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创新“3+1”班良性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2-08-15王海涛赵永科饶运涛
王海涛, 赵永科, 饶运涛
(东华理工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关于实现创新“3+1”班良性发展的几点思考
王海涛, 赵永科, 饶运涛
(东华理工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东华理工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在总结别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与广州周立功公司联合于3年前建立了一个创新“3+1”班。经过几年的运行,该班取得的成果和其带来的影响还是十分喜人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保持优势、弥补不足,实现创新“3+1”班的良性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质量;创新“3+1”班;良性发展
1 目前的教育现状
最近温家宝总理严肃地指出:“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著名科学泰斗钱学森多次问道:“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目前,我们培养的部分学生与企业需求的人才标准有较大差异。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大部分高校都推出了自己的教学改革方法,比如有不少学校推出了所谓的“3+1”班创新教学模式,即3年基础教育加1年企业培养,以此来促进毕业生的就业,改变以往单纯理论教学,没有实践教学或缺少实践教学的模式[1]。
2 创新“3+1”班的创建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东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的领导和前辈教授在总结别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与广州周立功公司联合于3年前建立了一个以嵌入式系统类为基础的创新“3+1”班,即在大学的第三学年从一些热爱本专业(主要为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愿意动手实践的同学中选拔出30人左右组成一个新的班级,在第四学年重点加强实践动手的能力培养[2]。
“3+1”班的创建借鉴了公司的管理模式,准企业化的管理,以制度治人。同学自主治理,老师监督,更加人性化,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3]。
实验班的管理层由五个班委组成,管理全体同学的各项事宜,从上课的迟到早退,到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再小到元器件的领取,实验仪器的责任分配,由学习到生活,渗透到方方面面。
作为一个团队,在增强每位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同时,也使每个人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专业水平,同时个人的毅力、自制力、表现力等也得到了提高[4]。
截至到目前为止,学院的创新“3+1”班已经走过了3年,有3名专职老师负责“3+1”班的思想引导、理论教学和实践辅导。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模电与数电的强化训练、单片机C51编程与软件编程规范、CPLD与FPGA设计技术、ARM与嵌入式系统等。学院创新“3+1”班建立的宗旨是:校企结合、开拓创新、注重实践、面向大众。
3 取得的成绩
自从学院的创新“3+1”班建立以来,学生的学习激情空前提高,取得一系列喜人成果。
第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无论是课余时间、晚上、周末还是寒暑假,“3+1”班同学都在实验室里认真学习、训练、实践,我们经常为学生所迸发出来的这股学习激情感到惊讶。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进入“3+1”班的教室,都可以看到一批同学在查询资料、焊接电路、编写代码、程序调试……
第二,经过“3+1”班的学习,学生在全省和全国的电子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取得的成绩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2009年5月份06级“3+1创新实验班”的同学参加江西省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现场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
2011年5月份08级“3+1创新实验班”的同学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现场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虽然竞赛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可以看出学生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第三,“3+1”班毕业的同学现在已经成了许多用人单位争相聘用的对象,连续3年来,“3+1”班同学的就业率都是100%。有不少单位都到学校来提前预定3+1班毕业的同学。这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及“3+1创新实验班”的知名度和大家的认可度。
第四,“3+1”班同学的学习精神已经在学院学生之间广为流传,整体的学风较以前相比有了不小的提高,许多同学会自愿到“3+1”班来旁听上课或跟着“3+1”班的同学来一起做实验。有些同学甚至因为班级里的凳子不够而甘愿站着来听课。这既进一步刺激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极大的提高了“3+1”班指导老师的教课激情。
4 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院的创新“3+1”班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在教学运行、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5]。
第一,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实验室(教室)、实验设备、材料等资源,但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没有一个学习的目标。
第二,有部分学生刚开始时学习的热情很高,慢慢的这种热情就会减弱、淡化,到了最后就会变得很浮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没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三,少部分学生易于产生一种骄傲自满的心理,在“3+1”班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认为他的能力和水平和同专业的其他同学相比已经很高了,因此学习起来这股劲就放松了许多。
第四,刚开始时这些“3+1”班的同学会自己组织每天早晨起来跑步锻炼身体、每天按时值日、周末集中去打球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到了后期临近毕业的时候,这些他们自己制定的组织纪律就会慢慢地发生淡化。
第五,不少同学只顾着自己如饥似渴的学习,忘了“3+1”班的最终目的:带动全院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热情。
5 如何实现良性发展
如何保持“3+1”班良性发展的趋势,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6]。
第一,对于那些典型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学习积极性不强的同学。1)对他们指出社会竞争的激烈,优胜劣汰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你不进步别人在进步,甚至在大踏步的前进。2)给他们布置任务,让他们明白并不是没有事情可做,也不是没有东西可学,他们需要完成的东西还有很多,他们目前所学的知识才仅仅是一点点。3)用周围同学认真学习的态度给他们以压力。可以经常给他们播放一些励志的视频,说一说其他学校同学取得的成功事例。
第二,对于容易骄傲自满的同学要给予一些适当的“打击”,告诉他们虽然现在他们的水平和本专业的大部分同学相比是有所提高了,但要是拿出去和其他学校的同学相比、和外面企业单位的人才相比,他们可能就差得远了。所以还得沉下心来,努力提高自己。当然要注意因材施教,不能“一棍子打死”。因为有些同学活泼开朗,稍微的“打压”一下不仅没有关系而且能进一步促进他们的成长。但是也有一些同学性格偏于内向,对于这些同学就要注意尺度了,否则可能会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第三,需要经常给学生进行一些思想上的教育和辅导,让他们明白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学习是需要不断探索、举一反三、精益求精的,学得快不代表能记得牢、记得牢不代表能理解好、理解好不代表能灵活用。自己的路终究需要自己去走,别人至多只能给你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而已。现在学校为他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环境而不好好利用,以后后悔就晚了。
第四,要加强纪律教育,不能放任他们产生散漫的心理。对自我的约束也要加入“3+1”班的正常考核之中。同时也需要我们老师加强监督,单纯的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刚开始大家对规则规范还能够自觉遵守,但时间长了大家熟悉了或者精神懈怠了之后,就会显得有些松散。这也是大部分人的一种通病。这时就需要我们的老师以相对威严的一面来进行必要的警戒,要让大家保持一种良好的纪律性、自律性,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五,要让“3+1”班的同学,一届带动一届来进行“香火”的传承,并让他们在本专业的同学之间广为传播“3+1”班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学习激情,以此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最近我们发现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让高年级的“3+1”班同学经常给低年级的同学作一些讲座、报告等,让高年级的同学作为示范、表率来带动影响低年级的同学。这样的效果明显比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要好得多。每次讲座或者报告之后,都有一些低年级的同学主动来询问:如何进入“3+1”班,能不能跟着老师做点东西,能不能跟着“3+1”班的同学一起学习,等等。可见榜样的力量真是无穷的。
[1]廖碧波.大学课堂理论与实践创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J].经济师,2006(5):118-120.
[2]陈霖,漆向军.创新实验的探索与思考[J].农机化研究,2004(5):268-270.
[3]郭巍.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分析[J].黑河学刊,2011(6):146-147.
[4]侯俊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1):46-48.
[5]于涛,饶火瑜,李发亮.理工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80-282.
[6]周敏丹.浅论创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72-275.
Some Opinions about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novation Class“3+1”
WANG Hai-tao, ZHAO Yong-ke, RAO Yun-tao
(Facult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Abstrac:In the last ten years,our higher education has expanded quickly,bu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has declined significantly.This is an indisputable fact.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most colleges have launched their reform.Three years ago,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sociated with ZLG corporation and established an innovation class“3+1”,based on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other colleges.After several years,this class has made a remarkable achievement,but also has some demerits.Now the problem we meet and must resolve is how to keep the innovation class“3+1”develope healthily.
education quality;innovation class“3+1”;healthy development
G642.0
A
1674-3512(2012)02-0191-03
2012-01-25责任编辑:王菊梅
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电子信息类嵌入式系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研究成果。
王海涛(1982—),男,实验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嵌入式应用研究。
王海涛,赵永科,饶运涛.关于实现创新“3+1”班良性发展的几点思考[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191-193.
Wang Hai-tao,Zhao Yong-ke,Rao Yun-tao.Some opinions about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novation class“3+1”[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2,31(2):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