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困惑与冲突——小说《星期六》的主题探索
2012-08-15谭佳
谭 佳
2005出版的《星期六》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第9部小说,讲述的是“9·11”事件后的2003年2月15日这一天在英国伦敦发生的故事。对 《星期六》,读者有褒有贬。贬之者,觉得这本小说洋洋洒洒三百多页只记叙了一天的琐事,单薄的内容有矫揉造作之嫌;褒之者认为,从小说清洁单薄的文字中可以读出作者试图反反映的诸多现实问题,比如关于人到中年的许多思考,关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茫然和恐惧,关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冲突,等等。
《星期六》描写了一个人一天当中在伦敦的感受和思想。小说中有大量的感觉、回忆、联想、推理和意念的描写,使用了意识流手法。麦克尤恩是当今英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之前他的作品的主题大都让人沮丧,例如乱伦、谋杀、精神崩溃等等。《星期六》和他以前的小说大不一样,虽然书中也涉及到一些生理上、社会上和政治上的动乱与暴力,但其重点关注的是如何做好人,如何追求幸福,书中充满了道德上的成熟和热爱生命的活力。
一、困惑
伊恩·麦克尤恩1948年出生于英格兰,创作《星期六》这部小说时正值其人到中年,因此也自然地将笔墨触及到中年危机,包括中年人对于婚姻的思索。小说主人公亨利是一位成功的外科医生,有着美满的婚姻和家庭,儿女双全,全家和睦。妻子是一家报社的律师;女儿已经二十三岁,是一位诗人,并且即将出版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儿子尽管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爵士乐歌手。亨利的婚姻稳定且美满,他对自己的妻子也一直忠诚。“忠诚看似美德,或是毅力,但是对他来说,这两点都不是,因为他没有真正的选择。他必须拥有,被拥有,属于,重复。”显然,亨利对于婚姻忠诚的思考带着一些模棱两可的态度。当人面临着选择时,往往会犯错误。作者为了保证笔下角色的幸福生活,就取消了其中一部分自由,即让主人公没有机会去选择。自由,是得付出点什么作为代价的。所以我们会看到有自由选择的人往往会把生活搞得一团糟。亨利对于自己所体会到的婚姻的评价如是。
小说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即2003年2月15日。凌晨三点,亨利未眠,起身穿上睡衣,站在窗口想心事。亨利的心事并非常人所寻思的事业、前途、家里家外的琐事,因为他的生活相当顺利,这些都还没有什么可以让他操心无法入眠的事情。亨利关注的是世界。他望着黑暗的窗外,突然看到天空中有一架起火的飞机。“9·11”事件刚刚过去了一年多,伊拉克战争即将开始。这起火的飞机让亨利吃惊,他想到整个世界因为恐怖分子的活动和所谓反恐战争所带来的动荡不安。亨利算不上一个反战英雄,他没有加入到游行队伍中,而只是街头游行队伍的一名普通的旁观者。上午,亨利边驾车边读街上那些反战标语,感觉到从人群中涌动出来的自负的情绪。亨利素来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生,他选择了一个安全而简单的职业”。他认为自己的这份拿着手术刀的职业比从政或者研究政治简单轻松多了。由于曾经治疗过一位伊拉克病人,所以他对伊拉克有一些了解。对于伊拉克人究竟是愿意生活在高压之下,还是更情愿经历外国入侵而带来的混乱,他的思想未随主流。为此,他的女儿还与他进行了一番争论。亨利觉得周围这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注意到的事实,这让亨利觉得非常孤立。
二、冲突
小说中亨利与巴克斯德的冲突,代表着当今英国特有阶层的对立。作为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亨利一家每到星期六的夜晚都要开展对于音乐、诗歌、战争、爱情、人生等等的讨论与思索,而来自于下层社会的一个破碎家庭的巴克斯德,从小在街头流浪中长大,这里便有了鲜明的阶级对立。同时,小说还在竭力探索另外一个的主题,那就是科学和文学哪个更有力量,抚慰人类心灵和医治病痛哪个更重要。亨利是一名医生,从事的是科学活动,而他的岳父是一位著名诗人,但亨利对文学一窍不通,所以他和岳父之间的关系向来平淡。黛西朗读了一首诗像咒符般镇住了一个人。因为对诗歌有着天生的理解能力,突然让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巴克斯德高出一筹,到此阶级的界限模糊了。巴克斯德因为诗歌所触发的生的欲望让亨利感动。最后亨利宽恕了巴克斯德,是因为自己也被文学被诗歌的力量所战胜。
这是一本关于伦敦的小说,书中所写的是为人们所熟悉的伦敦。据说书中亨利的家就是麦克尤恩自己的家,他笔下的房子也就是自己的房子。伦敦的街、路、弄、马弄、广场等等大家所熟悉的景物,作者描绘的惟妙惟肖。亨利站在他的窗前看着广场上过往的行人,把他们当成是人生舞台的展示。就连情人们的吵架与和好,麦克尤恩的分析都很地道:“人们往往到广场上来把他们的生活戏剧付诸行动,很明显,一套街无法胜任。激情需要空间,需要如同剧场一样的空间。”“上星期天有一个男孩在广场上绕着圈走了两个小时,冲着他的手机大声叫喊,每次他朝南走去时声音就会变轻,在夕阳下走回来时声音又会增大。第二天早上,去上班的路上,亨利看到一个女人把她丈夫的手机夺过来摔砸在人行道上。在那个月中还有一个穿着黑西装的男人跪在地上,雨伞搁在一边,让人一眼看去还以为他的头被夹在花园栏杆中了,其实他是双手抓着栏杆在哭泣。那个手拿着酒瓶的老妇人又喊又叫,在狭窄的街道上肯定无法进行,更不用说持续三个小时了。广场这个公共场所却能给这些隐秘戏剧一个私人空间。夫妻情侣们到这里的木椅子上哭泣或是交谈。”
《星期六》中对伦敦的描述和独特的英国式幽默,也是小说的亮点,让旅居在外的伦敦人颇有思乡之感。麦克尤恩在这部作品里显示了自己独特的才能,他的叙述时而锋利,时而温和;时而优雅,时而粗俗;时而强壮,时而柔弱……总之,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恰到好处。阅读他的作品,读者会不断地地发现自己。当读者开始为麦克尤恩的作品寻找文学源头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现实处境寻找一幅又一幅的自画像。好奇心促使人们阅读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唤醒自己过去阅读时所有相似的感受,然后又让自己与此相似的人生感受粉墨登场,如此周而复始的联想和联想之后的激动,就会让儿歌般的单纯阅读变成交响乐般的丰富阅读。
[1]Mc EwanIan.Saturday[M].New York:Anchor Books,2006.
[2]伊恩·麦克尤恩.星期六[M],夏欣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李维屏,谌晓明.什么是意识流小说[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