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与心态调查与对策
——以福建华侨大学为例
2012-08-15雷宇鸣
雷宇鸣
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与心态调查与对策
——以福建华侨大学为例
雷宇鸣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亦成为了政府、企业、民众等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以福建华侨大学为例,对毕业生的择业心态、就业方向、创业意愿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毕业生;就业行为;就业心态;就业指导
2011届毕业生将达到650万人,加之往年毕业大学生未就业人数,2012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随着人力资源市场和人才需求结构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一方面为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使毕业生承担了更大的就业压力、承受更加严峻的竞争挑战。随着“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出现,一系列相关问题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并成为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的一个敏感和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关注大学生就业,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去向、择业标准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就业,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一、调查概况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华侨大学毕业生就业,特别是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动向,包括毕业生当前的就业心态、对工作地点的选择、岗位发展潜力、大学生就业观、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理清各种因素对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如就业地经济发展状况、学校对毕业生就业采取的促进措施等,预测毕业生就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增长速度,给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提供更多关于就业的建议,同时将毕业生的现状及时反馈给学校,以期更好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
此次主要采用问卷调研法。问卷调查有利于对调查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同时可以避免主观偏见的干扰,具有很好的匿名性,可以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本次调研涵盖17个学院的在校毕业生,共发放调研问卷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2份,回收率86.2%。样本人群中,男生518名,占60.1%,女生344名,占39.9%。本次调查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分24道选择题和1道问答题,问卷的填写采取不记名形式,从而使问卷结果相对客观真实。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求职心态分析
(1)学生对今后就业前景的态度。近40%的被调查同学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而半数以上的被调查同学尽管认为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会有的一定的难度,却相信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克服这些难题。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认识是比较正确的,同时也对自己比较有信心,但也有近10%的同学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持消极、迷茫的态度。这就要求学校在就业心理辅导以及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2)毕业离校之际还未找到满意工作所持的心态。近半数的被调查学生会在毕业离校还未找到满意的工作时降低自己的择业标准,即降低就业要求先就业;同时也有将近1/4的被调查学生会坚持自己的就业要求,但是会先找个临时的兼职然后再慢慢选择新的工作;还有1/4的学生会选择继续考研或是考公务员;也有近10%的同学会选择自主创业。应该说以上种种都切实反映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持有比较理性的心态,能够很好地认清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就业困难,能够较好地适用形势的发展要求。
(二)求职意向分析
(1)自主创业思考及自主创业相关政策了解。调查显示,48.26%的毕业生对我国有关创业方面的政策有一定了解,只有4.06%的毕业生对创业政策持较了解态度,但有47.68%的毕业生对创业政策完全不了解。同时,有13.34%的毕业生详细想过也规划过创业工作,可见有些毕业生乐意尝试自主创业。有61.60%的毕业生对创业有过念头,却没有详细规划过,在很大程度上该部分毕业生只是憧憬了就业的前景,但并没有对就业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
(2)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单位。在调查中发现国家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的比例高达60.3%,特别是国企对毕业生有强大的吸引力。为什么近年来国企成为学生的最佳选择?不明朗的经济形势让学生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下降,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更多人的首选,国企凭借公认的稳定性自然受到更多青睐;另一方面,国企相对于外资企业和公务员来说,压力较小,工作幸福感指数较高。而选择外资和合资企业的学生比例也达到23%,次于国企,究其原因主要是外资企业待遇一般较高、办公环境较好、制度比较透明和健全、有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
(三)就业渠道和就业信息分析
(1)择业信息渠道。在对于主要从哪个渠道获得招聘信息的调查中,网络占了近1/3,校内招聘会以27.6%位列学生择业时获取就业信息最重要的渠道。面对纷繁复杂的招聘信息,毕业生们对于来自于学校的信息给予了更高的信任度。面对社会招聘会的低成功率,更多的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了校园招聘会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择业时获取信息渠道的调查中,熟人介绍和报纸、广播、其他网站分别占到了14%和17%。总的来说,当前获得招聘信息与就业机会的渠道可以说是很丰富的,毕业生们要做的就是在了解这些信息后加以分析筛选,以保证简历投递及面试的命中率。
(2)学生了解创业、基层就业的信息途径。从总体上来说,对于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有关创业基层就业信息这一问题,在校大学生选择在学校设点宣传的占27.2%,网络调查的占38.4%,举办讲座的占25.6%,对于大众传媒这一宣传方式的信任度较低,仅占8.8%。
(四)就业指导与就业帮助分析
(1)学生最感兴趣的就业指导方式。选择经验分享与互动沟通的同学较多,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38.63%与30.51%,而选择发放宣传资料的同学仅占总调查人数的6.26%。不难看出,面对各种就业指导方式,同学们更热衷于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流或是经验简介,认为这样的指导方式更贴近于自己的生活环境,或者认为这样的就业指导方式的可信度、价值度更高。
(2)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调查显示,58%的毕业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28.42%的毕业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一般,9.63%的毕业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甚至有3.94%的毕业生完全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调查还发现,有48.61%的毕业生不了解职业测评系统,28.42%的毕业生仅是了解但没有参加过测评,只有13.69%毕业生知道并参加了职业测评系统,还有9.16%的学生参与过后认为职业测评系统对他们的作用不大。
三、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是建立一支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改变传统就业指导课程模式,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目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老师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学校专业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非常少,主要是以各学院辅导员为主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而就业指导课的开设也主要集中在大二阶段,大一、大三阶段没有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只是以讲座、培训、竞赛等形式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为了克服目前就业指导单一化模式的弊端,学校应该引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老师,全面推进“全程化”就业指导。大一阶段,通过职业测评、心理测试、就业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大二阶段,通过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大三阶段,通过专业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掌握职业技能、具备从业资质;大四阶段,通过面试技巧、职业礼仪培训,为学生成功就业搭桥铺路。将全程化就业指导与学生的专业课教学相结合,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让学生不仅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而且掌握求职面试技巧、明确职业意向、具备岗位适应能力。
二是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充分利用好职业测评系统。在大学阶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职业指导老师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做好职业规划是可以和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系统分析工具的。大学生职业测评系统就是在对测评者通过回答系统给出的问题进行测评,包括对测评者的人格特点和纬度、职业兴趣和倾向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学生通过测评,一方面可以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能力和职业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在学习阶段培养与岗位相匹配的工作能力。学校要加大对职业测评系统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运用测评系统。
三是加大对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为大学生成才另辟蹊径。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就业、创业政策,用好就业、创业政策,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使毕业生知晓政策、用好政策。就业指导老师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政策咨询工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求职创业中遇到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创业意识,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如:创业风控意识培训、创业团队的组建与职能分工技能培训、创业基本财务知识与法律知识培训等各种培训,来提高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规避风险能力。
四是引导毕业生创业,为大学生成才另辟蹊径。所谓自主创业,是指劳动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本、资源、信息、技术、经验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创办实业,解决就业问题。它是市场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与壮大的产物,现如今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为活跃的力量和源泉。自主创业已成为了平民创业、学生创业,中国进入了“创业者”的时代。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是激发大学毕业生创意与创业激情,缓解就业压力,拓展就业渠道的重要捷径,也可为将来涌现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奠定基础。
[1]安身健.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教程[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2]肖绍俊.高校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新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3]马刚.基于人本主义的职业倾向测评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天津师范大学,2008.
[4]王本贤.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3(13).
G641
A
1673-1999(2012)09-0162-03
雷宇鸣(1984-),男,湖南长沙人,硕士,华侨大学(福建泉州362021)学生处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