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迁移现象对日语学习的启示
2012-08-15姜丹
姜 丹
(长春工业大学 教务处 ,吉林 长春 130012)
早在19世纪,就有历史语言学家研究发现,语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语言迁移现象真正走入到语言教学研究者的视野当中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一直以来,母语是否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带来影响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近五六十年来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语言迁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其对二语习得具有一定的影响。既然语言迁移现象对二语学习所起到的作用是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那么在二语的学习过程中母语对其习得的影响又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这一问题,是目前我们面临和急需解决的。在Pica(1994)列出的外语教学工作者们最应该关注的十大问题中,“母语怎样影响二语习得”排在了第一位。[1]所以,本人试图通过对语言迁移现象的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进一步加深对语言迁移现象的理解,进而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语言迁移对日语学习的启示。
一、语言迁移概述
所谓语言迁移的种类很多,对于语言迁移概念的阐述,就像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所说:“所谓的语言迁移简单来说就是在二语习得的环境中,学习者对已经熟练掌握的母语进行借鉴,且总是把母语当中的语言结构、内涵以及和母语相联系的文化底蕴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当中去”。[2]语言迁移涉及到很多方面,他不仅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同时也包含如:语音、语调、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而且也包含了思维方式、文化底蕴、社会背景、历史地位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一个人过往的经历、知识水平和多年形成的习惯都有可能成为外语学习的影响因素。
二、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历史
(一)假说和语言迁移现象的对比研究和分析
我们在此谈论的语言迁移现象,可以追溯到对比分析领域。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对比分析就已经出现在了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中,并且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影响下,Lado提出了对比分析的假说:对于每个学习外语的人来说,通常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和障碍就是语言迁移现象,通常情况下第二语言学习中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和遇到的学习障碍,都可以通过对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比较分析,找到原因。如果是母语和目的语比较相近,那么通常都会引起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而在母语和目的语相异的时候引起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3]所以,在二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Lado等人总结出了这样的结论:当母语和目的语比较接近的时候是容易学习的,而当两种语言存在差异较大的时候,二语的学习就会相对困难。对于这种观点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距离和难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当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差异越大,对目的语学习难度越大;而当两种语言差距越来越小的时候,目的语的学习难度也将逐渐变小。在一定时期内,关于对比分析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知,从而导致对比分析受到了冷落,但是人们对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却从未止步。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二语语音的学习过程中,母语对二语的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经常说,很多人在使用外语交流的时候会带着“口音”,这一现象就足以说明母语对二语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学习二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通常在二语中有一些母语中不存在的发音,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二语学习者带来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和障碍。打个比方,在日语和韩语中不区分“l”和“r”的发音,这一现象,使得日本人和韩国人在使用英语时,经常混淆以“l”和“r”字母开头单词的发音。一般如果学习者的母语中缺乏词末辅音,那么他在说英语的时候通常会把多个辅音减为一个,例如:他们想说“He likes me”或“He liked me”,但最后说出来却成了“He like me”。此外,很多专家学者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母语对二语语法的习得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通常如果母语和目的语的句式相差比较大,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例如:有两个国家的人在学习英语时很少使用定语从句,这两个国家就是中国和日本。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汉语和日语中修饰名词的成分都是放在名词的前面。那么反之,如果母语和目的语的句式比较相似的话,在语言学习上难度则会降低很多。
(二)对标记理论以及语言迁移现象的综合研究
对比分析领域,还存在着很多遗留下的问题,这也使得语言迁移成为了一种相对复杂的过程而非简单的现象。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分析,以及对语言迁移现象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考之后,对语言迁移现象的理解又有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也表示理论引入语言迁移现象研究已经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目前,标记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了心理语言学、实际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之中。其中,Kellerman是最早把标记理论引入到语言迁移现象中进行研究的。同时,他也指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初期会迁移母语中的一些要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有一部分迁移会逐渐停止。然而,Zobl则发现:通常二语学习者在整个学习阶段都会避免对有标记的部分进行迁移。打个比方:在法语中“combien”和它所限制的词语的分离则是一个有标记的结构,而法国人在说法语时用“Combien voulez-vous d’oranges?”,但当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却完全避开了这个格式造出了“How many do you want oranges?”这样的句子,完全不符合英语的语法。所以,Zobl等人作出了大胆的推理,即无标记的部分更容易迁移,而有标记成分相对不易迁移。
(三)认知理论和语言迁移现象研究
对于认知概念(cognition)的理解,袁毓林指出:其产生于心理学领域,是功能主义对人类智能在大脑中的思维组织形式和工作原理所进行的一种全面概括,这一过程涵盖了认知结构同时也容纳了认知的全过程。这里所说的认知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对假定的心理实体的一种变现;而所说的认知过程则更倾向于通过一种特定的方式对一个事件所进行的分析、试探、改革和改善。[4]这一理论同摈弃心灵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本质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通常认知心理学更注重人的内在认知和内在成长过程,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对知识的获得、知识存储、转化以及应用的整个过程。很多心理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言学习又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认知方法的习得,因此对认知理论都持认同态度。可以说在语言学习中,关于认知处理和认知策略两个方面都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认知理论不仅为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同时也拓宽了原来既有的研究领域,学习方法的迁移研究也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注意。
三、语言迁移对日语学习的启示
当母语和外语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大的时候,通常学习者都会更加依赖母语的某些规则,从而产生了所谓的负迁移现象。第一,母语和日语在语音方面的联系,即日语中的一些特殊发音有时会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而产生错误。例如:长音的“おじいさん(祖父)”容易读成“おじさん(叔叔)”等。第二,母语和日语在词义方面的关联,就是在汉语和日语中有一部分单词词形相同但意思截然不同。比如:“勉強”“痴漢”“快報”“階段”“是非”等。第三,母语和日语在词形方面存在这样的关系,即有些词语词形非常相近,但是书写起来却大相径庭,如:“現”和“现”,“別”和“别”,“減”和“减”等。因为汉语和日语在词形、词义以及词音上的微妙关系,都会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汉语理解和记忆日语单词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形成语言的负迁移。
(一)掌握语言学习的共同规律
各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同时语言也有共性,说到底语言都是用一套稳定的声音信号和一套稳定的字形符号来表述一定的思路想法。除此之外,在学习语言的整个过程中,一般都是遵循了先声后形、先易后难、先散后精、先感性后理性的学习规律。作为学习者而言要想学好日语务必要掌握好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对于语言之间所存在的共性应能够深切的掌握,为汉语向日语学习的迁移做充足的准备。
(二)创造会话环境
语言是人们相互沟通和从事交往活动的基本工具,学习好一门语言仅仅掌握简单语法结构是不够的。而且学习语言的人都深有感触单纯的语法说教是非常枯燥无趣的,而且在多年的教学中也证明了单纯的语法说教并不能取得很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应积极创造会话环境,因为这对学生能够很好的应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各种交流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创造会话环境对学生体验第二语言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也大有益处,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日语学习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日语会话环境的创设,实现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相互交流的目的,鼓励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也多和日本人接触,这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恰当地使用母语
母语是每个人掌握的第一门语言,如果能够恰当使用,使其发生正迁移的效果,会对日语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有一点需要强调,就是不能为了避免负迁移,在日语学习的课堂中硬性规定不准说汉语。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使用日语进行交流沟通,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牵强地使用日语,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教育本身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习者,针对学习者的理解水平和对语言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运用汉语去辅助日语学习,实现语言的正向迁移。
纵观语言迁移现象的发展历程,语言迁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所以应该从多个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国外的很多知名学者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已经为我们研究外语教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支持。外语教学理论在国内应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发展方向,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对语言迁移理论的探讨研究,对指导实践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王文宇.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教学,1999,(3).
[2]斯琴,赵智芸.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J].前沿,2006,(3).
[3]于文飞.浅析母语在日语学习中的正负迁移及学习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1,(3).
[4]袁毓林.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6,(1).
[5]青措卓玛.语言迁移对学习日语的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1).
[6]吉绍锋,周丽娉,王莹.语言迁移现象与英语教学关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9).
[7]陈岩.谈汉语母语日语学习者常见的误用——以母语及本国文化干扰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