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2012-08-15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甄 荣

(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54)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接受和实践了以语言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教学中注重的是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这导致许多教师和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外语就是掌握其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符号系统形式,而忽视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忽视了语言使用的交际原则,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场合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甚至引起跨文化交流困难,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提高。高永晨在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中发现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语言能力重视多,文化素养重视少,语言知识输入多,文化知识输入少,学生由于文化知识欠缺,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弱[1]。张红玲对上海204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有关中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较之语言知识和能力相距太远”[2]。钟华等对武汉150名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调查与测试表明,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社会文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其社会文化能力明显落后于语言能力[3]。这些研究都表明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存在严重不足。

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文化因素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外语教学界所认识。著名语言学家王佐良先生曾经指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4]。胡文仲先生也认为“语言教学必然包含文化教学”[5]。赵阳强调跨文化交际是否能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目的,除取决于交际双方对彼此语言掌握的程度外,更取决于对彼此间文化知识互相了解的程度[6]。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7]。新的大纲高度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体现了我们对语言的本质和功能更深刻的认识。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系统地融入文化教学,既是语言教学的必然要求,又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为此,我们应注意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问题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等制约和影响[8]。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植根于语言,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人们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所以,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任何分割两者关系的行为都将会导致语言和文化在意义上的不完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Sapir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9]Lado也强调,“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10]Fries更是指出讲授相关民族的文化生活情况绝不仅仅是语言课程的附加成分,它是语言学习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11]。由此可见,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和承载形式,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初到英美国家的留学生,由于不了解这些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不了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而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的原因。许多学生学了多年英语却仍不知道“open a Pandora’s box”,“Cain’s heresy”,“dog days”,“like a drowned rat”,和“the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等词组或短语的意思;同样,“dog”,“owl”,“dragon”,“mule”,“tortoise”等词语对英美人士和不了解英美社会文化背景的中国学生来说,它们的文化附加含义却是大相径庭的。所以,英语教学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更应该把这种学习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

三、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系问题

众所周知,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却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我们非常注重语言结构本身,把语言看成是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总和,着重这些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操练,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为学生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单纯地重语言基础知识学习而忽视语言交际功能的教学实践妨碍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获得。同时,由于目前应试教育的错误导向,使得学生疲于应付各种繁重的考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其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综合素养难以有较大地提高。许多学生能以较好的成绩通过各类英语考试,然而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实际交往时,往往却因缺乏对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的了解,在诸如招呼、称谓、约会、道歉、致谢和禁忌等方面所犯的错误比单纯的语言错误本身更让人难以接受。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既要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把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问题

要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滞后的问题,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从大纲、教材、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等层面入手,将英语文化知识学习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语言文化环境中。

(一)增强师生的文化意识,将文化教学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树立较强的文化意识,在培养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文化知识引导,将文化教学贯穿于听、说、读、写、译等各个语言教学环节,从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文化内容,利用恰当的课堂导入形式,加强文化背景教学。教师在教授英语单词或习语时,可以注意挖掘词汇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所附带的文化意义。例如,曾经在泛读课上,一位学生遇到这样一个句子:“John can be relied on,for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他无法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觉得句子前后两部分没有逻辑联系。其实,如果这位学生知道“to eat no fish”来自于一个典故,指的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基督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所以,“to eat no fish”意指“忠诚”。这样,这个句子就不难理解了:“约翰为人可靠,既忠诚又正直”。由此可见,将文化知识的引导贯穿于英语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性。教师应主动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在掌握语言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中西文化素养。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开设相关课程,辅以专题讲座

积极开设“英美概括”、“英美社会与文化”等选修课,这些课程对西方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能使学生短期内在语言文化知识方面获得较大的提高,所以,应鼓励学生参加这些课程的学习。此外,也可以邀请外教、专家开展有关中西文化对比的专题讲座、专题讨论,采用模拟实景等启发式、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独立观察、思考、分析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弥补单一课本学习的不足。

(三)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

当前,英美国家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社会文化知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原有教材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及其他信息手段多层面、多渠道地吸收和体验目的语文化,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当代英美语言和社会的新变化。例如借助互联网,运用英语电影、录像、幻灯等有声资料进行教学,给学生直观地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目的语文化群体的风俗习惯、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和非语言交际手段等,增强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处理不同场合的语言交际行为;向学生推荐有关介绍英美文化的优秀的网站、杂志、期刊等,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加强课外自我学习。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重语言教学,必须同时加强语言文化教学,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将英语文化知识学习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让学生乐于体验外国文化并领略其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又有较强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 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26 -28.

[2] 张红玲.从跨文化角度看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中国外语教学中文化现状调查[C]//吴友富.外语与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32-344.

[3] 钟华,樊藏藏,秦傲松.非英语专业学生社会文化能力调查[J].外语界,2001(4):19-23.

[4] 王世静.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困惑和探讨[C]//孙有中.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32.

[5] 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

[6] 赵阳.从文化比较看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引入[J].外国语文,2009(5):121 -123.

[7]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9] Sapir Edward.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2.

[10] Lado Robert.Language Teaching:A Scientific Approach[M].New York:McGraw-Hill,1915.

[11] Fries C C.The Teaching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New York:Thomas Nelson and Sons,1927.

[12] 郑继海.论中西教育思想交会[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146-151.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