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

2012-08-15王金凤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王金凤

(长春中医药大学 思政部,吉林 长春 130117)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一般是指于课堂进行的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与认同的教育活动,而实践教学是一种过程性、体验式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不是一种外在的可有可无的教育方式,而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关键环节。”[1]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一)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就是在实践的推动下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不断发展的。实践还不断地给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使得人们在不断解决新课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世界。对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毛泽东也曾说过:“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2]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只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在理论和实际之间构筑一道桥梁,进而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二)政策依据:国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政策

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政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政策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属于国家课程范畴,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有着明确的政策要求。200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从切实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的角度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同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又印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3]可见,国家从政策层面规定了实施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

(三)现实依据: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了解社会和国情为目的,以培养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的实践教学活动。”[4]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上课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究竟思政课应该采取何种授课模式才会令知识真正进入学生头脑呢?研究表明,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实现由被动接受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转变,才会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教学能够给大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切身感受现实生活,感知书本上未涉及到的社会问题,这必定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主动思考,并提升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困境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学生知行合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思想品质和行动指南的重要环节。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层面都意识到了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但在具体实施层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实践教学意识淡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良好意识,就不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目前,就领导层面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处在一种“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轻视”的尴尬境地,大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停留在“纸上谈兵”、“蜻蜓点水”的层面,实践教学被作为一种点缀、一种辅助手段。实际上,“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成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也要注重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遇到的道德问题,在实践中锻炼自己”。[5]在一些教师看来,实践教学由于课时较短,具体运作上无法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又由于学生的参与面有限,故而实际效果甚微。此外,学生对实践教学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是“游山玩水”、“走走看看”,导致实践教学“形式化”。

(二)实践教学管理无序

自“05方案”以来,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然而离真正意义上的规范管理还相差甚远。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应该具备规范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质量监控体系以及考评体系等。然而现实的情况则是,“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并没有形成统一管理和相应的制度,教学上没有纳入教学计划,经费上没有相应的计划安排,实施上没有统一的要求和具体可行的方案,考评与监控更是处于空白阶段”。[6]管理上的无序直接导致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观化”、“随意化”,不仅各个学校之间在实践教学上的实施差异较大,甚至在一个学校内部,不同教师之间所组织的实践教学效果也大相径庭。毫无疑问,这种无序化的管理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实践教学操作失当

很多高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合在一起,甚至于用后者取代了前者,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名无实。相比较于大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更强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目标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专业的教师作指导,这样才能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才能令学生在体悟中进一步深化理论认识。另外,在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参加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很低,尤其是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走访现代化企业等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亲自参与这种“体验式”教学,一般都是选取部分代表参加,这部分学生参观走访过后将自己的见闻与所感制作成PPT,以汇报的形式呈现给全班同学。其实,对于大部分没有机会“走出去”参加实践的同学来讲,其获得的仍旧是间接知识和间接经验,其情感体验与知识体验都是不深刻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机制的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领导重视、教务部门统筹安排、思政课教学部门精心设计和组织、各院系认真配合、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实践教学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一个需要多方关注并协同解决的问题。既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强制性文件,又需要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还需要学校教务处、宣传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落实学时学分、确定资源、组织实施,更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学习,提高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7]总而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多方的重视。只有形成重视实践教学的良好氛围,才能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更加规范,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二)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管理规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保证。高校各管理部门应协同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实践教学活动:第一,规范实践教学计划。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计划应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实践课时、实践内容、实践基地以及实践学分,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随意性突出等问题。第二,编制实践教学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整合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编制统一的实践教学方案,确保实践教学的“有序化”。[6]第三,明晰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应该制定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标准,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既有量的要求,如实践学时、实践心得的字数与格式、实践报告上交时间等;又有质的要求,如选题质量、实践态度、实践收获、实践报告的质量等。对学生实践成绩的考评必须围绕这些要求,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三)完善实践教学操作环节

实践教学的操作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在具体操作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完善:第一,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学的具体实践者,是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全面协调发展的引导者,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学校也要多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活动,帮助教师了解世情、国情、省情,增长其见识,开阔其视野,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试想,如果一个思政课教师连井冈山、延安这样的红色教育基地都没有参观过,他在讲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时候又怎能深刻而又融入情感呢?所以,教师要想感动学生,首先必须感动自己。第二,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宁缺毋滥”,要充分考虑各门课程的性质、内容和目标要求,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价值性的基地,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能够受感染、受教育。第三,增加实践教学经费。与理论教学不同,实践教学需要大学生走出课堂,接受社会的磨练和教育,这必定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没有经费保障的实践教学只能搁浅于文件和教学计划中。要想让实践教学覆盖到更广的同学,没有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也只能是空谈。

总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既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现实需要,也是学生发展和完善自身能力的迫切要求。高校的行政管理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都必须对实践教学予以重视,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实施方式,最终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范生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8,(9):76.

[2]《毛泽东文集》(第 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1.

[3]罗建平,张维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建构的依据[J].思想教育研究,2012,(2):63.

[4]张淑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50-51.

[5]谢守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5):17.

[6]陈其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立论基础、现实困境、路径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12,(2):71.

[7]周德新,黄向阳.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51.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