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关中地区工业的发展及其转型

2012-08-15吴亮

关键词:关中地区陕西西安

吴亮

关中地区,又称关中盆地,为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是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位于陕西中部,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五个省辖地级市,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发展到了近代,开始走上了转型道路,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工业的转型,为关中地区整体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一、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一)重工业的逐步完善

19世纪60年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刺激下,随着国内矛盾的加剧,在清政府内部自上而下的兴起了一股开办近代工业的浪潮,他们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在中国大地上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其中有军用和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这就是“洋务运动”。在兴洋务浪潮的冲击下,陕西地区也开始走上了近代工业化的轨道,创办了近代陕西的军用和民用工业,推动了陕西地区经济的发展,其中有左宗棠在西安创办的西安机器局、陕西省机器局、陕西省火药局等,开创了陕西近代工业的先河。

1.西安机器局的开局

1862年5月,太平天国将领陈得才、赖文光与陕西地区回民共同发动了起义,控制渭河两岸。随后捻军进入西安,使得起义力量大增,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派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陕剿匪,以西安为据点,全力剿灭回民起义。左宗棠在镇压捻军起义时,一切军需,特别是军火,依靠上海的外国洋行购买,而军装则是由湖北省接济,为此左宗棠深感不便。镇压回民起义开始后,陕西境内的清军人数急剧增多,而军火不足成为当时的首要难题,为此,左宗棠奏请清政府,另拨白银30万辆,用作购买军火经费,创办了西安机器局,制造武器。西安机器制造局位于省城西安东门,规模较小,机器从上海向外国购买,工人由浙江招募,主要生产洋枪,火药、子弹等,生产所需的黑铅、硫磺等原料,由四川、山西、河南等省来供应。成为当时关中地区的第一家重工业,为后期陕西工业的发展考了先河。

2.陕西省机器制造局的建立

甲午战争爆发后,由陕西抽调各路援军,然而陕西的军事工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武器装备严重匮乏,“所需军火大多从沪、鄂两地购置,缓不济急。经陕西巡抚鹿传霖疏奏清政府,将甘肃省旧存制造军火的全套机器,运回陕西,开办陕西省机器制造局,募工试造枪炮弹药。”[1]到青海再次爆发回民起义,陕西抚标永兴军受清政府调遣,前往镇压,并由陕西护理巡抚张汝梅筹备各军军火粮饷。张则以“甘回扰乱,各军分赴防剿,需用枪弹为数尤巨”。[2]由于开支巨大,所需枪炮众多,其再次向清政府提出重新创建陕西省机器制造局,试造枪弹,来供应平叛所需的经费。后获得清政府的批准。在省城西安风火洞开局,成为陕西的官办军事企业,由政府派人管理一切事物。到了1899年休整的洋枪达到快四千杆。不但能修配各种枪械,而且能制造的产品种类和规模也进一步的扩大,硝酸、铜火帽、铜管拉火和洋式钢铲的产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二)轻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1.棉纺织业的发展

由于陕西地区有着丰富的棉花原料,加上关中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为战时陕西的棉毛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并形成了以关中地区为首的棉纺织经济带。1937年,上海华商纱厂共有纱锭约1111408枚,线锭122666枚,织机8754台,而盛产棉花的陕西省却只有纱锭11960枚,线锭1150枚,织机320 台。[3](第 4 辑)P235 战前,陕西仅有棉纺织工厂 2家,到1942年,新兴棉、毛工厂发展为36家,占当时全省工厂总数 (154家)的23.3%;资本总额达20736400元,占全部工业资本的47.1%;工人4385名,占全部工人的37.2%。其中,以大华纱厂、咸阳纺织厂、申新四厂宝鸡分厂、雍兴公司蔡家坡纺织厂4家规模最大,资本也最为雄厚,总计资本为17000000元,占纺织业资本总额81.9%,占全部工业资本的38.6%。[4]176抗战结束时,陕西年产纱增至48300件,布522092匹,使陕西纺织设备能力突增了5-6倍[3]。

大华纺织厂是国营陕棉十一厂的前身,可以称为是西北建立的最早的近代化纺织企业,从1936年建立来投入使用至今已有近50年的光景。大华纺织厂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阶段,从私营到公私合营,体现了民族工商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成为陕西轻工业发展的典范。西安大华纺织厂的原棉均来自陕西本地,就近购买,价格比较低廉也可节省成本。抗战爆发后,大华的产品由国民政府命令统制,当时的总产值约为全省财政收入的5/1。其统制的价格为14磅布每匹10元,16磅布每匹11元,比市面售价每匹低5.6元,每月总计低16万元以上。1938年起承织军布,每月约3万余匹。大华厂产品除少数用于民用外,其余全部供应军需。军布数量1939年占72.26%,至1942年占87.17%,其价格上的规定,14磅每匹10元,16磅每匹11元,比市价低20元,相当于每月贡献政府约值70万元以上,全年约为800-900万元。由此可见,大华纺织厂在支援政府抗战上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面粉制造业的发展

关中地区盛产小麦,人民的生活也以小麦为主食,由于交通不便导致机器面粉制造业发展迟缓。随着抗战的爆发,粮食供应紧张,陕西面粉制造业便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先有1936年的成丰、华峰两家面粉工厂顺势而出,开创了陕西境内机器面粉制造业的先河。经历千辛万苦,冲破重重艰难而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奠定了自己的基础,打开了机制粉的销路。随后又出现了由沦陷区迁入西安的和合、福豫,迁往宝鸡的大新、福新,和渭南新建的象峰。

陕西的面粉工业,起源于1935年在西安创建的成丰面粉公司和华峰面粉公司,其投产经营后,产品分头、二、三等,粉质细腻,色泽洁白,含水杂低,便于保存,这些优点是土粉所不曾拥有的。这些机制粉进入市场之后,在1937年“七七事变”以前,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与其当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西安成丰面粉厂,为济南成丰面粉厂的分支机构,1935年投资100万在西安建立分部。其中用于厂房建筑、设备投入资金约为60万元,剩余4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成丰装设的发电机组,功率为2千瓦,面粉厂的制粉需250千瓦,电力无法充分的被利用,造成了一定资源损失。而当时西京电厂的正常发电仅有450千瓦,远不足以满足西安市的照明和中小企业对电力的需求量,他们在供电上非常紧张。然而电业管理条例又有所规定,无论任何工矿企业,所发的电只能供应本单位自身使用,不得转给其他企业单位使用。必须按价售予当地供电部门,再由其统一分配给各个用户进行使用。后来经过多方的调节。西京电厂与成丰打成了协议,成丰将其多余的电200千瓦提供出来用以解决西安市用户照明用电和中小型工厂用电方面的需求。这样一来,成丰间接性的为当时西安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近代工业发展的原因

抗战时期也是关中地区近代工业发展的高峰时期,关中地区的重工业和轻工业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工厂的数量与规模、资金的多少。分析各方原因,找出了关中地区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得出结论如下:

首先,政府逐渐认识到关中地区位置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强对其的发展与建设。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战败使政府将沿海地区作为发展的重点,加上洋务运动的进行,进一步加强了对沿海城市的发展,关中地区发展则比较缓慢。抗战爆发后,沿海地区逐步的沦陷,工业成为日寇打击的首要目标。沿海工厂受到日本的轰炸,损失甚大。抗战爆发后,为了进一步打击中国,日本封锁了中国沿海各港口,先后切断滇越、滇缅交通公路线,断绝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丧失外部援助的渠道。此种情况下,国民政府便开始寻找新的落脚点,制定了开发西南、西北大后方的战略规划,制定了国家发展战略转移计划。而关中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并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地理位置重要,这就成为关中地区发展的原因之一。

其次,沿海工厂的内迁,为关中地区工业的注入了新的活力。“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战火徐素席卷整个中国大地,东南沿海各大城市无一幸免,为了保存实力,国民政府协助各大工业,迁往内陆地区。在迁往内陆的企业里,来到陕西就有42家,这些内迁工厂仅此于四川。他们的到来,带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促使了关中地区工矿企业的发展,为关中地区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生力量。这些内迁的工厂不仅有重工业,还有大量的轻工业,其中的面粉业有大新、福新,火柴业有秦昌、协和,他们都成为所在行业的支柱产业。这些内迁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对关中企业的发展给予支持,为关中地区工业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再次,国家鼓励与政策上的支持。为保证自身的安全,国民政府在1934就曾提出开发大西北的战略构想,以西安为中心,到抗战的全面爆发后,最终确立了在西北建立后方基地的方略。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许多东部企业开始向西北内陆转移,特别是陕西的关中地区,并鼓励大后方民营工业的发展,关中地区的民营工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积极支持后方的有关国防民生的近代工业,在经济上提供资金支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使得内迁工厂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1]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兵器工业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

[2]西北大学历史系.旧民主主义革命陕西大事记述[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4

[3]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上海:三联书店,1961

[4]西安市档案局、西安市档案馆.陕西经济十年(1931-1941)[M]西安:西安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关中地区陕西西安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西安2021
Oh 西安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陕西关中地区民间刺绣的色彩差异性分析——以东府为例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