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

2012-08-15洁,莫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人生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梁 洁,莫 密

(1.重庆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重庆 400074;2.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重庆 401120)

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

梁 洁1,莫 密2

(1.重庆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重庆 400074;2.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重庆 401120)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只有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时代的大学生才能抵抗得住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腐朽思想的诱惑。红色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它符合我国国情、民情,也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为有效的教育资源之一。因此,理清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必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大学生;红色文化;理想信念教育;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把“文化”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红色文化作为我国众多文化的一个分支。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我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拥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祖国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梳理清楚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对利用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明确概念含义

(一)红色文化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在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自觉作用于主观和客观世界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在革命、建设实践中,通过吸收本民族优秀文化和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中国国情,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承载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所形成的特殊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精神文化。本研究所讲的红色文化,主要是狭义的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是与校园文化相对应的一种亚文化现象,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扬弃中外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特色文化[1]。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含义

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航向的风帆,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期望,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因而可以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2]人生理想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核心,它规定着个人的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主要是指社会理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常来说,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特定的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理想信念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人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力量。它就像一朵明亮的火花,点燃人们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焕发人们奋发向上的勇气。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3]我们今天讲的理想和信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念。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继承人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一代,所以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红色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

(一)理想信念教育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理想信念教育是红色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红色文化遗留下来的一笔宝贵遗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初期就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目标。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四有”理想人格雏形,以培养有社会主义理论意识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红色文化中包含的典型题材是对理想信念的完美诠释。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温和而又深刻地打在人们的心里。”[4]九十多年来,一代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不止,许多共产党人甚至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捍卫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被捕之后,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无产阶级革命前途的无限忠诚的英雄气概。绞刑前,他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宣传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真理,从容就义。夏明翰同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了令敌胆寒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踏着前人的足迹,把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红色文化中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红岩精神,都是一种革命的、优秀的和民族的精神。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构成了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红色文化中关于理想信念的经典例子也成为教育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之一。

(二)理想信念教育推动红色文化内涵与时俱进

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红色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辩证地推动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时俱进。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优秀的、传统的、民族的文化,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先进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和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基于对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要从三个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坚定不移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第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来源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第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可靠保证。在邓小平同志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对理想信念教育做了进一步的提升,提出理想信念教育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需求和抵制和平演变的需要。中央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和发展,因此红色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与时俱进。

三、红色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功能意义即“三个有利于”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来源于对所学理论基础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就现阶段而言,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体现在培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深刻理解,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提出了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在这里探讨红色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时,笔者也提出“三个有利于”:即红色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深刻认识,红色文化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红色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深刻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科学思想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强有力的武器。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最完善的社会制度。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大地吹来了马克思主义的春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战争年代带领华夏儿女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正是因为他们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随着未来实践的拓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也将增加新的时代内容。对于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当代青年必须认真学习其立场、观点,实事求是,结合中国客观实际,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红色文化是生动的历史性教材。运用红色文化熏陶与感染当代大学生,有利于培养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二)红色文化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理想就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必经阶段。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样,都是中国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的大学生成长在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的改革开放之后,对于过去的历史或多或少有所淡忘。通过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和弘扬、红色歌曲的传唱、红色网站的建立,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更深入的认识,坚信社会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从而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三)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理想信念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系上看,理想是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理想和信念又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组成因素。因此,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情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滋长。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校可以利用红色文化中革命先烈的经典事迹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游览,使得大学生在听故事、唱红歌中了解前辈们为了革命事业的风雨兼程、创业之艰,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有力保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和利用红色文化这一载体,进一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结束语

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首先,红色文化中包含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不断发展也推动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时俱进,不断为红色文化注入新鲜血液。红色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功能意义即“三个有利于”: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深刻认识,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19):49.

[2]罗国杰.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1.

[3]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7.

[4]洛克.教育漫话[M].付任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84.

(责任编辑 周江川)

G641

A

1007-7111(2012)04-0059-03

2012-03-02

梁洁(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人生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