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习得视角下土家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研究
2012-08-15尹波
尹 波
(长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涪陵 408100)
三语习得视角下土家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研究
尹 波
(长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涪陵 408100)
在全球化日益扩展的趋势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培养通晓土家、汉、英三种语言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由于语言迁移对土家族大学生将英语作为三语习得的影响,我们要承认、正视母语的迁移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土家式英语”或“中式英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大学英语;三语习得;语言迁移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L1),汉语是他们要掌握的第二语言(L2),英语是他们在掌握本民族语言和汉语之后学习的第三语言(L3),第三语言习得的现象相当普遍。本民族语言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于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汉语起到了交际工具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日益在涉外交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重庆是中央四个直辖市中唯一一个下辖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它既有民族聚居区域,又有散居少数民族人口。其现辖的四个民族自治县,一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区,即黔江区和秀山、酉阳、彭水、石柱四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一区四县)[1]。渝东南一区四县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族和土家族,其中土家族人口是最多的。土家族自称pi35tsi55kha21(毕孜卡)[2],称呼自己的语言为pi35tsi55sa21(毕兹撒)。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比较接近于彝语支的一个独立语言。土家语有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之分,渝东南一区四县全部属于北部方言区。在渝东南地区,土家语曾经是该地区主要的交际语言,目前仍在一些地区使用。该地区的学校既有普通的中小学校,又有专门的民族中小学。
渝东南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与汉族地区和海外各地进行交流合作,而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培养能通晓土家、汉、英三语的优秀土家族青年已成为迫切需要。长江师范学院地处与渝东南地区毗邻的榨菜之乡——重庆市涪陵区,该学院多年来一直为土家族民族预科、民族师范专科、本科,普通本科中的土家族学生等开设英语公共课。在教学中教师发现,教授土家族学生学习英语与教授其他民族学生有诸多差异。为研究这些差异及其原因,本文以迁移理论为研究路径,着重研究母语迁移对三语习得的影响,为渝东南地区的土家族英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理论回顾
1.1 迁移理论
“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指的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会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产生影响[3]。语言教学研究吸纳了迁移理论,探讨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4]。“语言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由于大多数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时都已较为完善地掌握了其母语知识和母语运用能力,所以其‘中介语’(interlanguage)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母语对目标语的‘正面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面迁移 (negative transfer)’”[5]。 正 迁 移 (positive transfer)指的是先前学习的母语知识促进目的语学习的迁移;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指的是先前学习的母语知识阻碍目的语学习的迁移。迁移现象同样也存在于语言学习中,原有语言知识对新语言知识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就是语言迁移[6]。
1.2 三语习得
第三语言习得(The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三语习得”)是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迁移理论的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三语习得的社会和心理因素、语用产出和语用意识等[7]。所谓的“三语”(L3),并非仅仅指第三种语言,而是指学习者除了已经掌握的母语(L1)和二语(L2)之外的第三种或者更多的语言。
2 语言迁移对土家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2.1 语音差异
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土家语为黏着语,有简单词缀;英语为屈折语,有屈折变化;土家语有21个声母和25个韵母,英语有20个元音和28个辅音。两种语言的发音也存在诸多差异:
(1)土家语没有卷舌音。土家语只有平舌音[ts]、[tsh]、[s],相当于汉语中的“z、c、s”。但是没有“zh、ch、sh”的发音。这与英语存在较大差异。土家族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容易把 change[tʃeindʃ]误读成[tʃeinz]、sheep [ʃi:p]误读成[si:p]、chicken ['ʃikin]误读成['ʃikin]等;
(2)土家语中独立的[f]。在土家语中辅音[f]不是独立的声母,它总是被读作[hu]。这样就造成土家族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f]和[hu]不能区分。例如,five[faiv]误读成[huaiv]、fine[fain]误读成[huain]、fat[fʃt]误读成[huʃt]等;
(3)土家语中[n]、[l]变读。由于受到当地汉语方言的影响,渝东南地区土家族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自由变读的现状。例如,na55误读成la55压、na35误读成la35丢。这种现象,对于他们学习大学英语十分不利,他们常常把[n]误读成[l]。例如,next[nekst]误读成[lekst]、nice[nais]误读成[lais]、nine[nain]误读成[lain]等。
(4)音调差异。土家语中有 t[44],f[24],r[21],v[51]四个音调,但是英语只是分为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因此,土家族学生在把握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上困难重重。
2.2 构词差异
(1)构词思维的差异。土家语北部方言把“天”称为me35,凡是与天象有关的词汇都含有 me35音节。如称“雷”为 me35o·21、称“雨”为 me35tse21、称“云”为 me35la55o·21、称“闪电”为 me35ji21la55pi53[8]。而英语单词中把“天”称为 sky,称“雷”为thunder、称“雨”为 rain、称“云”为 cloud、称“闪电”为lightning,他们彼此之间无任何联系,也没有共同的音节和词根,似乎毫不相干。这样,土家族学生在学习这些英语词汇的时候,在思维方式上不容易转换过来,记忆起来也会分外困难。
(2)构词习惯的差异。土家语的构词有很多是借助修辞手法,使词语显得生动、形象。例如,pau55ku55ji35la55:玉米舌头即玉米穗,pau55ku55la55pha21:玉米胡子即玉米须,lo35pu35ti35:眼睛痛即嫉妒,相当于汉语的红眼病,mie21su a~55:肚子小即小气,如同汉语说“小气鬼”一样,形象生动。但是英语中的玉米穗为corncob,玉米须为 corn stigma,嫉妒为 envy,小气为stingy。可见两种语言的构词习惯完全不同,土家语运用比喻、拟人、拟物等多种多样的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英语的主要构词法是合成、派生和转化。土家族大学生不能清晰明了的知晓二者差异,常常运用土家语的构词习惯来记忆英语单词,这样往往事倍功半,很难从根本上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3)表达习惯的差异。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制约,土家族先民对于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不能正确的认识,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它们用一句话表示出来。例如,
thi a~55ka55nau21tshi21ka35.本句话的意思是天狗吃太阳即日食;
thi a~55ka55su21su21tshi21ka35.本句话的意思是天狗吃月亮即月食;
si55si55pu35li35tsho55tsu55.本句话的意思是星子出嫁即流星。
土家语中需要用句子表达的,英语只是三个词组 solar eclipse(日食)、lunar eclipse(月食)、shooting star(流星)。土家族大学生母语中用句子表达的东西,放到英语中是词组,这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容易增加他们学习这一类词汇的困难。
2.3 语法差异
土家语和英语的语法结构差别较大,由于母语的负迁移的可能使土家族大学生经常犯语法错误,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在这些方面要特别注意、重点强调,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让他们真正弄懂、弄透。
(1)句序差异。英语的句子结构顺序为“主+谓+宾”,而土家语的句子结构顺序为
“主 +宾 +谓”。例如,
“狗咬狗。
Dog-eat-dog.
‘哈列/哈列/嘎。’
havlier/havlier/gaf.
狗 /狗/咬”[9]4。
由于土家语和英语句序的不同,土家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容易犯这样的错误:He is doing homework.误写成He homework is doing.这就是受到了土家语句序的影响造成的。
(2)名词能否作谓语。在土家语中名词可以作谓语,句序结构为主语在前,名词作谓语在后。但是,英语中名词一般是不可以作谓语的。例如,
“今天春节。Today is Spring Festival.
‘乃/切卡。’
naiv/qierkar
今天/春节”[9]。
由于英语中名词不可以作谓语,土家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容易犯这样的错误:Today is Spring Festival.误写成 Today Spring Festival.原因就是土家语名词可以作谓语且不用系动词所导致的。
(3)形容词位置不同。在土家语中形容词放在谓语动词之后作状语,而英语往往把形容词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作状语。例如,
“好看 good-looking,nice to look at
‘巴/岔’
bav/caf
看/好”[9]。
由于形容词位置在土家语和英语中的差异,土家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容易犯这样的错误:goodlooking误写成looking good;nice to look at误写成look at to nice。原因就是两种语言中形容词位置不同所致。
(4)时间词位置不同。土家语中时间词直接用在谓语动词之前作状语,然而英语的时间状语一般放在谓语动词后面,经常是在整个句子的最后。例如,
“他今天做。
He is doing[it]today.
‘过/乃/日。’
gof/naiv/ssit.
他 /今天/做”[9]。
由于时间词在土家语和英语中的位置不同,土家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容易犯这样的错误:He is doing it today.误写成 He is today doing it.这就是受到了土家语中时间词放在谓语动词之前的影响。
(5)连结词差异。在土家语中转折复句很少用到连结词,而英语的转折复句必须有连结词。例如,
“他人虽小,但书读得好。Although he is young,he is good at his studies.
‘过/洛/爽,蚩/吐/西/岔。’
gof/lov/suangv,/cit/tut/xit/caf.
他/人/小,/书/读/得/好”[9]。
3 教学策略
鉴于土家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诸多困难,我们建议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1)语音策略。英语教师要教授学生地道的英语国际音标,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发音习惯。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欣赏英美经典电影,在真实生动的语境中感受地道的英语语音的魅力,长期处于这种地道的英语环境中,久而久之,受到优美英语语言的熏陶,对于土家族大学生学习英语语音是大有裨益的。这种良好的英语语音必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2)词汇策略。土家族人是一个宏观的整体思维模式,西方人是微观的个体思维模式;土家族人比较感性,而西方人比较理性。这在构词法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了使土家族大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单词,首先就要向他们介绍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通过两种思维模式对比的方法学习词汇。特别是在构词习惯和习惯表达差异较大的地方,教师要着重讲解,并且要讲清、讲透词汇背后隐藏的语法乃至文化差异。
(3)句法策略。对于句法方面的差异,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英语写作和句子翻译的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教师的讲评,让学生在实际操练中体会出两种语言在句子的表达和运用上的差异,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4)文化策略。“从英语教材内容上看,当前我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材中绝大部分语料以英美社会主流文化为背景,与我国本土文化有关,介绍中华民族风土人情的、反映中国现实的课文实属凤毛麟角”[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外壳,文化是内核。语言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的差异。土家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是造就两种语言差异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土家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的根本所在。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从文化入手,多向同学们介绍西方的文化,通过两种文化对比的方式来学习英语,使学生能够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在土家语和英语的语言迁移中更多的是负迁移,但是文化可以成为两种语言相互沟通、学习、借鉴的桥梁。
4 结语
土家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面临语音差异、构词差异、语法差异等种种困难,语言的负迁移远远大于正迁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的通过语言和文化对比的视角,正确引导土家族大学生进行大学英语的学习。
[1] 尹波.英语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以渝东南少数民族为例[J].民族论坛,2012(4):77-79.
[2] 田德生,何天贞.土家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3] 赵敏.语言迁移与第二语言习得[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4):43-47.
[4] Terence Odlin.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5] 李占辉,毛桂楚.个体差异与语言迁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161 -162.
[6] 康英华.语言迁移对蒙古族大学生将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5):165-167.
[7] 金英.第三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迁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4):108 -109.
[8] 谭志满.土家语构词的文化意义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3):78 -80.
[9] 罗安源,田心桃,等.土家人和土家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10] 刘君栓,李占辉.全球本土化语境下的英语教育探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5):153 -157.
The Study of Tujia College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YIN Bo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Fuling 408100,China)
Under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English,as a global language,the status and functions of which are rising.We are badly in need of educating the versatile talents who are familiar with Tujia language,Chinese and English.Due to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transfer to English as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on Tujia college students,we have to admit and face up to th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to some extent,tolerate“Tujia English”or“Chinese English”,in this way,Tujia college students can better improve their English learning efficiency.
college English;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language transfer
H319.3
A
1009-3907(2012)09-1150-03
2012-05-09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1ZC049)
尹波(1981-),男,山东潍坊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少数民族英语教学方面研究。
责任编辑:刘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