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次金融危机看我国的金融安全—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
2012-08-15林治华巩文君
林治华,巩文君
(大连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从两次金融危机看我国的金融安全—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
林治华,巩文君
(大连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金融安全面临着诸多风险。通过对1997年和2007年两次金融危机的对比分析,联系我国金融系统现状,深入探讨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危机治理措施,并从经济结构等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改善我国金融安全现状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保证我国的金融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金融危机;金融安全;危机治理
一、两次国际金融危机特点比较分析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发端、特点及治理上有许多异同之处。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端比较
1.从经济结构看。东南亚国家多属新兴经济体,长期处在以出口导向、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经济结构中,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生产成本提高,出口受到抑制,国际收支失衡,且由于一致地采用出口导向战略,发展中国家间相互挤压,再者,资源的廉价优势具有严重的不可持续性;美国则是另一个极端,国内主要是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大量的制造业转出国外,主要输出技术和资本,导致了贸易的失衡及虚拟经济的膨胀,后者的过度膨胀最终扰乱的金融秩序,导致危机爆发。
2.从经济政策看。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策将经济的高速发展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安全问题,导致债务结构不合理。在中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结果只能是本币的贬值。同时,东南亚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固定汇率制与金融自由化相矛盾,当矛盾尖锐到不可调和时爆发了危机;美国政府则一向推行不干预市场的经济政策,即自由放任主义,鼓励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且上世纪90年代,美出台法案,旨在消除金融市场壁垒,政府采取低息政策刺激经济,埋下了危机的伏笔。
3.从金融层面看。新兴经济体在融资方面以吸收外资为主,经济自主性差。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受限时,这些国家靠转借外债来维持增长速度,经济发展的不顺利,最终导致其偿债能力不足,剩余的只能是银行贷款的呆坏账,以及大量筹资催生的资产泡沫;在美国,政府采取低息政策,为追逐暴利,银行放宽信贷标准,财务杠杆过高,同时,限制的减弱,使得金融市场加速衍生,各种金融衍生品通过错综复杂的合同将其风险联系在一起,加大了系统性风险。金融业的过度繁荣超出的了实体市场的容量,催生了大量资产泡沫。
4.从监管层面看。东南亚国家的漏洞主要体现在:债务结构,间接投资,外汇储备;美国的漏洞主要体现在:银行信贷标准,银行资本充足率,金融衍生。
(二)两次金融危机的特点分析
两次金融危机具有一些异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从危机的本质及爆发主体看。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本质为货币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于发达国家,整个金融系统发生动荡,同时引发了部分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
2.从危机的影响程度来看。多米诺骨牌效应强[1],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于泰国,波及范围包括: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及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美国次贷危机则波及全球经济。
3.从持续时间来看。东南亚金融危机从爆发到探底持续不足1年,次贷危机以2007年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为开端,到现在已3年有余,复苏迹象尚不明朗,并且现已陷入新一轮的债务危机。
4.从破坏性质来看。东南亚金融危机仅限于经济金融领域,次贷危机从金融领域波及到实体经济,甚至导致一些国家主权破产,其破坏力空前。
(三)两次危机的治理比较
1.从金融手段看。东南亚国家主要加强了金融管制,增强金融机构信用评估与风险管理的能力,推进了金融机构结构的市场化改革,同时加大外汇储备的积累力度,推动亚洲金融合作及IMF的改革①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看中国金融改革,《中国发展观察》,陈道富(http://www.sina.com.cn2007-09-11);美推出了巨额政府干预方案;对破产企业出面收购,银行部分国有化,向市场注资;再启监管(美国财政部本着解决次贷危机的宗旨,开始广开言路,改善监管结构②资料来源:本资料来自网络(http://baike.baidu.com/view/1092871.htm)。;同时各国开始讨论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督促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问题。
2.从企业层面看。泰国方面主要发展中小企业,缅甸着力推进农业改革、加速国有企业私营化、拓宽融资渠道和加强边贸发展,与我国贸易关系改善。均收效显著,为国内经济重注活力。美国方面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减税,加大对企业的科研投入,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出口扩大,重视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部门的作用[2]。
3.从经济政策看。美政府一改以往的自由主义政策,重启监管,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东南亚国家推行宏观经济紧缩政策,重点突出经济市场化与结构改革,重视金融机构治理和资本充足率的调整[3]。
二、我国金融安全现状分析
(一)在经济结构方面,我国属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较快,整体状况与东南亚国家有一定的相似程度。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主要由劳动密集型的外贸出口带动,对外依赖程度大;自主创新不足,高附加值产业不够发达,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下游,可持续性较低。次贷危机中,由于主要出口对象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整体衰退,国内众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扩内需政策的采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贸衰退带来的冲击。近年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长期来看,可持续性亟待提高。
(二)从经济政策看,我国总体属于安全与效率并重。安全方面,体现在加息,稳通胀,抑制资产泡沫③2008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ce8079a10029bd64783e2c50.html。效率方面,主要体现在扩内需,弥补外贸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外依赖程度;鼓励创新,提出了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思路,以促进我国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增强可持续性。
(三)从金融层面看,我国大量吸引外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信贷方面,我国逐步提高的信贷标准,加强了信贷的审核,以遏制非实体经济的泡沫性膨胀,这阻止了部分来自国内的风险。从东南亚的经验看,外资因其所占比重较大,其威胁不可小觑。
(四)从监管方面来看,我国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管体系不健全、成熟,监管作用较弱。与美国的自由化相反,我国的监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业的全面发展,一些能够起到分散风险的金融工具得不到充分利用,这种片面性导致了金融市场的短期投机性与不稳定性。同时,监管体系的独立性也较差,实际中往往受到行政干预,影响市场的自发竞争。
三、两次金融危机对提高我国金融安全的思考与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我国金融安全的提高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的内生增长力。长期以来,出口加工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的主要部分,金融危机证实了此种发展模式的依赖性及不可持续性,因此,应把握后危机时代这一关键时期,进行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4]。首先,正确处理好消费与投资的关系,不断提高经济内生动力,摆脱对出口的依赖性。其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拓展新型服务领域。最后,要加快创新,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5]。
(二)完善金融系统,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首先,东南亚的经验证明,政府对经济过度的行政介入会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应不断增强银行的透明度与开放度,促进公众的监督。其次,金融创新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分散系统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增加企业融资渠道的作用,应在严格的监管下,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再次,应逐步完善信用系统。市场信息的对称度与市场的效率密切相关,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对促进个人消费与企业信贷有一定潜在意义,同时,完善的信用系统在提高金融系统效率的同时还可维护其安全。
(三)我国的监管系统相较发达国家尚不成熟,应在制度、机构、法律法规及手段等方面不断完善。从两次危机看,国际收支、银行及企业的资本充足率、信贷的审核、外资的利用等指标直接关系到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需严格监管。
(四)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市场的竞争与效率;二是增加就业,缓解经济冲击;三是帮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6]。随着我国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传统的中小企业发展模式已略显滞后。应不断促进中小企业引进现代企业及管理制度,提高其素质。同时,政府应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平台(如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满足其发展的需要[7]。
(五)促进国际合作,增强在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中的话语权。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一方面,各国间的经济相关性增强,金融安全越来越带有国际性,要在各国的相互合作中实现。另一方面,根据梁勇博士对金融安全的定义,金融安全的第三层为“金融主权”。在国际合作中,我国应与发展中国家增进合作交流,提高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话语权,抵制发达国家不合理的自由化等改革要求,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1]牟利成,张艳霞.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与金融规制-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反思中国的金融改革[J]山东经济,2009(2).
[2]甄炳禧.美国经济结构调整进行时[J]金融波澜,2010(9).
[3]韩晶.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后的金融改革与前瞻[J]亚太经济,2003(4).
[4]谢家智.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力促增长方式转变谢家智[J]决策导刊,2010(04).
[5]孙早,张敏,刘文璨.后危机时代的大国产业战略与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J]经济学家,2010(09).
[6]曲元.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思考[J]安庆科技,2004(3).
[7]张晓峰,刘勇.创新对中小企业的科技信息服务[J]阿坝科技,2010(1).
Study on China’s Financial Security through Two Financial Crisises——Financial Crisis in Southeast Asia and US Sub-prime Crisis
LIN Zhi-hua,GONG Wen-jun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With the fast fi nancial globalization,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hina’s opening-up increases the risks of its fi nancial security,which was undoubtedly demonstrated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Southeast Asia in 1997 and the US Sub-prime Crisis in 2007.This paper is to,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fi nancial world,probe about the causes for the crisises and crisis governanc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put forward advice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hina’s fi nancial security with economic structure as a cut-in point,in order to provide it with a theory support.
fi nancial crisis; fi nancial security;crisis governance
F125.7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8-2395(2012)02-0091-03
2011-06-05
基金课题:辽宁省教育厅计划项目(W2010057)“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转轨国家经济安全研究”成果;大连市社科基地项目“大连地区经济安全研究”成果。
林治华(1954-),男,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世界经济研究;巩文君(1987-),女,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世界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