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经费支出内部控制设计研究

2012-08-15上饶师范学院张振陵

财会通讯 2012年26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原则财务

上饶师范学院 张振陵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框架

美国COSO报告表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及监控这五个部分组成内部控制框架。从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框架来看,上述五要素是高校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本组成单元,它与高校的管理方式和预算方式均有着紧密的相关性,并且共同构成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具体来看:

(一)控制环境 高校有效内控的实现基础是要把握好内部控制环境,把握住了高校的内部控制环境也就意味着抓住了建立与执行高校内部控制的各种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可以被看做一把企业实现有效内控的保护伞,正是由于其为企业内控运作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持,才能使得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及监控这四个组成部分高效地发挥最大的作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授予权力的责任方式,充分有效的组织结构以及诚信的道德原则几个方面。这些都是在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中所特别需要建设的。

(二)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甚至高校在财务操作层面中的每一方面都能够进行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管理,从而能够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同样面临着来自高校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风险。高校面临的内部风险主要有:教职工的素质水平、信息处理程序的特点等等;而外部风险主要有:各高校之间抢夺生源的竞争、社会经济的起伏变化、科技的快速发展等等。因此,高校的财务系统也需要通过对其内部与外部风险的考察而实现其健康法站的目标。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的必要措施和程序,因此高校控制系统中控制活动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保证高校目标的实现。一般情况下,在业务授权、执行和独立检查这些事项上,高校的职责是应该被分开的。同时,要保证在信息系统中正确无误地完成高校日常活动的进行。此外,对结果要进行评价,即将业绩、预算和外部其他高校或基准尺度进行比较。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指其职员为了能够执行其职责,而要求高校在收集相关内外部信息时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的要求程序。信息沟通分为内部信息的沟通,即财务会计信息、员工变动信息、综合管理信息的沟通交流;及外部信息的沟通,即学校排名信息、生源竞争信息、相关法律政策信息的沟通。但是,在高校除了上述沟通之外,建立有效的报告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有效的报告制度有利于增强信息传达的及时性,这样就可以帮助高校管理层及时了解情况,有效地监控各类可能会危害高校内部控制的问题。

(五)监督 监督是贯穿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监督的实质在于及时对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以及运行进行有效地考察和实时的评价,进而通过形成书面报告进行相应处理,进而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内部控制的监督部分是对内部控制动态性的表现,适当的监督以及及时的修正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系统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设计原则

高校财务的内部控制系统在改进以及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必要的原则,只有把握这些大的方向和原则才有利于设计更加合理和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 高校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需要涵盖所有的部门、人员与业务。即不仅需要包括一级财务部门,同时也要对涉及会计工作的二级财务部门、校办产业以及相应的后勤实体进行统一和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监管。

(二)各部门要坚持协调配合的原则 高校的成功运营需要各部门人员的协调配合,因此,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各部门在与其它部门有交集的环节上,要考虑整体的利益,协调好部门之间的业务工作,杜绝相互恶性竞争的情况,减少内耗,并保证工作的各个环节处于紧密衔接的状态,实现高效率地运作。协调配合原则在相互牵制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和延伸。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原则,要兼顾差错的控制和效率的提高这两个方面,达到相互牵制和相互协调的状态,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

(三)要实现各财务部门、各财务及非财务环节之间的相互监控 相互牵制原则必须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才能有效实现。因此,对于高校财务而言,只有实现各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不同业务以及人员之间的相互牵制,并建立上下级之间的有效监督和牵制,才能保证高校内部控制系统决策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从而保证决策有利于高校资金的使用,从而使高校舞弊现象防患于未然。

(四)建立程式定位原则 程式定位原则的实质是清楚地划分职责和权利,并且做到职责和权利对等。高校应该根据业务性质和功能的差异划分教育管理活动,将其工作岗位具体化,赋予明确的职责和权利,避免越俎代庖现象的发生,并且制定相关的检查标准。这样的话,每一个员工都会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有利于整个工作效率的提高。

(五)要建立有效的高校负责人负责制 根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单位负责人需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及资料真实有效完整性负责。而《内部控制会计规范》则进一步对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即“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高校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主体,具有业务和相关的资金流动活动,因此,也不能独立于财务内部控制系统之外,所以也就必须遵循高校负责人制度以使高校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在统一指挥和监督下落到实处。

三、高校经费支出的内部控制设计

高校经费支出的内部控制设计内容具体如下:

(一)高校经费支出的内部控制设计 学校的经费支出常常会出现铺张浪费、贪污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就是学校管理不当造成的。所以,要把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放在办学费用上。对此,会计人员要找出关键控制点并加以控制,以避免资金乱用、费用失控等问题的出现。高校经费的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办学费用预算定额、报销费用、费用归集计算、奖惩考核等环节,会计人员应从这些环节入手。支出是学校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学校会计应该重点对这一块进行核算和监督。对经费支出的控制和监督最主要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节约开支,再者就是保证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以授权审批程序对高校的经费支出进行控制 高校应对经费支出实行授权审批的“一支笔”制度,即主管财务的校长全权负责校级财务的审批,将财权和事权分离开来,确保“一支笔”审批工作的到位。在费用支出较小额的情况下,各个院系和机关的开支由部门主管领导进行审批;若出现大额费用,那么在本部门主管领导审批过后,还必须交由主管财务的校长审批;需要注意的是,特殊开支还必须由校长进行审批。在审批的过程中,严禁越权审批和超标准审批的做法。会计人员要严格地遵守预算标准,进行各种费用的支出。在加强人员和制度管理的同时,还要对支出结构进行优化,要平衡好事业支出中人员经费和公务经费的比例,也要平衡好教育科研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的比例。只有做到上述的要求,高校才能有效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做到财务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高校的会计部门和相关财务人员在进行费用支出时,必须以预算为依据。同时,财务人员应当在相关人员的监督下,定期向教职员工以及相关关系人公布学校的财务经费收支情况以及重大的开支预算,并对重要的财产与负债,建设工程以及大笔物资采购等情况进行特别报告。另外,对高校院系,机关以及相关单位的开支中的超支以及结余情况向相关人员进行汇报,不仅要报告客观情况而且要说明原因。同时,高校可以考虑把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范围向学生进行公布。

(四)建立对高校经费支出的检查和审计体系 作为我国最大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资金投入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付出。因此资金使用的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对高校经费支出的检查和审计体系,是保障资金安全和高效运行的重要制度设计。具体而言,需要会计与财务部门人员加强对体系的支持,而不能视其为对自身工作的挑战。对于在审计和检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从而通过检查和审计来促进高校经费利用效率的提升。

[1]王守军、柏淑娟、郝永红:《关于高等学校内债、外债和预算平衡问题的探索、研究》,《财政研究》2004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原则财务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水利财务
论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工具理性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