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机制创新构建军转干部素质能力可持续提升的教育培训体系

2012-08-15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军转干部培训

王 栋

(湛江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以机制创新构建军转干部素质能力可持续提升的教育培训体系

王 栋

(湛江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军转教育培训已逐步走向社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但仍然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从机制创新入手,以军地两用人才的有效开发和优化配置为目标,着力构建军转干部素质能力可持续提升的教育培训体系。

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创新;人才资源开发

如何推进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正规化、专业化,构建军转干部素质能力可持续提升的教育培训体系,是当前军转安置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当前,有一大批干部要转业到地方。对这些干部,需要办训练班,组织参观,请地方同志介绍经验,让他们接触到工业、财贸、政法、文教方面的知识。凡是要转业到地方的干部,都可以这样做。”[1]军队转业干部既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有着巨大开发潜能的特殊群体,加强军转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意义重大。

首先,加强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是优化军转干部知识能力结构,实现岗位角色转换的必要途径。军转干部经过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的磨炼,绝大多数人具有优秀的政治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组织领导能力。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军转干部在经济管理、依法行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还有欠缺,能力素质与地方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只有通过教育培训,优化知识能力结构,军转干部才能缩短从军队到地方的适应期,顺利地过好转折关,尽快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建设。2006年湛江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启动了“军转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秉承“培训一次,受益终生”的服务理念,根据军转干部“三多”(职位高的多,服役时间长的多,安置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多)的特点,采取个性化、规范化等培训手段,开设《形势与政策》《公务员管理》《公共行政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法》《计算机应用知识》《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等课程,精心组织军转干部培训工作。5年来,共举办军转干部培训班15期,培训军转干部1 126人,并取得良好的成效。经过培训,大多数军转干部知识能力结构有了明显改善,政策水平和执行力有了较快提高,到岗后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和新的工作任务,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其次,加强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是加快军地两用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渠道。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蓬勃勃地兴起,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基础和支持的知识经济正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明显,正处于改革攻坚、经济加速、社会转型和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促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和实现社会和谐是我国的当务之急。俗话说:“业在人创,事在人为。”人才资源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站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高度,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紧紧围绕广大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技能的培训,着力引导广大干部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2]军队转业干部是我国人才资源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军转干部素质能力,合理有效地开发军队转业干部这一“绿色人才”群体,既是社会的义务责任,又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关统计材料显示,湛江市一批军转干部经过教育培训和工作磨炼,已成为经济社会建设和双拥工作骨干、模范,不少军转干部被群众和组织公认并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为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再次,加强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是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各级党委都积极营造学习氛围,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元素是学习,方式是团队学习,着力点在于促进党员干部成为学习型干部,目标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为关键。军转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规模性、快捷性、共享性、综合和示范性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军转干部学习力,使之成为学习型干部。军转干部分布在各行各业,通过他们的倡导、组织和示范,可以形成学习合力,带动本单位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驻湛某高校一项“湛江市干部在线学习调查”表明,在被调查单位中,军转干部学习表现最积极,学时、学分全部达标,并成为团队学习的骨干,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发挥了引领和智囊作用。

二、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军转教育培训工作逐步走向社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但仍然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主要表现为:第一,缺乏“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理念,教育培训空间和途径相对较窄,相关教育培训职能部门信息沟通不够及时,配合不够紧密,教育培训计划性不够,调控力不强。第二,培训内容缺少针对性,不分军转干部的层次、岗位、职务、行业和工作性质,搞“一锅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教育培训原则得不到有效落实,相当部分接受培训的军转干部感到“不想吃”或“不够吃”。第三,教学形式陈旧,仍停留在“你讲我听”、“满堂灌”、“填鸭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上,无法满足军转干部的求知欲望。第四,师资结构不合理,一些授课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不高,同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要求脱节,未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第五,军转干部对学习培训兴趣不浓,热情不高,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主动性,参加教育培训过程中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的学员把培训学习当作休息和交友的机会。

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其一,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清,把军转干部教育培训作为软任务对待,精力、人力和财力投入不足,造成工作乏力。一些军转干部没有充分理解接受培训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其二,教育培训工作定位不准确。不少地方党委和政府把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任务设定在仅仅为了促进军转干部知识转型、适应新岗位上,而不是融入人才资源开发的人事大培训范畴之中,在培训指导思想、目的、内容及组织形式等方面未能以军地两用人才的有效开发和优化配置为着力点。不少军转干部把教育培训当作指指路、认认门的一个简单过程,被动地参与军转教育培训。其三,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不健全。军转干部培训管理体系包括教育培训方案设计管理体系、教育培训日常管理体系、教育培训评价管理体系和教育培训投入体系四个部分组成。目前这四个部分都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培训方案设计管理体系和培训评价管理体系缺乏相关的理念和技术支持,与现代培训适应的培训保障体系也亟待完善。其四,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尽管多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军转培训的投入不断加大,但经费的投入与形势发展要求不成正比,有限的投入很难兼顾保证培训时间、改进培训内容、改革教学手段等诸方面工作。一些地方虽然设立军转培训中心,但由于经费不保障,导致运作困难,无法发挥军转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甚至形同虚设。其五,培训教育工作机制缺失。一整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缺乏吸引力、感召力、内动力和外驱力。

三、完善军转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对策措施

完善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前提,以机制创新入手,以军地两用人才的有效开发和优化配置为目标,着力构建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分类别、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军转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实现军转干部素质能力可持续提升。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定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搞好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纠正各种对军转干部培训的不正确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准确把握军转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将认识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关于军转培训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明确军转干部既是军队的人才,也是地方的人才,军转教育培训既是军队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地方的责任和义务。军转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军转培训对个人能力素质提高、成功择业和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重要作用,树立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寻找教育培训机会,全面提升适应地方工作的岗位能力。与此同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科学定位军转教育培训目标任务,把军转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到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融入人才资源开发的人事大培训范畴之中,逐步实现由“被动的封闭式”教育培训向“主动的开放式”教育培训转化,以适应军转干部参与市场化人才竞争的需要。

(二)完善运行机制,合理配置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是保证军转干部教育培训顺利进行并收到实效的关键所在。一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突出层次性。要按照转业干部工作性质、职务高低等分层次教育培训,细化教育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安置岗位转业干部的学习要求。二是创新教育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要侧重思维观念教育培训、市场经济知识教育培训、社会管理知识教育培训、通用知识教育培训、形势与政策教育培训和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着力引导军转干部熟悉新战场,储备新知识,掌握新要求,了解新趋势,运用新技术和具备新能力,促进军转干部观念转变,岗位转换,知识转型,能力转强。三是创新教育培训方法,突出互动性。要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思辨式学习”、“集中培训,分散调研”、“案例式教学”、“学员上讲台”等教育培训方法,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除课堂教学之外,还要组织军转干部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演讲辩论赛、课外体育趣味比赛等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四是创新教育培训手段,突出实效性。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推行多媒体教学,并且把面授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渗透,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三)构建培训链条,延伸教育服务

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建立起全过程、立体化、开放式教育培训链条,才能实现军转干部素质能力可持续提升。一是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构建以军转培训中心为基础,地方高校、政府培训机构、社会培训机构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教育培训联盟,在师资、场地、知识层次等方面实行合作,“按需施教”,满足军转干部不同的学习需求。二是将教育培训“触角”前伸到绿色军营,下移到基层前沿,联合军队政治机关分阶段分步科学实施教育培训,筑牢军转干部发扬部队优良传统、建设家乡再立新功的思想基础和知识能力基础。三是开发“网上课堂”,实现军转干部在线观看视频讲座、阅读电子书籍、考试考核、学时管理等,为广大军转干部素质全面提升“充电”,助推其成才。四是建立“军转干部学习论坛”,根据不同阶段确定不同主题,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讨交流,打造军转干部创新思维、激荡思想、共同提高的学习平台。

(四)健全管理制度,增强培训效果

要解决当前军转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必须着力完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军转教育培训持续投入制度,采取国家、用人单位和军转干部共同承担的多元筹资形式,解决培训经费不足的困难。二是建立干部培训师资库,将一些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军转干部、业务骨干、拔尖人才吸纳到军转干部教育培训队伍中来,形成专家教授为主,其他各类人才为辅的多元化军转干部教育培训队伍。三是建立约束和激励制度,设立军转干部培训学习档案,实行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目标管理。要强化培训效果的评估,对平时出勤率、学习态度、思想表现、作风纪律、组织观念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查,其结果与各科结业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进行评定,军转干部培训后行为和能力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要进行追踪反馈。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0.

[2]胡锦涛总书记为第二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的《序言》[EB/OL].(2006-10-18).http://zzb.chzu.edu.cn/s/17/t/445/32/18/info12824.htm.

(责任编辑 周江川)

G724

A

1007-7111(2012)04-0044-03

2012-03-01

王栋(1961—),男,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法学。

猜你喜欢

军转干部培训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新时代军转培训的市场之路
从军转干部到创业者
重庆成立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发展分盟
莆田市进一步完善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机制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