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车安全问题归因分析
2012-08-15王晓霞
王晓霞
我国校车安全问题归因分析
王晓霞
针对我国校车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现象,归纳我国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进行相关原因分析,提出规范校车交通安全管理的改革建议。
校车安全;校车管理;校车制度;保障机制
一、我国校车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黑校车”非法营运,屡禁不止
我国校车市场中充斥着许多“黑车”。“黑车”在城市大多是一些经过改装过的老款面包车,在农村则以三轮摩托车、农用三轮车为主。这些“黑车”大多是“老弱病残”,带病行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屡禁不止。辽宁省凌海市交管部门曾依法扣留8台报废或无正规手续的“黑校车”,结果导致该市班吉塔镇1所九年制义务学校停课一周。原因是近2/3的学生难以到校上课。此事令“黑校车”整顿工作陷入尴尬。
(二)超载超速严重
许多幼儿园和中小学,尤其是民工子弟学校为扩大生源,不惜跨区、跨乡镇招生,导致校车接送严重超载。 如2011年9月6日晨,义乌市公安局佛堂交警中队对学生接送车的检查发现,一辆接送车核载19人,实载45人,超载136.8%;另一辆接送车核载20人,实载52人,超载160%。一辆大客车接送车核载54人,实载109人,超载率达101.9%。超载现象触目惊心。此外,不少校车司机在上岗前未经过正规的聘用程序,有的校车司机除了接送学生之外,还从事其他工作,不少校车司机超速超载,令人担忧。
(三)跟车教师缺乏培训
很多幼儿园尤其是私立幼儿园的开办者把幼儿园当成摇钱树,为了多招幼儿入园,降低入园门槛,漠视教师培养管理。私立幼儿园教师因工资不高,流动性大。即便一些硬件设备较好的幼儿园,在“软件”即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和管理方面的投入也不多。因此,随车司机、随车教师只是完成常规接送,对安全却重视不够。
二、我国校车安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缺乏健全有效的校车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健全有效的校车管理制度,导致我国各地校车没有统一的标准,校车类型复杂多样。校车没有统一的标识,管理十分困难。
另外,校车在性能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如在刹车、转向、视镜、灯光照明、燃油系统整体安全、加热除霜设备等各个部件方面,有些车超过使用年限,有些车存在机械故障,甚至私自改装,其安全技术性能难以达标。
(二)缺乏足够的校车运行经费
我国校车市场之所以充斥 “黑车”,超载问题严重,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校车缺乏足够的运行经费。由于校车运行成本较高,购置、维护等都需要大量经费,而政府部门又没有给予专门性的校车管理补贴,所以校车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和家长。多数学校由于资金有限,可是又想把校车作为吸引学生的一大特色,结果造成学校在校车方面退而求其次,通过购买二手车,或者租赁低价位的车辆来接送学生,在校车的维护方面则无力承担,在校车司机的待遇方面则无法提高,造成了校车司机流动性大、校车安全隐患等问题。
(三)各管理部门缺乏有效地合作力度
校车事故频发的原因还在于,人们往往单纯的把校车事故归结为交通事故,或者是学校的安全责任。实际上,校车安全问题不只是一个部门或一所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到公安、交通、安监、教育等政府部门以及学校的管理责任,甚至是全社会的责任。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过去农村的“一村一校”已变为“多村一校”,由于不少农村交通相对不发达,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开通公交车,加上经济条件限制,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利用农用运输车、拖拉机,甚至是拼装车接送学生,而校车的质量、运营的安全却无人过问。校车安全需要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杜绝脱管、漏管的车辆违法上路。
三、解决我国校车安全问题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校车安全法律依据,规范校车管理
首先,政府要建立健全明确的校车法规,保证校车的管理和运营有法可依。目前我国校车管理和运营制度中还存在着缺失,导致一些不法校车钻了空子。美国是校车发生安全问题最少的国家,究其原因,就在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对校车运营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规范,保证了校车管理机制的良性循环。
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部门的职责,以保证校车运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在校车管理方面,做到公安、教育、交通、安监等政府部门以及学校的分工合作,严格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责任,做到责任到部门,以减少甚至避免校车事故的发生。
(二)严格制定校车安全性能标准
我国校车安全事故频出,任何车辆都能作为校车来使用,其根源就在于我国校车准入制度不严格。校车作为一种特殊的车辆,承载着孩子的安全责任,因此,在校车的安全性能方面,我们必须要高标准,严要求。只有制定完善的、高规格的校车安全技术性能标准,才能为校车的安全上路提供前提保证。而这也正是我国在校车安全方面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众所周知,美国校车是国际上校车标准最完善的国家,在安全技术性能方面被誉为客车中的 “佼佼者”。从1966年到2000年,美国联邦各机构一共颁布了37项机动车辆生产标准,其中有4项是专门针对校车生产制造的,涵盖了刹车、转向、灯光照明、燃油系统整体安全、视镜、加热除霜设备和压缩天然气压力容器等各个部件标准。
因此,制定校车安全性能标准时,首先应该借鉴国外校车安全性能标准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校车现状,从而制定符合我国现行车辆安全性能标准的相关内容,在校车的车体结构、防倾覆保护、刹车装置等方面给予高标准的规定,以全面提高我国校车的安全标准。同时要严格规定校车的车型和规格,配备校车的统一标识,以便于校车的管理。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校车经费保障机制
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也是我国正规校车运营不利的原因之一。实际上,校车既属于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也属于教育、学校工作正常开展的一部分。因此,具有公益性。
校车的运输费用应该被列入教育预算,由各级政府逐级下拨到学校。由学校集中统一购买校车,管理、聘用司机。当然,由于我国各地区的情况不同,校车的经费可以由国家、省级政府、市级政府按比例共同承担。同时,还应该发动社会力量进行捐助。有了政府和财政支持和社会力量捐助,用于购买、运营、维修校车的资金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四)严格选拔校车司机与跟车教师
校车的安全不但要考虑硬件方面——车辆本身,还要注重软件方面——校车司机和跟车教师。在校车司机和跟车教师方面我们一定要精挑细选。
其一,校车司机的选用必须符合相关的资格条件规定,如所需达到的最低年龄、持有的驾驶证类型、通过的专业培训、通过的体检、药物与酒精检测以及犯罪和交通违章记录审查等。其二,校车司机的选拔必须符合选用过程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其三,被聘用的校车司机要经过特殊的在职培训,如人员受伤急救、车上学生管理、学生上下车的安全等方面。
在跟车教师方面,要做好岗前培训。规范跟车教师的行为,建立明确的行为指导语,提醒教师下车前要检查人数,做好交接登记工作。对车辆运行中发生的行为问题应采取提示、劝阻、诱导的方式而不宜用惩罚来处理,禁止在校车上体罚学生或以关在车内作为惩罚手段。
(五)开展校车安全教育
交通管理和教育部门应该经常进行系统的校车安全教育。在每个学期开学前,交通管理和教育部门应该对乘坐校车的学生、学生家长、校车司机等联合开展“第一次乘坐校车”的系列安全教育。除了对学生和家长讲解乘坐校车的注意事项外,还应该带领他们体验校车的乘坐过程。
[1]兰继军,焦武萍,许渭生.“隔离”现象与幼儿园校车安全事故[J].中国公共安全,2010(3).
[2]周洪宇.实施“全国校车安全工程”的建议[J].中小学管理,2011(4).
[3]高爱玲.美国的安全校车[J].现代职业安全,2010(5).
[4]袁潜韬.对规范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从美国校车管理中得到的启示[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G459
A
1673-1999(2012)06-0081-02
王晓霞(1980-),女,硕士,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12)社会科学基础部助教。
201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