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军旅影视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2-08-15

文教资料 2012年17期
关键词:军旅军人影视

袁 诠 贾 秦

(1军械工程学院;2河北师范大学 附属民族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3)

论军旅影视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袁 诠1贾 秦2

(1军械工程学院;2河北师范大学 附属民族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3)

军旅影视作品通过对军队和战争的视觉化的展现,对当下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优秀军旅影视作品总是以崇高壮美的风格展现不同时代军人焕发出来的忠诚、刚毅、勇于牺牲、坚贞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反映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体现出优秀军人身上所具有的强大的战斗力。通过军旅影视作品鉴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军旅影视 思想教育 审美教育 实践引导

影视作品作为现代工业的产物,成为当下较为普及的文艺样式。它以直观生动的影像表现和对视听感官的刺激赢得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青睐,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视像表达反映社会文化的变迁,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在众多影视作品中,以军事行动和战争为题材的故事影视片占据很大比重,尤其在追求时尚、潮流和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当下,《亮剑》、《士兵突击》、《集结号》、《我的名字叫顺溜》等表现军人朴实、勇敢、敢于牺牲精神的主旋律军旅影视作品吸引和影响着一大批观众,使其在物质追求中躁动的心得以平静和纯化。

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军旅影视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作用,影视剧中所承载的思想政治内容、战争文化,以及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影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都对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思想、精神情感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思想教育作用

军旅影视作品在表现战争生活和军人形象的同时,也反映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军人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格,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党和军队的路线、方针、政策、优良作风和先进文化,以及在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人民军队的精神风貌和历史使命,因而具有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导向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军旅影视作品塑造了无数优秀革命军人的形象,无不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十七年”军旅影视塑造了一大批经典的革命英雄形象:董存瑞、王成、李向阳、杨子荣、杨冬,他们的身上无不表现出忠诚于党、保卫人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而在新时期,也涌现出一大批表现新时代军人风貌的影视作品,如《和平年代》中的秦子雄,面对新时期下的军事变革,表现出一名军人对于军队的热爱,对于职责的坚守;《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身上焕发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使其成为无数青年心目中的励志英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军旅影视作品中塑造的每一个军人形象无不表现出听党指挥,视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勇于牺牲、坚贞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些精神涤荡着青年人的灵魂,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荣誉感。

军旅影视的思想教育作用还体现在通过展现我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激励学生传承和发扬党和国家优良传统方面。影视作品是表现和承载军队优良传统的重要文化方式,电视剧 《井冈山》、《谁主沉浮》、《长征》、《雷锋》、《惊涛骇浪》、《钱学森》、《飞天》等,分别以生动的形式表现了我军历史上形成的重要的精神传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观看这些作品,学生不仅能了解党和军队发展的历史,更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图卷中感受和领略在党的领导下,我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社会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相互冲击,再加上当下大学生大多为“80后”、“90后”,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是在听摇滚、看网络小说、吃麦当劳、过圣诞节中长大的,对于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优良传统感触不深,因而不少学生追求时尚、讲求实惠、强调个性张扬和个人目的的实现,在价值追求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偏差。而相当一批军旅影视作品往往以磅礴大气的风格,充分地展现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史、展现广大官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感受到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高昂的战斗激情。看这些影视作品,往往让观众热血沸腾、壮怀激烈,从而激发起追随革命先辈的足迹,继承传统、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二、审美教育作用

文艺最根本的属性是“寓教于乐”,单纯地从思想教化的角度读解军旅影视,必然限制其艺术功能的发挥,也会使影视欣赏活动索然无味。要想充分发挥军旅影视文化的作用,审美价值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首先,从审美情感培养的角度看,军旅影视作品大多洋溢着崇高之美和阳刚之气。崇高是美学当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美是从主客体的强烈冲突中焕发出来的,具有强大的力量和不可遏抑的强劲势力。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冲突形式,蕴含着巨大的爆发力和冲击力,在战争中人性受到强烈的压抑和伤害,也必然会激发出剧烈的抗争,我们的军人和英雄则是战争的执行者,更是和平的守卫者,他们以血肉之躯奔赴战场,是用自己的死换取民众的生,让自己直面残酷的杀戮和人性的残害,为民众创造和平与美好,用个人生命的泯灭换取国家与民族的重生和复兴。他们的行为、思想和人格精神无不焕发出雄伟、刚健、壮丽的美的感受。对于充满崇高之美的军旅影视的欣赏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广的胸襟、刚强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艺术本体的分析鉴赏,透视不同时期人与战争之间的关系,战争文化和战争观念的变迁。比如关注不同时代军旅影视中塑造的英雄形象:“十七年”期间的影片,主题倾向性十分鲜明,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昂扬向上,塑造的经典英雄人物,基本都是“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被高度神圣化了,某些人物和场景的表现有过于渲染、夸张之嫌,损害了真实性,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在这种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思考、分析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十七年”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一方面,中国人民还处于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的火热激情当中,对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充满了崇敬和景仰,因而神圣化的表现方式符合当时人们的心理现实。另一方面,新的国家百废待兴,旧社会的残余势力还没有完全铲除,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新的困难,可以说全国人民又投入了新中国建设的战斗当中,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仍然十分需要。所以,宣传革命战争时期的巨大成就,树立英雄典型,从而教育和激励大众是这一时期电影生产的重要目的。从历史需要和审美主体的文化心理两方面看,出现被神圣化了的英雄形象是必然的。通过分析,既消除了学生对于红色经典电影在艺术成就上的质疑,又使他们了解了十七年人民群众对于军队和军人的特殊情感和党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政策。比较而言,当下对英雄形象的塑造,敢于表现英雄世俗的一面甚至性格中的缺点和不足,呈现去神圣化、世俗化的特点,使得英雄形象更具有真实性,更加有亲切感,这反映了当下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性,人们普遍对于个性的追求,以及和平年代,渴望英雄、思念英雄的内在情结,也表现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对于战争的反思和对于新时期军人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的定位。

三、实践引导作用

从军旅影视作品当中获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体验的成果必然会在实际行动中有所体现,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习、训练、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也能够给学生以艺术的启迪。军旅文艺是对军事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是通过生动形象的传达方式表现现实、传达情感、阐释道理的。我军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强烈的文化自觉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将历史上不同时期党和军队的历史使命、焕发出来的时代精神孕育其中,这种优良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在新时期的文化事业中继承和发扬。我们可以以经典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为榜样,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鼓励学生进行业余的影视创作,借助摄像机镜头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生活在当下的感悟与情感。当前,原创DV大赛、微电影大赛等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环节。很多学生都积极参赛,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的还组织影视创作社团,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军旅军人影视
影视展
军旅青春正步走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胸怀军旅梦
军人就该这个样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林宥嘉:军旅回归,重新上路
军人“四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