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大学生生命认知现状和目标研究

2012-09-21蒋强军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自杀者信度态度

蒋强军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合肥 230041)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然而,时常有大学生自杀或者校园伤害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在一定程度上这反映了大学生对生命的漠视,没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理想,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笔者试图通过自杀态度调查问卷开展实证研究,探求大学生生命认知现状和原因解析,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的目标。

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中国心理网的自杀态度问卷[1](QSA),共29题(见附件),并采用李克特量表法。每一题均设5个等级:完全赞同、比较赞同、中立、比较不赞成、十分不赞成。题型分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两类,积极态度给分:完全赞同5分,比较赞同4分,中立3分,比较不赞同2分,十分不赞同1分;消极态度则相反给分:完全赞同1分,比较赞同2分,中立3分,比较不赞同4分,十分不赞同5分。

2 数据的采集与信度分析

(1)数据的采集。问卷取自安徽省合肥市的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大学7所院校,高职组和本科组分别为820名和770名学生参与了本次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分别为760份和745,有效问卷分别为755份和7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2.1%和94.8%。数据采用SPSS社会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包括信度分析等。

(2)信度分析。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sis)是指考查问卷调查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本文采用最常用的Cronbach α系数法分析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如表1和表2的信度分析分别为α=0.831>0.6和α=0.814>0.6,说明本次问卷调查信度较高。

3 采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1 采集数据的统计

本问卷每个维度的条目均分,最后分值在1-5之间,在分析结果时,可以2.5和3.5分为两个分界值,将对自杀的态度划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小于等于2.5分为对自杀的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大于2.5之小于3.5为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大于等于3.5认为对自杀持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的态度。本问卷的总分或总均分无特殊的意义,各维度可单独使用。

表1 合肥地区高职组调查问卷数据处理与可靠性统计量

表3 合肥地区高职组调查问卷四维度数据统计量

表4 合肥地区本科组调查问卷四维度数据统计量

3.2 采集数据维度分析

(1)关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高职组和本科组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的比例无明显差异,分别有8.6%和7.2%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但是,这部分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令人担忧,对生活的意义和目的缺乏思考,其生命观存在着较大的偏颇,需要加强大学生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的教育,引导他们激发生命,创造幸福生活。

(2)关于对自杀者的态度:高职组和本科组在对自杀者的态度上有较大的差异,分别有49.9%和33.7%大学生对自杀者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这表明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敬畏生命和尊重生命的教育。高职组和本科组分别有46.7%和61.2%大学生一方面同情并理解自杀者的心情,另一方面又对自杀者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不赞成,仅3.4%和5.1%大学生对自杀者的行为持否定态度,这要求高职和本科高校都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认知教育,即使在遇到挫折的坎儿,也不要走极端,树立对自己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心。

(3)关于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高职组和本科组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上有较大差异,分别有62.7%和44.9%大学生同情并理解自杀者家属,认为自杀者的自杀不是家属的过错,同时也表达他们心中的哀痛,并进一步表明了自杀对整个家庭的伤害。高职组和本科组分别有34.9%和50.2%大学生对自杀者家属心中的哀痛表达同情,另一方面也认为家属对自杀者的负有一定的责任。高职组和本科组分别有2.4%和4.9%大学生对自杀者家属持反对、否定、排斥的态度,认为他们应该为自杀者负责并应该承担失去亲人的痛苦。

(4)关于对安乐死的态度:高职组和本科组在对安乐死的态度上较为接近,分别有36.9%和34.2%大学生比较赞成安乐死的做法,认为人如果痛苦的活在世界上,不如平静地离开。这表明部分大学生不明白死亡的真正意义,需要教育学生爱惜生命,珍视生命。高职组和本科组分别有45.7%和52.3%大学生对安乐死你持矛盾中立的态度。既不愿意别人痛苦的活着,也不忍心剥夺一个人的生命。高职组和本科组大学生在“坚决反对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哪怕活着对他来说是一种痛苦”问题上态度基本一致。

以上可以看出,高校教育学生如何理解生命的内涵,教会大学生爱惜生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已经刻不容缓。

4 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1)社会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和信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的发展、社会思潮多元化、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急剧的社会改革都会造成人们内心的冲撞与矛盾。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不良风气盛行,理想信念缺失,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一部分大学生不敢勇敢的迎接挑战,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和人生的目标。例如,2012年3月,有媒体报道:湖北一名大学毕业生不工作,“宅”家14年后饿死。[2]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大学生应该敢于接受生活的挑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净化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环境,营造一个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勇于追求幸福的氛围。

(2)学校因素。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多年来,教育却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引导下渐渐远离了人的生活世界,有的高校注重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却忽视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情感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弱化了大学生个人成长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重视生命教育。针对少数大学生中存在的既不尊重他人生命、也不爱惜自己生命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要强化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教育,引导大学生激活与生成对自身、对他人和对其他生命的尊重、敬畏与热爱之情。[3]

(3)家庭因素。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其和谐人格形成的前提条件。父母不仅在言语上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行动上给孩子榜样。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塑造孩子的自尊、自信、自立和责任意识,帮助孩子从小时候开始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培养健康的人格,锤炼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文章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在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习惯养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5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因生命而产生,教育源于生命,促进生命的教育乃教育之本。[4]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生命。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不仅要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更要关注大学生心灵的成长,帮助大学生认识教育的原点就是对生命的关注,进而敬畏生命,学会生存和感恩生活。

(1)认识生命和敬畏生命。高校有关生命孕育、成长和死亡过程的教育,唤醒大学生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爱惜生命,呵护生命。大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应做到:学习生命的基本知识、特征、人体的基本构造、如何保持自己身体健康的知识;在遭受挫折时,能调节不良情绪,有战胜困难的生存勇气,并懂得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保持身心和谐;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和自救知识,懂得在遭火灾、溺水、地震等意外伤害时如何通过自救和他救的方法保护生命安全。

高校帮助大学生不仅认识生命,而且敬畏生命,更要敬畏所有的生命。但是,由于缺乏对生命敬畏之心,我们时常看到的校园伤害、自杀等伤害生命的现象。例如,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大学生药家鑫在发生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后不但不积极施救,敬畏受害者的生命,反而故意杀害受害人逃逸,最终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高校要教育大学生“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个人独特的生命,实践并活出天地人我共融共在的和谐关系”。[5]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刘伟曾说过:“活着就值得庆祝”,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生命运坎坷的刘伟再次遭受打击时学会感恩,珍惜生活。

(2)珍惜一切生命。珍惜自己生命。孔子在《孝经·开宗明义章》写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眼下的一些大学生,把生死看得极其平常,一道不大的坎儿,也会成为终结生命的理由。例如:2011年9月1日,江苏省教育厅举行秋季新学期开学新闻发布会指出:2011年江苏省仅上半年大学生自杀超过40人。这部分自杀的大学生的行为,折射出大学生缺失正确的生命观。因此,高校可以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有关“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内容,充分利用思政理论课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契合生命教育的讲座和实践体验活动,启发大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提升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能力,增强珍惜自己生命的意识。

珍惜他人生命。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然而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高校通过“小悦悦事件”进一步唤醒大学生珍视他人生命,要充分利用好家庭和社会中孝老爱亲的榜样引入课堂教学中,把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对自己亲人和他人生命的关爱。例如,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用柔弱的臂膀扶持瘫痪在床的养母的事迹,激发大学生学会感恩,珍惜和呵护他人的生命。

对一切生命的珍爱。易中天在《我们为什么不能虐待动物》写道:“最近,反对虐待动物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呀?这就先得说清楚,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虐待”。为什么呢?就因为人性中有一条道德的底线,同时也是起点,叫“恻隐之心”。恻隐之心,要从善待动物做起。”因此,我们不仅仅善待动物,更要善待一切生命。[6]高校要充分开展大学生志愿活动,开展生命教育的体验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环保意识、公德意识,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养成珍爱一切生命的品行,确立起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

(3)创造生命价值。大学生不仅要珍爱生命,而且要在拥有美好生命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创造生命价值。但是,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享受生命,享受人生,更重要的在于奉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居于最高层次,发挥着统领作用。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警界保尔——孙炎明患了脑癌,他不但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相反他却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把奉献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承诺、精神和义务,让生命在奉献中得到升华。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生兴起了创新创业的浪潮,这需要大学生去规划自己的人生,激活自己的生命,发展生命,把个人追求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理想中创造生命的价值。

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是直面大学生生存困惑的教育,生命教育也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生命教育也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让生命在快乐中成长,促进高校不仅培养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

[1]中国心理网.自杀态度心理问卷(QSA)[EB/OL].[2006-07-25]:http://www.psy.com.cn/.

[2]江苏卫视.宅男之死:大学毕业不工作 宅家14年后饿死[EB/OL].(2012-3-18)[2012-5-7]http://www.jstv.com/c/ws/xwy/201203/t20120318_818851.shtml.

[3]方国才.生命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N].光明日报,2005-12-15(A2).

[4]宋延兵.生命如花教育美丽:大学需探索实施生命教育[N].光明日报,2011-10-12(16).

[5]柯政.生命教育与人格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4(09):115.

[6]易中天.我们为什么不能虐待动物[EB/OL].(2012-2-24)[2012-5-7]http://viewpoint.inewsweek.cn/columns/columns-1314-p-2.html.

猜你喜欢

自杀者信度态度
自杀案件如何定罪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日本将出台新法防范自杀
自杀公寓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