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剧在犯罪青少年心理矫治作用中的研究

2012-08-15何艳丽赵山明

关键词:心理剧心理治疗犯罪

何艳丽,赵山明

心理剧在犯罪青少年心理矫治作用中的研究

何艳丽,赵山明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困扰司法部门、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难题,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而心理剧为犯罪青少年心理矫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改善了它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心理剧对犯罪青少年心理矫治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心理健康;青少年违法;心理矫治

心理剧(Psychodrama)是由精神科医生莫雷诺(Jacob Levy More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是完成心理治疗、个体发展等目标而设计的咨询技术,也是格式塔疗法、团体咨询等著名疗法的前身,它是一种使用行动技术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帮助参加者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观点、情绪,使他冲破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使他的自发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在表演中澄清自己的问题,看到问题的症结,发现自身的潜能和力量,最终有助于解决个人的问题。

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递增10%左右,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作案成员的平均比重高达18%。青少年在刑释或解教后三年内重新违法犯罪率为34.6%,个别地区超过40%。因此,探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因素,从心理方面对其加以引导、教育和矫治,是教育挽救失足少年、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犯罪青少年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3-16岁左右,正处于青春期或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快速发展,这与他们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与矛盾性,主要表现为行为易冲动、情绪不稳定、自我意识增强、内心渴望独立等等。其次,绝大一部分未成年罪犯的家庭结构不完整或者监护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这就导致了他们早年得不到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及教育环境。同时,受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缺乏正规的学校教育以及有利的社会支持。正是由于上述这些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使他们的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和缺陷。这些特殊性增加了对未成年犯罪心理矫治时的难度。而现阶段,在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进行心理和行为矫治时,咨询师较多的是采用沙盘游戏、团体和个体心理咨询、宣泄疗法等传统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这些心理治疗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以往对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矫治的效果来看,沙盘游戏在面对这群低龄化罪犯时是一种较好的心理治疗技术,但是在沙盘意义的解释上,由于咨询师的风格不同而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以及较大的难度,疗效很难量化。同时,对咨询师自身的理论、技术等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严格的要求,并不利于大范围的推广。而团体咨询中训练的主题多是借鉴针对普通群体训练的方案,对犯罪青少年的特殊心理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心理剧治疗正是通过在自身独特的模拟情境中,通过情绪的宣泄、认知和行动的重新经历,进行心理冲突的挖掘和心理创伤的修复,来消除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这不只是降低了阻抗的风险,更增加了领悟新的行为模式的可能性[1]。因此,心理剧的应用比较适合这一理论与实际要求。

笔者在对犯罪青少年从事心理矫治的过程中,结合犯罪青少年的特点,将心理剧的方法有机地融入其中,通过心理剧对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给他们一个健全的心理,重新塑造他们的人格,即矫治他们已经形成的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同时也是科学认知犯罪诱因,维护教养机构安全,减少重新犯罪的有效手段,这对于促进学员改造,引导劳教学员走出心理误区,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此过程中,笔者也形成了一些个人的见解,达到了以下的预期目的。

一、促进了犯罪青少年的人格完善

犯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的人格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复杂性。首先,在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也易转移,兴趣多变,对外界环境中的各种诱惑缺乏辨别力和抵抗力,对事对人的判断也只是以自己的喜恶为依据。其次,情绪体验较为紊乱。他们在面对新的难以应付的刺激时,常常会产生一些不恰当的情绪反应,例如暴躁、愤怒、沮丧、冲动等等。第三,行为偏激、易冲动、自控力差。正是因为人格中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些未成年犯罪人员的性格既孤僻又偏激,自我防备心理较强,不愿意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以寻求帮助和改变,他们在进行咨询与访谈时容易产生阻抗。然而,心理剧中的一些技术和方法能在无形中很好地化解这些阻抗,改变人们的心理结构,使其个性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例如,角色互换技术可以帮助个体从自己的角色中抽离而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中,将自己的情感和困扰以投射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以及身边中重要的他人。在心理剧的演出过程中,他们可以置身在不同的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获得直接情感体验的同时从自己的行为反馈中获得新的认知,进一步整合自己的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从而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

二、促进犯罪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

从犯罪青少年的日常改造中不难看出,他们大多对于自己目前的境况表现得不以为然或者漠不关心,缺乏上进心或悔改之心。在访谈过程中,一方面他们认为导致自己犯罪的原因多数是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或受朋友唆使等诸多外部因素;另一方面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存在侥幸心理,来到未教所也只是因为时运不佳等原因。他们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引起这些错误潜在的心理问题。正是因为他们对外部环境和自身情况存在的错误认知,才使他们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心理剧是一种使用行动技术的团体心理治疗方式,拥有它独特的术语和富于个性色彩的结构,团体成员并非是坐成一圈讨论彼此的生活以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而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演出,把生活带到了现场,把内隐的心理问题带到了实际中,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自发性找到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方案。这一过程内容丰富、生动、活跃,既摆脱了传统心理咨询的单调严肃,又迎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现状,以一个更有趣味性的形式让他们发现自己内心的潜在冲突,发泄出被自己长期压抑的情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以便及时地进行治疗。

三、提高对犯罪青少年心理矫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1.心理剧疗法对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矫治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心理剧矫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未教所学员普遍存在的共同的犯罪心理问题。比如反社会人格(根据问卷统计,在犯罪青少年中存在人格问题的约占25%);母子冲突、过严和过宽的家教、离异家庭等家庭教养问题(统计显示,在未学员中存在家庭问题的占33%);扭曲的朋友观(问卷调查显示,扭曲的朋友观导致犯罪的占55%);在不良的亚文化中的从众心理等。解决的是犯罪青少年普遍的共性的心理问题。二是针对未教所学员犯罪的不同类型存在的独特的心理特点,按专题进行心理剧治疗研究(在犯罪类型中,其中盗窃犯占64%,抢劫占17%,故意杀人占4%),比如盗窃中罪犯经常呈现的紧张-缓解心理,抢劫、杀人中呈现的攻击性、暴力性行为心理等,为有效地解决同类型犯罪学员的心理问题提供可参考模式。三是针对典型的个案进行心理剧治疗研究,凸显案发心理的独特性、复杂性、偶然性,起到警示、预防的心理作用。

2.心理剧演出在激发学员自发性、创造性的同时,能够突显学员潜藏的心理困惑、矛盾等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在犯罪青少年中,有80%-90%的学员不认为自己存在着心理问题,他们对参加心理治疗缺乏主动性,并且对心理治疗存在有阻抗现象,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治疗需要更注重暖化和开放性的建立,用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他们来说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心理剧的演出主要是让学员作为角色去演绎某一事件,在演出过程中,它的剧情可以不经过事先设计,由剧情发展即兴演出,一方面剧情比较真实和生活化,另一方面,学员自身的体验可以使问题更加直观和深刻,促使学员主动去解决既有的问题。

3.心理剧治疗技术具体、直观,犯罪青少年能在多角色的真实性心理体验中提高自我和社会认知能力。心理剧的题材与剧情选择未教所学员真实的、原始的生活冲突事件,包括发案现场时他们内心的真实体验和心理活动过程,结合表演艺术的现场感与心理剧治疗等,将当事人的思考、行为与感受以具体化的方式实时呈现。每一个剧目都通过不同的角色表达各自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形式,学员能真正带着体验、带着思考参与到心理剧中,它能使很多学员从中受到很大的震撼。心理剧对于当事人及其他参与者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觉察,能帮助当事人从多层角度去省视自我心理状态、与他人的关系和心理反应。作为一种实用的方法,心理剧提供了一种思维技术:从团队的参与开始,它可以教育、阐明和激发所有成员的角色认知并产生共感,可以指导宣泄和整合,是一种建立在团体设置基础上的社会学习活动和教育训练。

四、有利于未教所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未教所中,干警负责犯罪青少年的生活和改造。在日常管教中,干警始终处在一个权威者的地位,尤其是对这个年龄阶段的犯罪人员来说,他们对于干警的态度更多的表现出惧怕和屈从;行为上往往过于拘谨,有一定的防备心理。在和干警进行交流或心理咨询时,受身份和地位的约束,无法直接说出自己的问题,这就增加了改造的难度和深度。而在心理剧的编排和演出过程中,干警着便装和学员共同参与其中,通过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角色扮演,二者的身份和角色都在不断的变化中,干警摆脱了身份的限制,大大缩短和学员之间的距离,加深了理解与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干警的日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有助于学员们积极的改造。

总之,在犯罪青少年心理矫治过程中运用心理剧治疗方法,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心理剧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介绍到我国以来,还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创立植根于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剧体系,使心理剧能更有效地为大众心理健康的发展、心理素质的提高发挥作用,这有待于在下一步工作中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

[1]郭托娅.心理剧治疗对服刑人员抑郁症状影响的现场实验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

[2]心理剧与行为技术[EB/OL].http://xlj.nlp.cn/20

[3]Marcia Karp,Paul Holmes,Kate Bradshaw Tuvon.心理剧入门[M].陈镜如,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

[4]Pete r Felix Kellermann and M K.Hudgins心理剧与创伤[M].陈信昭,李怡慧,洪启惠,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3.

book=77,ebook=30

D669.5

A

1673-1999(2012)10-0077-03

何艳丽(1971-),女,河南南阳人,中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52)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郑州大学2008级博士生,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赵山明(1959-),男,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心理学的研究。

2012-03-16

猜你喜欢

心理剧心理治疗犯罪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
Televisions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校园心理剧对提高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能力的探讨*
环境犯罪的崛起
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