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英姓名文化差异研究

2012-08-15杨小惠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姓名语言文化

杨小惠

(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人名记载着社会的发展,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语言是社会符号,它使人类区别于动物。所以说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人际交流功能,语言也是一种特定文化中基本组成部分,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语言对文化和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可替代的影响,三者之间联系密切,并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学科,它从不同的社会的角度去考察语言,反映文化特点,而姓名则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体现人们的社会身份。杨卫东,戴卫平认为: “作为文化的载体,姓名是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习俗、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等方面的文化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社会和文化的活化石”。[1]中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中英姓名就可以充分反映出这一点。姓名是人类用来区分个体的标志,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姓名,整个人类才可以交流顺利有序。

姓名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历史的演变,人们取名的方式等也相应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姓名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汉语中很多成语都与“名”有关,比如:“名副其实”; “沽名钓誉”; “举世闻名”; “名落孙山”; “声名狼藉”等。在英语中也有类似谚语与“name”有关,像The name is better than riches. (好名誉胜过有财富);A good name keeps luster in the dark.(好的名声在黑暗中也会光芒四射)。

姓名是一个人的代表符号,人们在取名时往往赋予它某种特殊含义,希望它体现某种精神,象征某种事物,或带有某种美好的祝福。名字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为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它认为语言是社会现象,其本质属性是社会交际工具,语言在执行社会功能时表现为不同的变体。[2]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籍、不同社会的人的姓名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因此,通过研究姓名差异,可以了解不同社会之间的文化差异。

中英姓和名位置排列顺序不同,取名的习惯来源不同,这都反映了中西方社会关系和文化习惯的差异。

一、姓名的顺序

既有名又有姓是中西方人的共同特征,然而在姓名的排列顺序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姓在前名在后,例如“苏轼”,“苏”是姓,“轼”是名。而西方人则是名在前,姓在后。例如Walt Whitman(沃尔特·惠特曼),Walt是名,Whitman是姓。从姓名的排列上来看,中国人的姓在前,强调人的出处,中国传统崇尚文化共性,如果三个字,中间一般是人的辈份称谓,以示长幼有别,不可颠倒;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不太强调个人意识,所以姓氏在前而个人名在后。然而,西方人强调个性、个体,尊重的是独立的人格与主体意识,民主传统使得该民族比较强调个体作用,突出个人价值,取名时把名放在姓前面,因为名代表个性观念,而姓代表共性观念,所以姓放在后面。另外,中国人有较浓的宗族观念,传统的社会文化不允许有太多的个人意识,应该以宗族为上,所以反映到取名上,就把代表宗族和血缘关系的姓放在前面,把代表个人的名放在从属地位。[3]

二、姓名的结构

英语姓名结构是比较复杂的,全名 (full name)包括三个部分,依次是个人名 (personal name),俗称first name,也称赋名 (given name),由于赋名在全名最前面,又称首名 (forename)。中间名 (middle name),俗称second name,通常由长辈来取,也可由本人取,中名一般只有一个,其实现在许多西方人也不用中名,只有在办理公务或签署文件时才会用到中名。姓 (surname),俗称last name,因为姓属于家族名,不代表个人,所以姓也叫family name,它是家庭或家族的姓氏,具有继承性。

相比而言,在现代,中国人名字的结构就简单多了,紧跟在姓氏之后的就是名字,一个字也好,两个字也行,总之都是叫名字,没有第一第二之分,也没有什么教名与洗礼名之称。然而,在过去,中国人的名字比英美人复杂得多,因为曾有一段时间,中国人有名有字还有号,甚至有谥号。例如“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拜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然而,现在人们一般不再使自己的姓名结构如此复杂多样了,这也正体现了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同社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约定俗成的,所以说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4]

因此,英汉民族之所以在姓名顺序和结构上有如此大的差别,大部分原因归因于两个民族的社会形态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

三、中文名的取名来源

取名时,人们都寄托着美好的希望和企盼,尤其是父母给自己小孩取名,望子成龙心切,每个家庭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小孩寄予满腔期望。古人云: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兴,事不兴则业不旺。因此,从古到今中国人非常注重给下一代取名,也很在乎自己的名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所以,人们在取名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孝道和长幼有序的观念更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在姓名中就很常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于名字的选择也有新的变化,从人名中可以透视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及社会文化。中国的汉代国强民富,当时的人们企盼长寿,能继续过着国泰民安的日子,会给自己的孩子起名为“安国”、“延年”、“去病”。唐宋时期因为当时佛教受汉族文化影响,人们常用赞美性的词汇作为自己的名字,如“子”、“卿”等,这在后来也成为汉文化的一部分。

总体来说,中国人取名的来源主要有:

(一)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如永健、永寿、长生、志坚、志强、志高等。

(二)按照小孩出生时的季节或天气取名,如春生、冬生、雨生等。

(三)根据小孩的出生地点来取名,如果一个人叫“京生”,他很可能出生在北京;如果叫“沪生”,他大概生在上海。

(四)用花卉、植物取名,将梅、兰、竹、菊、桂、芝、芹、莲等字入名,如:石评梅、戴爱莲、叶佩兰、陈梅瑛、白杨、李玉芹等。

(五)取名时特意突出孩子的生辰八字,中国人以生辰八字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对照排算而给孩子取名,缺某一行则以该行之字取名,像木生、林森等。又如:鲁迅先生在《闰土》一文中写道“闰土,五行缺土,取名闰土”。

(六)以前在中国一般家庭都会生几个孩子,按照孩子们出生的顺序来取名,在我国周代“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为老四。这四字常用于人名,如吴伯雄,何叔衡等。

(七)强调历史事件,如解放、新生、卫国、建国、治国、安国、定国、建华等,这类名字的时代感鲜明,可以看作为是中国人最不同于西方人取名的地方。建国前,不少人祈盼富裕的生活,就给孩子起名来福、发财、富贵之类的名字。尤其新中国诞生以来,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名紧跟时代的发展。比如抗美援朝时期出生的人,就有不少叫援朝的,比如李援朝,赵援朝。大跃进时期,有些人提出了钢产量要超过英国,赶上美国,因此有些人就给孩子起名叫超英,跃进等。文革时期红色时髦,有些人禁不住红字的诱惑,也给自己的孩子取个带红字的名字,一时张红、李红、王红遍天下。

(八)与自然现象有关,如冰、雪、霜、云、峰、岳、江、泊、海、涛、竹等字入名,像王冰、李雪、张云、杨峰等,这说明中国人的名字也受环境的影响。

有些汉语的名字也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尤其是男名,通常由表示辈分排行的“字辈名”或叫“族名”。族名表明家族次序和长幼尊卑,体现极强的宗法意识,所取的名字从内容上也表现出宗法观念和伦理精神。男性多用标识社会伦理道德的字,如:德、仁、义、礼、智、信、忠、孝、勇等。女性多用表示女德的名字,如:贞、淑、静、慧、娴等。[5]

姓名既是人的符号,又是人们彼此相区别相联系的一个记号。自古以来,人们对自己姓名十分珍视,一个响亮的、优雅的、有品位的名字有利于社会交往,提高亲和力,增强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发展。古人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确实是这样,中国人历来讲究取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名字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并非只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作为一个符号的姓与名,虽然不能决定人的命运,但它却一直带有时代的信息,铭刻着文化观念,留下了家族血统的烙印,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隐含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与目标追求,它对人生可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英文名的取名来源

西方人取名往往与宗教、道德观、美学、环境、哲学等方面有关联,英文名的取名来源主要有下面几种:

(一)与宗教密切相关,如Christian(基督教徒)、Christopher(基督的神人,使者)、Eliot(上帝的礼物)、Elizabeth(上帝的祭品)等。

(二)以植物尤其以花为名,特别是女人名,如:Daphne(月桂)、Lily(百合)、Viola(紫罗兰)、Iris(蝴蝶花)等。

(三)按照住地的地貌特点来取名,像:Field(田野)、Hill(小山)、Brook(小河)、Lane(小巷)、Shore(海岸)、Lake(湖泊)、Bush(丛林)等。

(四)以武器命名的人较多,一般是男人名,比如:Giles(盾)、Oscar(天赐之矛)、Barry(矛)、Edgar(华美的矛)等。

(五)以名人、权威来命名,在美国很多人取名“Washington”和“Lincoln”,以示对其崇拜。而这个取名方法在中国则视为大逆不道,尤其在封建社会,人们取名必须避讳,否则就是犯上。更不说是在世的君王,就是去世的皇帝名也不能使用。另外,按照规矩,同族祖先曾经用过的名,后辈也不许用,否则就是不孝,小孩取名一般而言不能与父母、祖父母,舅舅等同字,以视对长辈的尊敬。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六)用父母亲朋的名字为自己取名,比如,有时英语姓名中常常带有前缀 Mac,或 Mc.如Douglas MacArthur(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表明MacArthur是Arthur的儿子,书写时Mac,Mc后首字母也要大写。子孙完全袭用父辈名字,这时需在姓名后加Junior(缩略形式Jr.)一词或加罗马数字,以示区别。“Jr.”汉译“小”,加在中文译名全名之首。如:小约翰·福特John Ford,Jr.,再如:托马斯·戴利第二 (Thomas Daly II)。

(七)选一些意思是“漂亮、大方和可爱”的词给女孩取名,比如 Allen(阳光)、Alice(美丽)、Ann(高雅)、Catherine(纯洁)、Emily(勤劳)、Jenny(文静)等等。男子取名时则会选择一些表示“坚强、勇敢、高尚”等的词,像Andrew(刚强)、Frank(自由)、Henry(统治者)、William(意志)、Robert(明亮的火焰)、Charles(大丈夫)等等。

(八)部分英语名字则体现着神话的色彩,如Angel(天使)等。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是英语民族社会生活的中心,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宗教道义是人们行为和道德标准,而古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也是西方文化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其影响渗透到英语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英语中有许多名字来自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如:Hector(赫克托)是希腊神话里特洛伊战争中的勇士,意为“保护神”;Ulysses(尤利西斯)是罗马神话中的英雄,意为“愤怒的”。以神话传说中的神名为名还有Apollo(太阳神 )、Diana(月亮女神 )。[6]

五、结语

综上所述,姓名伴随人一生一世,非常重要,人从呱呱坠地,便有了自己的姓名,并带着它进入社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姓名是一个人独特的代表符号,不仅仅是一个体生命的简单称号,还代表了人许多更本质的内涵,包括出身、文化程度、形象、社会地位等,所以人与人交流时,通过姓名可以传递许多信息。同时,作为一个人的代表符号,因为其社会性,姓名又具有法律意义:一个经公安机关登记,有了国籍、户籍的姓名,又成了人身内容的一部分,它也代表着人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对中英姓名不同特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和社会的差异及特点,姓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本身传递着特定的文化信息,中国人的姓名体现着家族的血缘关系和宗法观念,反映出传统家族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以及价值取向,而英语民族的姓名及命名方式则体现了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体价值的重要性,并且还传递着一定的宗教精神。[7]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在取名方面也有一些变化和进步,传统观念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和进步,由此可见,社会生活的变革对语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符合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规律。人的姓名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代号或者称呼,更反映了一个家庭的期望以及本人的兴趣、爱好、抱负和理想,同时也可体现社会习俗、文化异同、民风传统和时代特点等。由此可见,语言,文化,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密切不可分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杨卫东,戴卫平.中国人姓名文化特色[J].作家,2008(16):193-194.

[2]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76.

[3]王振亚.语言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12.

[4]夏中华.现代语言学引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39-41.

[5]胡建华.关于中西人名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2(3):80-85.

[6]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37.

[7]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8.

猜你喜欢

姓名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梁潮印笺·姓名章戢孴
梁潮篆痕·姓名类集
语言是刀
谁远谁近?
姓名的『姓』字为什么是『女』旁?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