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

2012-08-15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军事理论价值体系国防

葛 超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全社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大举措。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军事理论”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课程教学,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将促进大学生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充分实现“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我国国防事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军事理论”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为军队提供高质量的后备兵员和提高军事高科技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指导思想的教育。通过讲述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历史渊源和历史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的革命实际创立毛泽东思想,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通过阐述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促进了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建设。向大学生们充分证明:中国人民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教育。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终于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通过展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依靠自主创新取得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有力促进国防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使大学生认识到:党的领导地位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长期实践中确立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激发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专题具体明确,内容生动活泼,符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侧重于爱国主义教育理性情境的熏陶。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思想、军事家介绍,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通过阐述军事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对比我国军事高技术和其他国家的差距,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规划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课程的灵魂。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只有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辨清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辨明方向。“军事理论”课程内容规划,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灵魂,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想武装头脑,更好地担负起历史重任。

中国的革命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针。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对中国革命战争经验、规律的科学而全面的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军事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关于战争和战争本质的认识、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和革命的战略战术思想,独创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科学理论。[1]

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指导,孙中山和陈独秀等近代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历经艰难险阻,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放弃了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行了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胡锦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明大道。[2]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促进军队发生了作战指挥手段不断更新、武器装备不断发展和文化生活设施不断完善的巨大变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灵魂的“军事理论”课程,引导大学生坚信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综合国力强大,才能扎实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建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为课程的主题。我们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在时代进步的洪流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军事理论”课教学的主题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军事理论”课程中的关于“中国近代的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等章节告诉大学生:中国近代的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度过重重难关,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解放军发展成为多军兵种的合成军队,初步实现机械化并向信息化的目标迈进;国防尖端科技能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原子弹、导弹和大型运载火箭技术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10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神八顺利升空并出色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交会任务,是中国国防科技能力集中爆发的又一里程碑式标志。实践证明: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立强大的国防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课程的精髓。民族精神是由民族传统文化积淀而成的,是一个民族生命的灵魂,表现在民族气度、民族风范、民族节操和日常行谊上;尤其在一个民族在逆境中所表现出志节上。胡锦涛同志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依靠威力无比民族精神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饱尝艰辛而不屈,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3]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当今世界的局部战争启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越是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越是处于风口浪尖的关键时刻,就越需要弘扬民族精神。

“军事理论”课是一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好教材,爱国主义如同一根红线贯穿其课程教学始终。通过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髓对后世军事理论思想的深远影响,了解中国历史上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军事著作,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尊心。“国防建设成就”这一章节,讲授了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和现代化的国防体系。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到祖国怀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等内容的学习,使大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西方敌对势力、“台独”势力和以“东突”、“藏独”和“疆独”分裂势力为代表的民族分裂势力,仍然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国家安全。进而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高技术的军事应用”等章节,使学生懂得现在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先进武器和先进科技的较量。谁的科技实力强,谁就有可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信息化战争”通过把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直到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武器、战争的特点引入课堂,告诉学生:未来信息化战争胜败主要取决于高素质的国防信息化人才。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铸造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献身国防事业的决心和勇气。

(4)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课程的基石。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指明了如何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强调了绝对不能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内容,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也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军事理论”课程“党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这一章节,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我军的光荣革命传统,不断接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树立和培养献身国防事业的奉献精神;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训练与熏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个人综合素质。“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这一章使大学生懂得自身担负的国防义务和享有的国防权利。

3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途径

(1)组织专题讨论课,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他们自我选择性强,思想意识独立,不会盲目地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因此在“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选择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专题讨论课的主题来展开讨论,如: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两弹一星”升空、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救灾和汶川地震等重大的自然灾难面前经受了考验。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开展自由讨论,甚至进行辩论,深入浅出地把大学生引领到一个全新的思想境界,进一步加深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认同感,自觉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首先,利用各类媒体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现在许多大学生尤其是男生对我国军事时事比较关心,通过《世界军事》、《舰船知识》、《现代兵器》和《航空知识》等杂志,能牢牢的抓住大学生的心;利用校园广播对国内外国防时事热点进行评论,提高大学生思辨能力;运用军事文化作品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意识教育。以此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体验,使国防教育生动、形象,使大学生真正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其次,占领网络阵地制高点,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现在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很高,因此国家要建立一些主题鲜明的军事论坛,弘扬主旋律的国防教育网站。北京大学、福州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都先后开设了国防教育网站或网页,将正确的国防价值理念和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载到网上,供大学生交流和讨论。针对大学生爱玩网络游戏的特点,可以通过开发优秀的国防教育类游戏来展现我国的国防历史、探索信息化战争态势、模拟战争场景,熏陶大学生的国防思想、升华爱国情感。

(3)开展国防和科技教育,领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首先,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历史遗址、革命纪念馆、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国防教育资源。通过这些直观的参观活动,深化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也加深大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认知,同时又进一步强化国防的责任意识。

其次,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各种类型的军事博物馆和武器馆等。一方面让大学生了解新中国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强化了强大的国防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意识。使大学生明白,科技对战略、战役、战术产生了无孔不入的影响,只有高科技在国防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才能出现大量的高科技武器,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防实力。另一方面,通过直观感受我国的科学技术和国防科技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国防忧患意识。

第三,组织学生聆听革命报告、英模报告等。通过聆听老红军讲述参加革命事业的峥嵘岁月,和国防建设和科技领域英雄模范人物的报告,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继承和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主动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将这一核心主题教育贯穿于“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始终,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实效性将得以更充分地实现。

[1]李细毛.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发展[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4(3):28-32.

[2]张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J].教育探索,2010(9):51-52.

[3]本报评论员·伟大的时代锻造伟大的民族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3-06-05.

猜你喜欢

军事理论价值体系国防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慕课”背景下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改革刍议
《吕氏春秋》的军事情报思想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微信公众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
论激励理论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