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自由主义理论对美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影响

2012-08-15徐婷婷

关键词:两极分化自由主义经济

徐婷婷

新自由主义理论对美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影响

徐婷婷

美国民众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指责华尔街经济精英掌握99%的财富与权力,导致社会经济不公,暴露了美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状况。数据分析显示,美国贫富两极分化自20世纪80年以来呈上升趋势。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政府决策息息相关,里根,老布什和小布什政府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所采取的相应政策是导致收入分配不均的重要原因,虽然克林顿政府曾有过变革,但没能动摇新自由主义所占据的统治地位,而现任奥巴马政府努力尝试改革,但要扭转美国近30年来贫富分化扩大的问题,现任政府所实施的措施能达到什么效果,还有待观察。

占领华尔街运动;新自由主义;贫富分化

美国自2011年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充分暴露了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状况。美国99%的民众把矛头直指1%的华尔街经济精英。然而,笔者通过分析美国近30年来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状况和美国政府重要的决策,发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导致美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一、现今美国社会贫富分化的状况

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中,抗议者提出,“美国99%的民众被那1%的人所控制。”99%的广大民众承受失业﹑丧失房产的巨大压力,而1%的富人则享受巨额分红﹑税收减免。“99%与1%”的对立这一说法,把美国最富有的精英同普通民众“草根”之间存在的鸿沟毫无保留地呈现了出来。日益严重的贫富不均让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开始正视美国所面临的贫富两极分化的突出社会问题。

美国国情普查局于2011年9月13日公布的最新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贫困人口达4620万人,每7个美国人中有1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一数字较2009年的4360万人略有上升。与此同时,社会财富向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富人手里高度集中。美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国际上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的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从1970年的0.394上升到20世纪末的0.45,后经历2005和2006年的高峰期,升到0.47,直到2010年达到0.469。近40年来基尼系数的总体上升幅度明显。同期,收入最低的20%的人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从4.1%下降至2010年的3.3%;而收入最高的20%的人口所占比例从43.3%上升到了2006年的最高峰50.5%,在2010年达到50.2%;收入顶层的5%人口所占比例从16.6%上升到了2006年的最高峰22.3%, 2010年达到了21.3%[1]。

消费者财政状况调查(SCF)是美国财富分配状况的重要数据来源,其2007年的数据显示: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占有全部家庭财富的33.8%,之后的9%富裕家庭占有37.7%,而其余家庭则占有28.5%。1989-1992年以及2004-2007年两个时段的数据均显示财富集中情况要高于其他年份[2]。《福布斯》杂志的“福布斯400家”富豪调查数据是最富裕者财富状况的一个常用数据,2011年9月它公布的美国400家富豪个人收入总计10,5700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了12%。在1982-2011年期间,即使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富豪们的总资产数仍然增长了612%[3]。

同世界上其他同等发达国家相比,美国贫富悬殊的程度尤为突出。世界银行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收入差距研究权威布兰科·米拉诺维奇依据2008年的数据,对比了世界上90个国家的贫富差异情况。他发现,美国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位于排名最靠后的30%国家行列,而大多数西欧国家,加拿大,韩国等均排名在前50%之列。同许多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等国相比,美国政府在医疗保险、高等教育、退休养老金等方面所采取的国家扶持要少很多[4]。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也把美国同其他发达国家做了比较,“过去十年,美国富豪的收入增长了18%,而中产阶层的收入却日渐减少。美国的收入不均问题比欧洲很多国家都要糟糕,而那些正是被乔治·布什总统讽刺为‘古老僵化’的国家。当拉丁美洲的许多贫富不均的国家近年积极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缩小贫富差距并取得进展时,美国却任由贫富两级分化。”[5]

目前就贫富两极分化出现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美国国内产业结构变化、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以及华尔街股市的非理性繁荣等。美国华裔学者廖子光提出,新自由主义的供应学派经济学主导美国税收政策,对资本家的税收大幅下降,导致内需不足、工人失业和收入下降[6]。张彤玉、时学成曾探讨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对美国收入差距造成的影响[7],认为里根政府之后,美国贫富分化状况与新自由主义的关联也值得思考。本文试图探讨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是如何与政治因素相结合,影响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治决策,从而加剧了美国国内的贫富分化。

二、新自由主义的主张

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20、30年代形成理论体系,并于20世纪70、80年代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理论的主导,其标志性事件是“华盛顿共识”。对于新自由主义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诺姆·乔姆斯基的观点。他认为,“新自由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明确的政治、经济范式——它指的是这样一些政策与过程:相当一批私有业者能够得以控制尽可能多的社会层面,从而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8]

新自由主义学派纷呈,各派观点不尽相同,但总结起来,其基本观点包括:第一,新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对经济运行与经济活动的干预最小化,一切顺从自由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这是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第二,新自由主义支持私有化,认为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下,私有经济能够自动地实现经济的均衡,使经济稳定在可接受的失业水平上。新自由主义还认为,私有制经济保证了个人的自由,穷人通过施展才华和努力工作就可能致富,每一个人致富的机会是均等的。第三,主张全球自由化,维护美国主导下的自由经济,把市场原教旨主义推广到世界范围。第四,反对福利国家,主张福利国家应该被撤销或民营化。新自由主义认为,基于高税收政策的“福利国家”导致了经济上的低效率,弱化了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动机。充分就业政策减少了私营部门的劳动力供应,使经济发展缺乏弹性;以养老﹑就业和医疗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民福利,摧毁了个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增加了个人依赖国家的惰性。第五,为了增进公司的效率,新自由主义强烈反对最低工资等劳工政策以及劳工集体谈判的权利。把反垄断矛头指向工会组织,强调工会是“非常危险的垄断联合”,是自由市场经济的障碍,要求消除工会组织。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流行与美国右翼的新保守主义政治潮流相伴而生。罗纳德·里根总统为首的右翼保守派执政后,新自由主义成为美国政府的施政理念,将“大政府”、“福利国家”等这些支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框架统统打碎,对于加速美国国内贫富两极分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新自由主义对美国贫富分化的影响

里根政府时期,受新自由主义影响主要制定了产业私有化、减少福利支出、打压工会组织等政策[7]。里根政府期间,还通过了《经济复兴税法》(ERTA)来支持商业精英,促使财富高度集中。个人收入中利息和股息等非劳动收入的最高税率从1982年的70%减到50%,资本利得税自1981年6月起从80%减到了20%。在1986年的改革中,利息和股息等非劳动收入的最高税率再次从50%下调至28%。与此同时,美国低收入阶层的税率却从11%上涨到15%[9]。1988年里根执政的最后一年,美国创下了截止1988年贫富不均的历史最新记录。

里根之后,老布什政府为迎合国家垄断资本和大金融寡头向世界扩张的需要,出笼了“华盛顿共识”,为新自由主义的演进立下了汗马功劳。老布什在任期间(1989-1993),美国国内延续了社会经济分配不公、贫富分化的发展态势。美国居民收入不平等基尼系数由1989年的0.410上升至1992年的0.415。美国男性工人总体而言,其年收入中值由1989年的36,292美元下降至1992年的33,349美元;而男性全职工人年收入中值由1989年的46,402美元下降至1992年的45,978美元[1]。

1993年民主党人克林顿上台后,大胆提出增税计划及公平负担的原则,把增税压力主要放在富人身上。但克林顿政府对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影响极为有限。克林顿政府在改革美国医疗保险制度上费尽心机。克林顿于1993年向国会提交了被称为医疗保障法(Health Security Act)的医疗照顾改革法案,受到了共和党人控制的国会的阻挠。在到处碰壁的情况下,克林顿转而进行家庭福利改革。国会内外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讨价还价,争论的问题集中在要不要以及怎样减少庞大的福利开支。克林顿在任期间,工作所得税抵免有大幅度增加,这提高了低薪工人的收入。但是,克林顿时期也受到了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的前副总裁罗伯特·鲁宾担任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和一段时间的经济顾问。1999年,克林顿政府通过了旨在消除所谓壁垒、监管、管制的《金融改革与现代化法案》,不再对商业银行从事金融投资进行限制,于是,美国花样繁多的金融衍生品被开发出来,虚拟经济、泡沫经济迅速膨胀。

小布什政府时期,新自由主义走得更远。小布什上台后,实行了有利于大企业、大资本的巨额减税政策,于2001和2003年两度减税。2003年单年减税2,300亿美元。2004年,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统计数字,美国1%的人年收入超过120万美元,这些人受益于布什的减税计划。小布什逐步取消了仅由富人承担的房地产遗产税。美国学者约翰·波德斯塔指出,允许对高收入家庭减税措施到期将使未来10年的赤字和债务减少8300亿美元,布什政府为富人减税的“涓滴计划”,不但没有创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就业增长,没有增加工薪阶层的收入,反而拉大了贫富差距,增加了赤字[10]。

此外,政府在“投机能够稳定价格”的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对金融投机资本不断放纵。第二次减税主要削减了股息税与资本增值税,让收入最高的美国人收益。随着小布什政府减税政策的生效,财富向社会最高阶层的集中又迈进了一步。金融精英得到了丰厚回报,加大了与中低收入工人之间的不平等。

小布什政府大幅削减社会福利,并试图推行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私有化和市场化,使美国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消亡的威胁。政府还与大型企业联合打击工会,削弱工人的议价能力,压低工人的工资。里根时期已调低了全美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小布什在位期间进一步下调,按照2005年的美元价格计算实际小时工资已经停滞,这加剧了税后收入的不平等。工人由于实际工资的减少限制了其消费能力,但是医疗保险养老、教育等费用却在上涨,绝大多数美国工人和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下降。对此,罗伯特·赖克写道:“2007年,美国男性的工资中位数仅为45,000美元。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率的话,这一水平低于30年前。而中产阶级家庭的收入只比这一水平稍微高一点。但是,2007年的美国经济比30年前要强大得多。如果经济发展的收益能够均等地在美国人民中得到分配,那么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将会比同期富裕60%。”[11]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布什政府最大的失误在于,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导致贫富差距拉大。与布什上台时相比,美国的贫困人口增加了530万,美国的阶级结构与巴西和墨西哥相同。”[12]

奥巴马上任后,政府已经出台了3项重大方案,即总额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金融行业救助计划以及房市拯救计划,并着手进行金融改革,对华尔街金融垄断资本的过度投机行为进行约束。奥巴马政府已经或准备采取的财政政策,包括为年收入较低的家庭延长减免税收,停止为富人减税,反对为富人延长减税期。在社会问题上,奥巴马直击全民医疗保险。这些经济政策表明,美国政府开始考虑用国家干预来缓解新自由主义造成的收入两极分化的社会危机。然而,这些经济政策能否起到明显作用,最终能否惠及美国中下层居民,医疗保险能否实施,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四、结论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经里根﹑老布什﹑小布什等实施的受新自由主义影响的政策,给予垄断财团最大限度的自由,让垄断财团在不受社会约束的条件下谋求最大私利。减税为收入和资产的集中提供了便利条件。强迫下调工资和社会保险,导致劳动者的收入下降,劳动者及工会日趋弱势化。其间虽有克林顿和奥巴马政府的调整,但没能从根本上动摇其地位。新自由主义的泛滥,造成了美国收入分配不平等、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与社会经济动荡的严重恶果。

贫富分化对普通民众而言意味着机会减少,同时也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效率。这同新自由主义宣扬的“每个人致富的机会是同等的”,以及不受约束的市场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论调是自相矛盾的。大部分美国民众并没有意识到新自由主义所造成的危害,他们愤恨的是占1%的经济精英。而占1%的经济精英在同政府联合运用新自由主义思想掌控国家决策、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同其余99%民众的利益是无法割裂的。

不能否认,美国的经济竞争力在世界范围内是领先的,但是不能使大多数国民生活得到改善的经济增长,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增长。国际竞争既取决于财富创造的能力,也取决于财富分配的公平。新自由主义公开声称的目标与它在事实上所造成的后果,即贫富分化之间的不一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而美国政府也没能肩负起责任改善民众生活状况、缓解因新自由主义模式而导致的贫富收入差距的问题。正如天主教慈善团体在2006年发表的《贫困在美国——对公益的威胁》政策论文中所说的:“贫困在美国是我们灵魂中的一个道德和社会的创疤,……我们实际上有资源、经验和知识去消除贫困,特别是长期贫困,但是我们还没有这种政治意愿。”[13]

[1]Carmen DeNavas-Walt,Bernadette D.Proctor,and Jessica C. Smith,“Income,Poverty,and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in the United States:2010,”U.S.Census Bureau,Current Population Reports:Consumer Income,P60-239,September 2011, at http://www.census.gov/prod/2011pubs/p60-239.pdf.

[2]Arthur B.Kennickell,“Ponds and Streams:Wealth and In-come in the U.S.,1989 to 2007”P.14,19 at http://www.federalreserve.gov/pubs/feds/2009/200913/200913abs.html

[3]http://www.forbes.com/forbes-400/list

[4]Tami Luhby“Global Income Inequality:Where the U.S. Ranks”at http://money.cnn.com/2011/11/08/news/econmy/ global_income_inequality/index.html

[5]Joseph E.Stiglitz“Of the 1%,by the 1%,and for the 1%”at http://www.vanityfair.com/society/features/2011/05/top-onepercent-201105

[6]嵇飞译.“廖子光论美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J].国外理论动态.2010(8).

[7]张彤玉,时学成.“论新自由主义理论对美国收入差距的影响”[J].理论探讨,2010(4).

[8]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3-4.

[9]骊菁.“美国社会运动兴衰的秘密”[EB/OL]http://www.guancha.cn/html/60271/2011/11/09/61622.shtml

[10]John Podesta and Robert Greenstein“Bush Tax Cuts for the Rich Must Go”at http://www.ft.com/cms/s/0/41ed6e4c-afad -11df-b45b-00144feabdc0.html#axzz1miuf5NrX

[11]罗伯特·赖克.美国的逻辑:为什么美国的未来如此堪忧[M].倪颖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51,13.

[12]中冈望.“日本经济学人:美国新自由主义的穷途末路”[EB/OL]http://world.huanqiu.com/opinion/2008-01/46252.html

[13]陈宝森.美国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及其未来走势[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2).

book=17,ebook=15

D73/712.8

A

1673-1999(2012)10-0017-04

徐婷婷(1972-),女,山东单县人,四川外语学院英语学院(重庆400031)讲师,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2-03-06

猜你喜欢

两极分化自由主义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农村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如何抑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