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大信息”学科特色 培育高素质国防生*

2012-08-15周南平钱晓田

关键词:国防生素质人才

周南平,钱晓田

(1.南京邮电大学 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江苏 南京210049;2.南京邮电大学 发展规划处,江苏 南京210049)

国防生是军队基层干部补充的重要来源,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一支骨干力量。自从地方高校配合国家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培养工程”以来,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高技术含量的国防生。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道路的进程中,作为信息化进程“带头人”的邮电院校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并将“物联网”这一信息技术上升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认真实践。南京邮电大学为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依托信息学科优势,提出“大信息”的办学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将一届又一届的国防生在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培养成为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具有中国精神和世界胸怀的“专业+信息技术”多样化的国防人才。

一、国防生高校教育的现状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后备军官尤其是专业技术军官是各国通行的做法。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高科技将主导未来战争发展趋势的新形势下,依托普通高校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是我军培养干部的必由之路。

(一)国防生教育的优势

国防生的优势在于其具有普通大学生和未来军官的双重身份,既可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地方大学的学术氛围,又可体会军队的感觉。国防生在地方高校中,既有机会张扬自己的青春个性,又得到了实现从军梦想的双重机遇。招收国防生的地方高校,大多数具有一定的科研实力,不仅有重点大学,还有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这些地方院校的教学设施、师资水平都较高。国防生与军队有关单位签定协议后,在校期间还可享受由军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国防生的最大优势应该是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信息化素质。只有把握好这个特点和优势,才掌握了国防生将来在部队立足和发展的一技之长。虽然在军事方面,国防生不如军校生,但在以后二次择业上,国防生就相当有优势了,因为正规地方大学的专业都不错,到部队后技术水平会比军校生高些。因此,国防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军事素质之外,更要把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信息化素质作为自己以后到部队谋发展、求进步的根本之策。

(二)国防生教育的制约因素

一些国防生说:“国防生像大学生一样自由,军校生像军人一样严格”。国防生到部队后,在军事技能、训练管理的能力上可能和军校生、部队直接提干的干部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是国防生初到部队任职时的劣势所在。国防生在地方高校时,军政训练都是由学生自己负责的,没有部队严格,军事素质不强并且国防生学习的专业受到一定范围限制,只能学习某些专业。一般认为,国防生在地方大学的四年本科教育是学历教育阶段,主要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用高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国防生开放、进取的精神,打牢科学文化基础,同时学习一些军事知识,为后续发展作好准备[1]。

根据合同,国防生毕业后根据部队工作需要,按照专业对口、按需补充、保障重点的原则在全军范围内进行分配,服役年龄按《军官法》和军队有关规定执行。国防生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毕业当年可以报考军队院校研究生以及军队各大单位驻有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的地方高校的研究生。国防生一旦签订了合同,就要履行自己投身国防事业的义务。因此,国防生的分配受限,不管是偏远山区、还是贫穷落后地区,都必须接受部队分配。

二、提升国防生信息化素养的战略意义

随着现代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信息素养已成为新型军事人才的必备素质,是知识型、智能型军人的基本标志之一。世界信息化战争是“百人一条舰”、“千人一杆枪”,知识密集和科技密集己经成为现代军队的基本特征。毕业后充实到部队指挥岗位和各类科研岗位的国防生们,要直接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作战任务,是一线信息化战争的直接实践者,因此他们的信息化素质、信息知识和技能必须相当过硬。根据国家规划,到2010年,全军未来军官队伍40%~60%的补充来源于国防生。因此,提升国防生的信息化素质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人力资源是一切社会活动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2]。

“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依托国民教育”[3]。据统计,我国一些军队干部的文凭有些是入伍后通过自学考试和函授获得的,分布在管理学、行政学这些文科学科的较多,实际应用型理工类学术型的较少。因此,为提升我国军队干部队伍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科研水平,国家决定走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生的路子。现今,我国国防生的招生计划已分布全国,招生专业大多为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因此,提升国防生的信息化技能,这不仅是迈好军旅第一步的起点,而且是成长为未来军事栋梁的基点。信息知识和技能才是国防生的真功夫、战斗力。

三、培养高素质国防生的有效途径

国防生的培养是一种为军队建设服务的特殊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在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上积极探索和创新[4]。国防生培养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周期性和科学性,我们要根据国防生的行为特点,认真把握和遵循普通高等教育规律和军事人才培养规律,创新教育管理和训练模式,努力实现国防生由青年大学生向优质高科技含量的军人转变,坚定国防生献身国防的信心,使其自觉将自身价值融入到国防现代化建设中。

(一)多元化大学文化的引导熏陶

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应当遵循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着眼军事人才培养要求,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主,注重军政训练,强化“军魂”意识,打牢适应毕业任职需要的素质基础。

大学文化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民主多元的校园环境,既可以给国防生营造一种平等的、共容的、和谐的良好氛围,也可以更好地熏陶国防生的人格品质。国防生能够在地方院校浓郁的学术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拓宽视野、启迪心灵、汲取智慧、获得滋养、锻炼能力、提升素质,不断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养成相结合,把教育培养工作融入专业学习、融入军政训练、融入作风养成,以教育促进行为养成,深化教育效果。南京邮电大学依托通信类行业高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破除以往那种单一、封闭的育才观,着重提高新时代国防生的复合素质,特别是通过研究信息化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培养国防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综合能力训练体系的实践锻炼

吕叔湘先生曾说,教育近乎农业生产而不是工业生产。更有学者指出,由于工信部、教育部各自独立地组织专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缺乏必要的协作与沟通,没能形成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信息化人才发展总体规划。我国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信息化人才在规模或素质上不一定能满足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尤其缺乏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地方高校在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应加强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的能力训练,形成综合和全面的能力训练体系。全面促进军事信息化人才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包括博士、博士后、IT高级技术人才等。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教授在人才培养方面曾指出:“强化实践,激励创新,完善以‘大信息’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夯实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举办和参与国内外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浓厚科技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数字校园信息化环境的潜移默化

提高国防生的信息化素质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责任,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创建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学习环境。我国招收国防生的高校大都开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而邮电系统高校则更加依托优势、彰显特色、构建以“大信息”为主干的学科专业体系。按照“扶重、扬优”的原则,强化信息类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大力发展相关专业,积极扶持交叉学科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凭借良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校园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管理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如南京邮电大学在全国创先设计“物联网科技园”,运用物联网概念、云计算等技术为国防生提升信息化技能搭建“平台”,以求得最佳的培养效益,既培养优势突出的信息通信类专业人才,也培养具备信息技术背景、适应各行业发展需求的各类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在践行“大信息”理念的过程中,南京邮电大学不仅筑建了“栖霞特区”等一批大平台招才引智,更将信息技术嵌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无论是本科生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任何阶段、任何专业都要接受信息技术的培养。作为父母眼中“天之骄子”的国防生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除了要积极利用各种机会锻炼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到部队当兵、代职、参观等难得的实践机会,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更加确定自己在信息化能力方面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质。

[1]宋晓安.国防生集中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军事教育,2007(2):65-66.

[2]陶裕春.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89.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592.

[4]赵琪.空军国防生人才培养特点研究——以西华大学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0):2.

猜你喜欢

国防生素质人才
人才云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浅谈国防生军魂意识的培养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心理检测对招收国防生质量的影响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