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规避体系探析

2012-08-15陶书良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资金学院财务

陶书良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纪检监察审计处,福建 南平 353011)

一、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定义

《中国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法人资格依法享有民事权、承担民事经济责任。这反映出高校必须面对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也应责无旁贷地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营出现的财务风险。对于以财政拨款为主及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辅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高职院校而言,在财务运转过程中,不会表现为资不抵债,也不会因为过高的负债率出现破产,但要面对可能出现的资金短缺、发不出工资、没有资金用于日常开支、无法偿还债务等资金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对上述情况,将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定义为高职院校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作用下,形成财务状况的不确定,使资金支付难以为继、资金链断裂、债务无法偿还,从而造成损失、不能充分承担社会职能、信用等级下降等危及其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风险。

二、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及形成原因

(一)财务收支失衡的风险

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市场机制的引入,造成以学费和住宿费为主的教育事业性收费收入占高职院校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一些地方高职院校的比例达到50%以上,成为主要收入之一,使高职院校资金供应更加依赖于生源市场。从1999年高校扩招至今,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1]使更多考生及家长追求名牌院校、重点院校。然而,名牌院校招生指标不断增加,加之近几年高考生源数呈明显减少趋势,这对于刚升格为高职院校的生源产生了严重冲击,使学费等教育事业收入大幅减少。同时,以学生数为基数的财政生均拨款,在生均经费维持多年不变的情况下,同比出现大幅减少,造成高职院校的总体收入不足,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总收入每年减少10%~20%。[2]从支出方面看,刚升格的高职院校面临着原有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硬件、软件的需求,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进行设备采购、校区建设、人才引进、培训等方面的压力。同时,在经济指标提升、物价水平上涨的大环境下,教职工工资福利支出的增大加大了院校的资金支出。资金流入的减少,支出的大大增加,使财务收入远远不能满足支出需求,不能实现“收支平衡,量入为出”,从而给学院本应资金收支失衡的财务带来风险。

(二)债务风险

由于高职院校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经法规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原则,教育事业日常收支与教育基建投资分离核算,因而,一般的财务制度均规定学校负债只能解决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严禁将“负债经营”的做法引入高等学校。但是,教育基建投资核算体系是用于核算基建拨款和自筹建设的资金。这样,基建投资核算体系相当于高校核算银行借款一套“账外账”把本来应该显现的高校财务风险“隐藏”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要面对的是整个单位全部资金问题,严重的资金缺口直接威胁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如何筹集资金成为学院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大部分院校为了化解危机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银行的积极响应,通过银行贷款方式来融资,满足学院发展和生存的资金需要。因此,银行贷款成为院校融资的重要来源。[3]银行贷款使院校要面对本金无法偿还风险、大额贷款利息无法支付风险、利息变动造成利息支出超预算风险、信用风险等因债务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资金运作风险

多数刚升格的高职院校还沿袭着原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理念,制度不够规范,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对资本运营风险认识不足,其表现为:管理者及财务工作者墨守成规,不能正确测算学院的资金承受能力,盲目追求发展,资金运用不合理,建设投入项目不能得到科学有效的分析认证,导致学院综合财力入不敷出,加剧了财务资金缺口风险;[4]学生欠费现象日益严重,欠费金额越来越大,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欠费占学费总收入的10%左右;未建立有效的欠款催缴机制,不能做到应收尽收。这些都严重削弱了学院经费的自给能力,影响了学院的资金筹集,给学院资金的运作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应对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财务基础数据库,科学、合理制定预算,实行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学院事业发展规划的具体体现,要坚持“开源节流、量入为出”的原则,编制科学、合理、准确的预算,制定各类预算定额,加强学院资金管理,为防止浪费、加强监督提供有效的保障。

首先,收集资料,建立财务基础数据库,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财务基础数据库一般包括教职工人员信息库,学生数据信息库,资产数据信息库,学科、专业、课程信息库,实验室、实习基地信息库和债务信息库等数据收集。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合理性、有用性是编制科学、合理预算的前提保障。对基础库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分析判断,制定出刚性支出定额标准。刚性支出包括必要人员经费定额标准;必要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必要的设备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等学院正常运转的必要支出的标准。

其次,学院资金保底收入计划数和最大收入计划数测算。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生源情况、财政拨款数、社会筹资情况及相关的财务基础数据,测算出学院的资金保底收入计划数和最大收入计划数,为财务收支失衡风险“软着陆”作准备。

再次,根据基础数据库,将资金使用划分为刚性支出和非刚性支出进行区别对待。用保底收入计划数优先安排必要的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教学经费等刚性支出,确保学院的正常运转,防止学院因流动资金不足造成财务风险。

最后,用最大收入计划数减去刚性支出的结余额,结合学院的实际收入情况按“所需资金紧急、效益优先”的原则安排所需资金。

(二)建立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设定财务风险预警界限,规避财务风险

作为事业单位的高职院校,如何面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众多财务风险?如何有效地全面衡量在负债和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应利用各项财务指标,结合学院财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符合学院自身发展建设的财务风险指标分析体系。财务风险指标分析体系主要由偿债能力指标、运营绩效能力指标、收益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构成。可将以上各指标量化细分为以下财务指标:

(1)资产负债率:体现资产负债情况,用于衡量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

(2)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衡量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债务的能力。

(3)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衡量流动资产中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4)负债占总收入比率:反映以年度总收入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借债比率越高,则风险越大,将对学校的发展形成威胁。

(5)事业基金可用率:可动用的事业基金占事业基金总数的比例。用于衡量事业基金可动用程度,比值越低,说明学校调剂弥补预算缺口的能力越差。

(6)货币资金支付率:反映可动用的货币资金数与月平均支出额相比的比率则是财务运转状况的重要考核指标。货币资金支付率越大,说明学校月可支配和周转的财力越强。[5]

(7)借入款项占学校货币资金的比率:借入款项与货币资金对比,用来衡量还款储备率。通过不同渠道与不同还款期限,无法准确测算其年度偿还额,只能以其总额与货币资金的比率来测算到期的还款压力。这一比例越高,说明财务风险越大,到期还款压力越大:比例越低,说明学校财务风险越小,到期还款压力越小。

(8)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率:暂付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反映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的财务风险越大。

学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资产运营能力、筹资能力、偿债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并根据各指标的特性以及指标之间的关联对以上各财务指标设定预警线,建立符合自身发展建设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地规避财务风险,加强风险管理。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制,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原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升格后高职院校的发展形势。学院应针对新形势、新市场的发展需求,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学院的内部控制体系,从管理层着手,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强化法人经济责任制。[6]按照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情况,将经济责任划分若干层次,形成一个职责明确、相互制约、各司其责、运行有序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明确自身职责,应面对的财务风险责任,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

在基本建设、设备投入、银行贷款、发展方向及规模等重大项目决策上,必须坚持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结合市场上存在的客观因素,对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论证,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避免因决策失误、资金承受能力不足带来的损失,以免加大财务风险。

在资金收支方面,由管理层、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组成风险管理机构,并且以管理层(法人)为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以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体制下,建立资金支付的授权审批制度和大额资金流动的集体决策制度。对于大额资金的流动,必要时应由财务、审计对其流动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认真审查,实现职能相互牵制,从体制和制度上加强审计监督职能,堵死漏洞,加强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在收入方面,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将责任明确,层层落实到位,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管,增加资金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对困难学生,可通过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减免等绿色通道帮助他们筹集学费,降低欠费学生的比重。

综上所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情况下,面对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形势,作为事业单位的高职院校只有认清形势,充分意识到自身生存和发展可能会因资金短缺带来的财务风险,建立起一套集预算控制体系、财务风险分析体系、财务风险管理于一体的财务风险体系,减少资金赤字、债务过重、财务收支长期不平衡等所带来的危机,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求生存、谋发展。

[1]王益萍.高校贷款的财务风险与防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68-170.

[2]王淑霞,赵福仲.高校贷款办学财务风险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2-64.

[3]杨凌.高校贷款财务风险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2):99-101.

[4]仇学农.试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中国总会计师,2009,(2):90-91.

[5]王海英.事业单位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问题分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2):52-51.

[6]王亚凤.关于高校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4 ,(2):96-98.

猜你喜欢

资金学院财务
初等教育学院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