招标效益。

(3)资格审查风险。投标人投标资格审查不严将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有些投标人不具备相应的投标资质,不具备完成相关项目的实际能力,为了争取项目不惜进行资质造假,一旦这样的投标人中标,将对招标项目带来巨大的危机。

(4)风险管理规划风险。招标项目没有合理完善的风险管理规划,或是有规划但措施不得力,不能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风险问题,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就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理,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5、来自投标方行为的风险

投标人“围标”的风险。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共同商量投标策略,排斥其他投标人,以非法手段中标。

投标人串标的风险。串标是指不同投标人私下串通,彼此结成临时联盟关系,私下达成协作利益协议,从而最终形成围标效果。

投标人恶意压价。有些投标人为了拿到项目而相互压价,甚至以低于自身项目成本的价格投标,得到中标后则偷工减料或是故意拖延进度。

6、合同风险

招标的合同风险是指签订合同本身的风险和合同文件表述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拒绝签订合同的风险。在招标实践中,有些项目中标通知书已经发出,项目甚至已经开始执行,但却没有签订合同。这可能是因为合同的一方或双方均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没有签订合同,还有些是因为一方当事人恶意拖延签订合同,以规避自身的某些风险。

(2)合同价格风险。招标合同价格有的是固定价格,有的是可调价格,还有的是成本加酬金方式。在市场变化迅速和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合同计价方式的结果是有很大差别的。

(3)合同条款存在的风险。合同文件在文字表述上存在歧义或不明确,主要有:合同条款完整性的风险、合同权利义务界定的风险、合同条款表述性的风险、承包单位责任划分的风险、责权利不平衡的风险以及对承包商苛刻要求方面的风险,这些都会造成合同执行中的大量纠纷。

四、招标公司降低风险的途径和措施

降低风险的途径就是通过风险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或减小损失程度的而采取的具体的措施。因此,根据前面风险识别和分析的结果,降低招标公司风险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如下。

1、预防风险

预防风险是要防患于未然,减少可能造成招标风险发生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根据上文风险识别和分析可知,招标风险因素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外部风险的产生是因为对外界环境的认识不充分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风险则源于组织结构、人员知识、工作能力以及人员间的协调等方面。因而具体而言,项目招标风险的预防途径和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招标风险管理小组。建立招标风险管理小组,并使其工作制度化、常规化,随时随地地进行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价,不断完善招标的风险管理工作。在人员配备时尽量使知识结构合理,做到全员全过程风险管理,积极听取工作人员和专家意见,根据工作进展和环境变化随时随地完善风险管理规划。

(2)建立严格合理的项目招标规章制度。在项目招标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我国《招标投标法》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在项目招标组织内部还要制定针对此次招标工作的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尽可能杜绝风险发生的机会。

(3)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在项目招标工作开始前要选择满足招标工作要求的工作人员,同时要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招标培训,包括项目自然情况以及合同管理等各方面的相关知识,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

(4)充分利用专家力量。对项目招标风险管理本身要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在组织项目招标的评标方面同样要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要做好专家的选择工作,使专家不仅具备专业的知识和可靠的道德水准,同时要使各专家的知识结构能够互补。

(5)严格的资格审查与合同管理。资格审查必须严格进行,防止不合格的投标人参加投标竞争。同时,在合同管理中,要确保合同及时签订,再选择合理的合同计价方式及结算货币币种,认真分析合同条款,层层把关,避免不合理的条款和歧义条款。

(6)完善组织的信息系统与数据管理。这里的组织是指实施招标的单位或企业组织的信息系统与数据管理的完善有利于项目招标过程中获取足够的历史资料,包括以前类似项目所发生的风险以及与企业有过合作关系的其他组织或潜在投标人的相关情况,以便于对某些风险因素了然于胸,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转移风险

此外,招标公司还可以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来降低企业自身在招标活动中的风险,常用的风险转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履约担保。按照我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在招标文件中应明确规定是否采用履约保证金制度,如果在招标文件中没有此规定,则不能要求投标人提供该履约担保。为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必须采取强制性的履约担保制度。二是投标担保。为了确保对材料招标采购项目实施中来自投保人或中标人中途撤标风险的控制,通常要求投保人提供投标担保。三是保证保险。保证保险是保险人为被保证人(供应商)向权利人(招标人)提供担保的保险。保险标的是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当被保证人的作为或不作为致使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时,保险人负经济赔偿责任。四是商业保险。在应对不可抗风险以及汇率变动等风险中,招标公司可以通过银行、外汇证券市场和保险公司等商业保险来转嫁风险。

[1]叶锋华、蒋翠清:基于FAHP的工程项目招标风险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08(3).

[2]李海君:如何加强招标采购的风险管理[J].现代金融,2010(6).

猜你喜欢

投标人评标投标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国务院明确取消投标报名
浅析投标预算风险的防范
军工企业招标投标管理实践及探讨
评标工作中有关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
序贯拍卖中报价排序信息披露的研究
当前招投标环境中投标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评标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二级密封价格机制工程招标模型
基于博弈论的串标行为分析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