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对策

2012-08-15郑明洪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工作量审计工作人员

郑明洪

(重庆市电力公司审计部,重庆400053)

0 引言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当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或事项的财务报告因某种原因存在重大错报漏报、企业内控制度存在重大漏洞与缺陷、企业内控制度虽然可行,但因流于形式而未得到有效执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着失控或不到位时,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业务的过程中未能发现问题,且发表了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或以偏概全时,在客观上就形成了内部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风险从本质上讲,是指其经营决策过程中某些不确定因素出现的概率,具有其潜在的危害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一般来讲,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不能全部避免或消除,而只能降低。无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如何保持职业谨慎,如何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实务标准,都不可能发现和排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的错弊与过失,更不可能洞察企业所有无效的或不经济的经营手段或管理方法。同时它还受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知识、能力、阅历的限制以及企业固有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的制约。

1 内部审计风险的种类及成因

内部审计风险的种类及成因因企业的性质而异,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1 人员素质风险

人员素质风险是指因受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本身业务素质、技能水平、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而形成的审计监督失职、失误、失察风险。如在对工程项目的审计中,由于财务审计人员缺乏工程管理和技经方面的知识,所以只能简单地对合同金额和实际付款金额是否合规做出审计。至于合同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是否一致,取费是否合理,造价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设备材料价格方面的可降空间等深层次问题,则无法做出准确分析和正确判断。

1.2 审计方法风险

现代企业在内部审计方法方面普遍存在着两个“偏重”的问题。第一是偏重于事后监督,缺乏适时性及全过程的事前、事中审计监督;第二是偏重于现场审计,缺乏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之间的有机结合及互动。

从管理审计的角度出发,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相比,具有节约资源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广阔空间。在很多情况下,现场审计成本高,效果差,而且发现问题时,该问题已成事实,不能扼事态于萌芽,更无法防范于未然。另外,现场审计只能对原始记帐凭证及相关的业务账簿和报表等有形资料进行审计,而不能对软硬盘上的信息等无形资料进行审计,具有其片面性。

1.3 审计手段风险

一定的手段对应着一定的风险和效率,企业内部审计的性质决定了其审计手段的局限性,目前的审计手段普遍较为落后,现行的审计手段与审计工作所承担的责任不相匹配。第一是手工操作费时多,不利于集中精力处理主要问题;第二是主观臆断多,量化分析少;第三是审计范围小,审计的广度与深度拓展不够;第四是调查取证难度大,只能局限于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少像外部审计的特殊手段,诸如贪污受贿之类的问题,仅靠目前的手段就无法查证。

1.4 审计评价风险

评价风险是指审计评价定性不准确,或因不准确审计评价的不当引用而产生的风险。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被审计者履行经济责任、管理责任等情况发表的综合评价,涉及到被审计者的切身利益,任何不实或不当的评价,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审计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建立在充分、翔实的证据基础之上,对于非评价事项以及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审计人员不能凭主观臆断,盲目地进行评价。

1.5 工作量风险

工作量风险是指由于工作量与工作时间不匹配而产生的风险。工作量与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需要合理配置。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事少人多、人浮于事、互相推委、攀比,以及事多人少、敷衍塞责、穷于应付等不合理的现象,是产生工作量风险的直接原因。规避工作量风险必须注意过犹不及,对应着一定的工作量,在同等效率的前提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人员去完成。

1.6 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是指因受信息失真的影响而产生的风险,失真的信息必然会导致失真的判断。在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由于被审计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或其他因素,可能向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不真实的财务、管理信息。而内部审计人员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以及获取信息成本太高等原因,对信息的真实性在缺乏甄别的情况下而盲目采信,这是造成信息风险的直接原因。规避信息风险的唯一办法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鉴别,排除干扰,科学地进行取舍。

2 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寻求领导重视、相互信任,是降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根本前提。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是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想引起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工作,坚持事前、事中审计和预防为主的原则,把相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领导切实感受到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防范风险中的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实践表明:企业领导与其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感情互动,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是取得领导信任的必备条件。领导与内部审计人员之间一旦形成信任关系,在人员和经费上对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支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不但不会干预内部审计人员的正常工作和审计意见的发表及执行,相反他们还会自觉地采纳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并就有关问题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从而把内部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素质,是降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

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审计风险的大小密切相关。内部审计工作是较高层次的综合性监督,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和业务培训,自觉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

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遵纪守法、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积极进取的良好职业道德,而且必须拥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严谨稳健的职业态度,严格遵守《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的规定,自觉养成按章办事的良好习惯。

在具体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职业谨慎态度。同时,要发扬相互协作精神,并关注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约束,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刻理解审计风险的内涵,树立风险意识,注重审计质量,严格执行科学的审计程序,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不得代行管理决策职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3)提高审计质量,是避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事先制定详细的预案,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关键点实行控制。同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自己提供的信息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审计结论在形成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地与被审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尽可能地消除异议、达成共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增强针对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坚持回访检查制度。审计结论下达以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关注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坚持整改结果的回执制度。审计工作难就难在整改工作的落实上。审而不改,审而不用,等于不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非常关注审计成果的运用,要尽量避免同一问题的重复审计,自觉做到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4)促进企业不断完善内控制度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从监督的角度出发,提出新的对策,促进企业内部有关职能部门,及时地修改完善其内控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现代企业与时俱进的工作,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实践证明,妥善地解决企业客观存在与内控制度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提升其管理水平,降低其内部审计风险,因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与审计风险的降低是呈正比的。

[1]张其镇.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江西社会科学,2001,(12).

[2]刘惠萍.论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宁夏社会科学,2003,(6).

[3]刘桢.浅谈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

猜你喜欢

工作量审计工作人员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一个兼顾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及其应用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