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听障大学生创业心理与创业能力
2012-08-15郭大为
郭大为,赵 钢
(1.长春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2.长春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曾召开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治局会议,并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教育部、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中央编办、中国残联又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特殊教育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然而,在特殊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却依然不容乐观。在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洪流中,残疾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得是那么弱小。尤其是占了当前残疾大学生人数60%以上的听障大学生,由于受到交流能力的影响,其就业之路更是艰辛。
虽然国家相继推出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想以此来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但是创业毕竟是一件十分具有挑战性和风险性的事情,对于听障大学生而言需要面临的困难更多。虽然全国已有不少听障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但从这些成功者的经历来看,其创业之路都十分艰辛。为准确掌握听障大学生在创业上存在的困难,作者在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在校听障大学生中进行了关于创业的调查工作,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创业意愿、创业项目、创业能力、创业政策等方面,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91份。调查结果显示,听障大学生在对创业问题的理解、分析和应对等方面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准备不足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两个方面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听障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听障大学生实现创业的困难原因所在。
一、听障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
通过调查与分析,听障大学生的创业心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创业愿望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53%的听障大学生都曾有过创业的想法,但持有强烈创业愿望或具有进一步创业计划的不到4%,绝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想法上,真正付诸行动的寥寥无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听障大学生的就业依赖心理。[1]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68%的学生认为家长、学校或者国家会为自己安排一份工作,缺乏积极主动的就业态度,存在严重的等、靠、盼的思想,所以更不会去想自主创业了。
2.创业目标定位
在有创业愿望的听障大学生中,仅有42%学生选择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房地产、金融、影视等名利见效快的行业。这种情况非常符合听障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凡事只凭自己喜好、异想天开,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对事物的客观认知。因此,在对待创业问题上,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他们,自然而然会选择赚钱快的项目,而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和项目的可行性。
3.创业困难估计
通过调查还发现,82%的听障大学生认为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其中61%的学生认为困难不大;15%的学生认为困难较大;仅有6%的学生认为困难很大。另外,68%的学生不清楚会遇到哪些困难;14%的学生对困难认识得不够全面。这个情况说明,由于听障大学生思想单纯,对社会形势和创业过程认识得不深刻,造成了他们对创业的困难估计过于简单或乐观。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就会轻易放弃,从而导致创业计划的流产或创业行为的终止。
二、听障大学生创业能力分析
从过程来看,创业主要包括项目选择、项目准备和项目运行三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创业者具备不同方面的能力。比如:市场形势分析、政策理解把握、资金引进与管理、人员管理交流、技术革新等方面都需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总之,创业能力就是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
1.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分为自我认知能力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就是对自己的客观分析能力,评价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是否符合实际。简言之,就是知不知道自己要想什么,想得对不对;知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干不干得了。从对听障大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近20%的学生基本对自己没有认识或没有进行过认识;近65%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准确;仅有15%的学生对自己有着不全面的认识。这种情况说明,听障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严重不足,使得他们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或根本不具备可行性。
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就是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分析能力及能否认识其特点和规律的能力。从创业角度讲,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主要是对创业过程的理解能力和对创业困难的分析解决能力。从对听障大学生的调查来看,在有创业愿望的学生中,近90%的学生对创业的过程没有深刻理解,对创业的困难没有全面的认识或过于乐观。这说明听障大学生在对客观事物认知能力上也存在严重不足,导致他们很难形成具有可行性的创业计划或进行有效的创业行为。
2.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
听障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专业技术单一。调查显示,95%的听障大学生除了所学专业外没有进行过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使得他们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可选择的创业项目过于单一;二是专业技术革新能力较差。由于目前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因,听障大学生接受的是应用型教育,他们在专业技术应用方面还可以,但对专业技术的改革创新却无法完成。而专业技术的革新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没用它,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
听障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主客观要求不对等。调查显示近 80%的听障大学生有着强烈的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愿望。而在社会文明飞速进步的今天,依然有一部分人对听障大学生存在主观上的偏见,不愿意和他们交流、共事;二是缺乏沟通方法。听障大学生交流主要靠手语,而绝大多数正常人很难去学手语,仅靠手写汉字和网络来交流,必定会影响沟通的效率和效果;三是缺乏沟通技巧。由于听障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其在情感表达方式上过于直接或过于简单,而且容易急躁。这让很多人无法接受,即使接受了,也会大大影响沟通的质量。社会交际能力对创业的听障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沟通好,才能与机关单位、客户和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而在要求社会关注残疾人的同时,听障大学生也应该积极改变自己,主动去适应社会。
听障大学生的企业管理能力存在四个问题。一是企业发展目标问题。由于听障大学生在认知能力上存在不足,使其很难根据企业实际与当前市场经济形势来为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二是市场开发问题。同样因为认知能力问题,使其很难准确判断市场前景,也因为交际能力问题,使其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障碍。这两者直接影响着市场的开发;三是人员管理问题。在接受调查的听障大学生中,没有一个人接受过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培训,对人才的引进、储备、使用和管理完全没有概念;四是财务管理问题。同样,也没有一个人学习过财务方面的知识或接受过培训,对融资、资金使用、税务等方面根本不了解。出现这四个问题,有他们个人能力上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管理经历。
3.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可以理解为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综合与提高。它是解决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和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尽管某些时刻,听障大学生会产生一些出人意料的思想,但这都是其天真烂漫的思维方式的产物,不是建立在思考实际问题上的,不能等同于创新思维。而在大部分时候,听障大学生存在依赖和盲从的心理,在遇到问题时,不是有创造性的地去解决问题,而是等着别人来解决,或是看别人怎么解决自己再去学着解决。因此,听障大学生在创新能力上也存在严重不足。
三、对听障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问题成因的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了当前听障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个人因素
由于听障大学生受自身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局限,使其对自己和外界事物没有客观的认知,不能全面、深刻地意识到创业中存在的困难,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创业能力,养成了偏执、盲从等不良的创业心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听障大学生创业的成功。
2.家庭因素
大部分听障大学生家长都会有一种对孩子的愧疚心理,因此对孩子过于溺爱,即使孩子提出的是过分的要求,家长也会尽力去满足。久而久之,让听障大学生养成了对家庭、社会过分依赖的心理,很难树立积极主动的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是思考自己如何去解决,而是等着、盼着、靠着外界来帮助自己。
3.学校因素
学校是听障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对听障大学生在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上出现的问题上负有一定责任。一是专业设置不够科学。因为绝大多数学校都在针对听障大学生开办美术类专业。这样的专业设置让听障大学生接触的知识过于单一,可选择的创业空间过于狭小,加上全国各高校正常美术类专业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使得听障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弱;二是创业教育不够系统。创业教育涵盖创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培养意识、项目选择、策划准备,到实施运行的各个阶段,都要有系统的教育方案和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内容,以此增强听障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2]三是缺乏创业实践平台。目前的专业实习和考察内容已不能满足听障大学生创业、发展的需要,对听障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也不够,难以让听障大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更快地适应社会。
4.社会因素
社会是一个大的群体,听障大学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因此,听障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以及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社会都必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因素。一是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虽然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但仍有一部分人缺乏对听障大学生的认知,在心理上排斥他们,不愿意和他们交流、共事。因此,我们要强化社会认同,为广大听障大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参与、共享的和谐氛围;二是科学、完善的创业政策。对听障大学生的创业政策不要局限在简化企业创办手续和减税上,要强化政府的指导服务和项目倾斜。对有可行性的听障大学生创业项目要提供场地、资金上的扶持,可以考虑开发听障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另外,一些政府机关的项目可以考虑由听障大学生创办的企业来做。
综上所述,听障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关乎听障大学生全面成长、发展的福祉工程。当然,这个创业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呼吁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支持听障大学生创业,对听障大学生在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方面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帮助更多的听障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实现人生理想,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共同为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
[1]李淑英.听障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特殊教育),2011,(9).
[2]孟晓.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教育探索,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