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米芾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
2012-08-15陈开政
陈开政
米芾,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他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米芾的书法创作极富创新精神,其行书艺术可谓王羲之以后的又一高峰。对米芾书法艺术进行审美分析,需要了解米芾的书法作品,了解米芾的艺术实践。
一、集晋人书法之长
米芾收集了很多晋人的书帖,把自己书房命名为“宝晋”。米芾的性格乖张,他向往无拘无束、萧散简远的魏晋风流。在书法艺术方面,米芾吸收借鉴晋人王羲之、王献之书法艺术的洒脱、灵秀。在《题〈范新妇>摹贴三首》、《题〈定武兰亭>》中,米芾对二王都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米芾对于晋人书风、书法的喜爱,经常溢于言表。他在《论草书》中说“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认为草书要把晋人书法、书风当成楷模,不然就是“下品”。米芾不满于世俗,推崇晋人书法、书风,羡慕晋人的潇洒风流。米芾的书法从唐人学起,对唐人书法书风中存在的缺点认识的透彻、深刻。他在《论草书》中批评怀素、张旭:“张颠俗子,惊诸凡夫,变乱古法,自有识者。怀素稍到天成,时代压之,不能高古。”唐人书法崇尚“法”,把楷书当成典型代表,这同米芾的“放笔一线空”思想相违背。米芾在《寄薛绍彭》中对柳、欧、张、智勇、怀素等人不按照古法办事提出了批评。他追求晋人的洒脱风格,不喜欢唐书的约束。在书法创作方面,米芾主张不做作、不挑剔,追求平淡,追求浑然天成。米芾在《海岳名言》里说,欧、柳、颜都是“一笔书,安排费工”,这样会妨碍感情的自然表达,妨碍真性情的正常发挥。米芾在《论书格》中说“意所至,笔所止”。“意”是指主体的性情、感情。作书要把“意”当成主体,“意”停止时笔停止,不需要外在的点来迁就、掩饰“意”,要由“意”随意发挥。米芾不泥古,他主张自成一体、学古出新。米芾的“集古”,是为了采集大家之长,成一家之言。
二、注重执笔姿势
米芾的书法崇尚自然天真,也注重书法基础。米芾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非常注重选择优秀的范本,提倡学习作品真迹,反对学习石刻。米芾说过“石刻不可学”。他认为即使书法大师亲自写在石头上,由刻工雕凿后,也会使点画原本的神韵受到损害,并且在石刻过程中,刻工的艺术风格会或多或少的掺入进去,石刻后就改变了书法的原本神韵。人们应该学习真迹,这样才能感受到书法大师的精髓,并得到乐趣。
米芾的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跟米芾的执笔姿势有关。米芾通常采用“五指保管法”的执笔方式,把毛笔顶端放在手心,五指环捏笔管,好象撮东西的姿势。一般人在执笔写大字时,往往用力握笔,使得字没有神气,失去了自然飘逸的那种感觉。米芾在创作书法作品时,执笔很轻。这样可以不受束缚,自由流畅。米芾说:“笔轻,手心虚,自然出于意外。”米芾强调外在的点画肥瘦,只有在行笔创作中掌握好运笔速度、运笔力道,才能使书法作品达到较高的水平。米芾认为书写需要对各种技法进行综合运用,不能偏执于一种。米芾评点各家的作品,也是在书写技法上着眼。写字结体要排均匀,适当配合使用涩笔、快笔、重笔、轻笔,不能只偏重一面,防止出现毛病。
三、品评书法,语言明白平直
米芾的个性独特,书法作品特点鲜明。米芾评论别人的书法作品,推崇平直明白的评论语言,反对过分渲染的语言,反对品评具有浓重的文学色彩。米芾不提倡学习古人论书言辞的隐晦、不甚清晰的表达态度。书法这门艺术在表达书法大师的感情时是朦胧的、隐性的,不能直截了当地说清楚,书法品评需要借助于具象的事物。米芾提出书法作品要意义明确、能够使人了然。米芾在《书评》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也实践了自己的主张。《书评》里有很多人和事的比喻,和读者生活很近;语言方面的形象性很强,平直明了。例如米芾在《海岳名言》里说:“观贤人论书,比况奇巧,征引迂远,‘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四、崇尚自然天真的特性
米芾生性率真,在言行举止上也不同于常人,人们送给他一个称号“米颠”。米芾的书法作品崇尚书写真性情,反对矫揉造作。米芾在《答绍彭书》中提到:“何必识字难,放笔一戏空”。米芾对书法作品的观点,延续了苏轼等人崇尚“意”的书风。米芾虽然有时行为怪诞,但对书法作品的喜爱却深入骨髓,不具有半分的夸张和矫饰成分。通过米芾的书法作品,可以感受米芾对书法深深的喜爱之情,不是美色、功名所能够代替的。米芾把自己同书法相互融合,然后进行书法创作,流露出真正的性情。书法对于米芾没有半丝的功利性,而是纯粹的主体审美体验。米芾的执笔姿势也能使其自然性情流露出来,最自然地传达出自己的感情。米芾的书法艺术作品来自真性情,他对流俗深恶痛绝。对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学书的行为,他不屑一顾。媚上的流俗、学书晋身的做法,米芾大为反感。米芾的作品不学权贵、不蹈流俗,真切地反映真性情。米芾于《答绍彭书》诗中写道:“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杨雄。自古写字者,用字或不通。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可见,米芾对书法的观点延续了尚“意”的书风。
五、强调笔法的变化与和谐
米芾晚年的书法艺术,主要有四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米芾自言的“跋尾书”,如书赞王羲之的《王略帖》;第二种是大字类型,像《吴江舟中帖》《虹县诗帖》《多景楼诗帖》等;第三种是模仿晋人书法书风的行草书帖,像《草书九帖》;第四种是行书帖,像《紫金研帖》《复官贴》。这些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不同的体格。他的“跋尾书”,笔画或粗或细,体势紧劲,有些展拓之状,具有很俏丽的书姿;行书大字有弩张之态,笔势也比较放纵,有“刷字”的特色;草书九帖模仿晋人草书,同王羲之的《十七帖》路径相同。米芾晚年的书法作品笔画更加遒劲,在结构上也更加展拓。他的《向太后挽词》属于很少见的小楷书,楷中有行,同唐代的楷书不可同日语。米芾曾经说,行书十行不能抵楷书的一行。他对楷法的理解同唐代书法家不同,主张字的大小相称,要随字态而变化,不能盲目追求整齐划一。他反对“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的做法,主张小字要同大字一样,笔画方面也要做到有锋有势。字小笔画短时也要做到有运笔的变化,不能只注重整齐划一,不能刻意做作。米芾关于楷书的主张同王羲之相似。王羲之在《笔阵图》中提到:“若上下方整、状如算子、前后齐平、平直相似,就不是书,只能得到书风的一点眉目。”米芾对于楷书的主张更加具体,有很强的针对性。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明显的个性,他对用笔、结构、分布都有着深刻的体会。米芾追求的书法艺术是润不肥、老不枯、险不怪、稳不俗,书法的筋骨、皮泽、皮肉要一应俱全。大多书法大师用中锋行笔,米芾则用侧锋行笔,八面出锋,腕手运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笔法风格。起笔时一般很重,在中间阶段稍轻,收笔时轻出和重按相结合。有转折时在侧锋方向直转而下,同下一笔顺势连接。在撩笔的变化方面,有时在着重点起笔,有时在落笔点起笔,有时在中间位置起笔。米芾创造出了很多的特殊笔法,像竖钩陡起处、门字右角转圆处、蟹爪钩处。在章法上关注整体气韵的表现、随遇而变。笔法预左先右,自然天真,欲扬先抑,毫无造作娇柔之感。米芾通过长期对古人作品的临摹研习,在字形方面高出唐人很多,字的结构重心忽左忽右,有恰当的疏密搭配,神采飞扬,字体大小错落,给读者很大的视觉冲击力。在宋代推崇书法艺术的氛围中,米芾是在黄庭坚、苏轼之后又一伟大的丰碑。米芾把自己的审美意趣以及精神追求融合到自己的笔法上,因此其书法作品个性鲜明而突出。
[1]沈丽源.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家:评米芾的书法艺术及书学思想[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6).
[2]张绍富.传统与反传统的典范:米芾书法艺术管窥[J].书法艺术,1997(4).
[3]郑为人.沧江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米芾书画艺术概论[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4]由兴波.米芾的书法艺术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5]杨卫磊.得“自然”,备“古雅”:试探米芾书法批评的标准[J].青少年书法,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