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弃考现象呼唤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2012-08-15王静文

关键词:教育经费师资城乡

王静文

高考弃考现象呼唤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王静文

分析了产生高考弃考现象的原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城乡基础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应该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建设,教育经费的投入应该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倾斜,并重点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对农村基础教育(包括高中阶段)实施“学校优先发展”计划。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农村;高考;弃考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 020万,应届毕业生中有84万学生放弃参加高考,占当年高考人数的10%;2010年全国高考弃考人数接近100万人。高考制度自实行以来为我国高等院校科学、公平地选拔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虽然高考制度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和弊端,但不管怎样,高考制度目前仍然是相对最为公平的制度。弃考现象的出现,值得深思。

一、产生高考弃考现象的原因

分析高考弃考现象,我们主要关注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报名或放弃考试的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很多国家的主要留学输出国。有条件的家庭子女可以申请出国读书,由此放弃内地的高考。从1978年到2010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90.54万人,出国留学人数年平均增长25.8%,出国留学规模扩大313倍[1]。出国留学,是放弃高考的原因之一。

就业压力是第二个原因。就业压力的增大,导致部分考生对高等教育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产生了怀疑,于是放弃进入高等院校就读的机会而选择直接参加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压力。我国的高等教育成本越来越高,读大学要负担学费、生活费,教材费、住宿费等基本的支出费用,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就会产生极大的经济压力,所以一部分考生选择放弃高考而出去打工挣钱。

2009年重庆万名弃考生中,相当部分是农村生源。也就是说,放弃高考的主要是农村的学生。2010年有100万左右的考生放弃高考,而且是主动放弃。在我们这个有 “学而优则仕”、尊师重教传统的国度里,就业压力、出国留学以及经济压力的原因并不是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来自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看似考生的主动弃考,其实是被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所筛选和淘汰。在当前高考的评价标准下,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处于不利地位的。1999年到2003年,农村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4%增长到2.7%,城市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则从7.7%增长到26.5%。虽然都在增长,但城乡比值由1999年的5.5倍上升到2003年的9.8倍,差距在逐步拉大[2]。

二、城乡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

农村学生目前大多处于高等教育的“底层”,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投入差异带来的。这里,将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称为基础教育。由于我国高考的招生是分省划线录取,而且弃考学生又可以大致分为农村考生和城市考生,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省域内城乡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

(一)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导致整体公平性缺失

社会发展不平衡是教育发展非均衡的根本原因。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社会组成因子的差异,当然其中也包括教育发展的非均衡化。特别是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以发达地区及城市为中心的政策价值取向,深刻影响了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态势。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的全教会的讲话中说:职教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的家庭。在城乡二元结构价值取向及发展态势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也是不公平的。在政府重点扶持的中小学,集中了当地大部分的优异教育资源,包括大量的教育经费的投入、优异的师资力量、良好的生源等等。相反,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和经济落后的地区,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低于城市的学校很远,且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这导致农村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在高考的博弈中压力会更大,处于劣势地位,无奈被迫放弃高考。

(二)城乡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

我国教育投入长期不足是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教育经费占GDP 4%的目标始终没有达到,而且不足的教育经费的分配也是不公平的。譬如,“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 800多亿元,其中用在城市的占77%,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不到40%;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经费”[3]。这种不公首先体现在国家的政策法规中。例如:1984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筹措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的通知》中对城市里征收教育费附加的规定与农村相比就有相当的不同;1986年4月国务院发布《征收教育费的暂行规定》对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征收也明确作了规定,从规定中可以看出,对于非农村学校的办学经费的征收,不仅来源类别清楚,而且也明文规定了需要征收的比率,而且任何部门无权随意变更。从这两个关于教育事业费附加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在政策规定上,城市的经费来源优于农村的条件,其经费来源能够得到保障,而农村的教育经费的征收还存在很多漏洞。

(三)城乡基础教育师资水平的差距

师资力量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条件,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教育水平。弃考的农村考生表面上是主动弃考,实质是有限的师资力量之下低水平的教育质量无法为他们提供通往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弃考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农村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总体上农村小学教师出现过剩的趋势,特别是在撤点并校以后,有相当部分的小学教师空闲出来;初中教师最近几年新进人员比较多,高中教师还缺少很多。在学科方面,农村中小学在英语、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师资比较紧缺,制约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当前农村的骨干教师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影响了教育质量[4]。

三、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城乡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状况亟需改变。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破坏了教育的公平,也会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进而影响社会的公平,同时也会对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阻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是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一)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地区倾斜

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说:“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提高真正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身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及主导作用。近几年,我国政府也在致力于改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进薄弱学校的改造。实施了 “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两免一补”等政策[5],为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了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不足和不稳定的问题,还应该调整现有的经费投入结构,建立“以省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制度,负担较重的省份可以申请国家补贴的政策。另外,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的承担主体及其比例,在法律上给予保证。

(二)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城乡基础教育发展极不均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城乡师资力量差异太大。师资水平是一个地区教育质量的反映,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要加强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的建设。

我国已经有一些政策在推动改进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例如“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大学生自愿服务西部计划”以及“农村教师特设岗位制度”等。但是,要想改变农村落后的师资水平,必须在国家相关部门的主导下,各省积极实施大学有志于从事教育行业的毕业生支持农村教育的计划。省政府可以每年拨出一部分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给予其资金补贴,签订合同,规定服务年限(5年左右),服务年限到期,愿意留下继续服务的,可以提供公费在职升学、在国内外进修的机会,并允许二次择业[4]。

(三)重点建设薄弱学校,实施优先发展计划

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将改善薄弱学校的计划提上议事日程。2011年3月,教育部与北京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要求在省部级层面上进一步强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这表明国家已经在采取切实的行动,在政策制定及资源投入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剔除政绩工程的水分,才能看清事实。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校建设状况的调查,设立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水平线。对于处于水平线以下的地区和学校,应该集中精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重点建设。这需要在国家教育部门的监督下,省政府进行大力推进。可以将建设结果纳入政绩考查内容中,由国家教育部门亲自考核。这可以称为“学校优先发展”计划。

[1]高招调查报告发布会[EB/OL].http://gaokao.eol.cn/html/g/report/report1.shtml#baogao1_1_4.

[2]郭书君.我国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10).

[3]梁发芾.中国教育公平性恶化妨碍各社会阶层间正常流动[EB/OL].http://news.sohu.com/20040812/n221484541.shtml

[4]朱永新,韩承敏.江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3).

[5]贺武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不平等”原则及其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2007(10).

G521

A

1673-1999(2012)07-0165-02

王静文,女,河南信阳人,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教育学部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

2012-03-23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师资城乡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城乡涌动创业潮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