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构想与实践
2012-08-15施韶勇
施韶勇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图书馆,江苏 扬中 212200)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现已在各高校图书馆蓬勃发展,在认真学习并研究了相关系列文章后,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认可机制、激励机制,如果“学科馆员的神话”能在中学图书馆实现,中学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就能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尤其对于那些渴望推陈出新,寻求服务管理新模式、新形象的中学图书馆来说,更值得一试。
1.中学图书馆服务水平长期低迷另有原因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中小学图书馆尤其是中学图书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很多学校加快了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如增添图书管理人员,大批量地购置新书,配备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建造融图书馆、实验室为一体的科技综合楼或者独立气派的图书馆大楼,整个的发展状况呈上升趋势,令人欢欣鼓舞。但有一点与之不太相称,让人担忧的是,目前中学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依然不高,绝大部分还依旧是简单地借借还还,存在着利用效率低、服务质量上不去的问题,远远跟不上素质教育的步伐,更没有达到教育改革的需要。现代化的中学图书馆服务效益却不佳,原因何在?作为一名中学图书馆馆员,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这固然与学校领导者们的教育理念滞后,中学图书馆员的文化素质、服务意识、科研意识不强有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机制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对广大的中学图书馆馆员来说,还没有一个好的认可机制、激励机制承认他们的服务成效,激励他们的服务热情,而这很可能就是影响和制约中学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根本原因。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图书馆尤其是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馆馆员都是些老弱病残的无用之人,真正的有用之才是不会待在图书馆的,这确实有一定的代表性,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上是这种情况,但近十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教育领先的地区,中小学图书馆员队伍正逐步走向年轻化、知识化、合理化,可由于上述观念的影响,社会对中小学图书馆员的偏见依然存在,甚至连图书馆馆员自身说起来也有些底气不足,社会的认可对广大的图书馆馆员来说非常迫切。不过,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上已经有愈来愈多的关切的目光投向这个领域,广大的图书馆馆员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抓住各种机遇,迎接各项挑战,把图书情报服务工作做得更精细些、更出色些。
2.我对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理解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魏辅轶老师在 “学科馆员的神话”一文中针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解决方案,我觉得在中学图书馆也可以推行 “学科馆员”制度。当然,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不能跟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相提并论,相对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深、精”而言,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所要做的就简单多了,但大致的方向是一致的,而且更容易推行,更容易出成效。
所谓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根据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定义,我理解为具有一定专业学科背景的中学图书馆馆员,与相应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了解师生们特定的学科信息需求,充分开发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相应学科的教育教学服务,为教科研服务,直接参与相应学科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活动。中学图书馆不同于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一般馆员必须是图书情报学专业的本科生,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图情服务需要。而中学图书馆馆员,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培训,具有了一定的图书情报的专业知识,通过考核合格后就可以持证上岗。中学阶段是学生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中学图书馆馆员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思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吸引青少年学生,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在这一点上,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与学科馆员的工作性质一致。
3.中学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的基础和益处
首先,与高校图书馆相比,在中学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有一个独有的优势。一般来说,中学图书馆里真正来自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的管理人员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是中学里具有其他专业知识背景的老师兼职或转行做图书馆馆员,这本来是中学图书馆的一大弊病,但如果在中学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我想这一弊病也许恰恰就能转化为一大优势。因为这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老师大多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文化层次并不低,有些素质还很高,而且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比较了解,只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图书管理专业培训,很快就能胜任。但由于脱离了自己的本专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不知自己该定位于何处,现在如果让这一批人重新拾起自己的老本行,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图情服务工作相结合,相信他们在学科馆员这个位置上就一定会干得很出色。
其次,在中学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一方面可以继续提高中学图书馆的地位,引起社会各界的更广泛关注,尤其是促进学校领导者教育理念的更新。现在学校领导者热衷于申报省级、国家级、星级学校,对图书馆人员、设施的配备也基本满足条件,但也就仅此而已。像朱永新、高万祥那样倡导书香校园,思考中学图书馆发展方向的领导者实在是太少了,另一方面从内部来讲对广大的中学图书馆员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由于学校领导的不够重视,又没有好的激励机制,因此整体就显得很松散,服务水平肯定上不去。如果在中学推广试行“学科馆员”制度,情况就会随之大有改观,因为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是负责与各学科老师紧密联系,掌握相关学科的教研动态,紧跟学科带头人,对一些热点问题及新观点、新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以二次、三次文献的形式揭示给读者,直接参与、推进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再与各学科教科研实绩挂钩,那么谁不争当这样的学科馆员呢?也许刚开始这会是个比较艰难的挑战,但我相信这将推动中学图书馆服务水平走出低谷,上到一个高层次,也可以大大激发广大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再者,在中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也是为了与高校图书馆接轨。中学是大学的前奏,是铺垫,是基础。如果中学生们在人生的最关键期就已领略了图书馆作为精神王国的魅力,得到了从阅读到研究等一系列的专业指导,初步掌握了如何利用图书馆这一大课堂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他们进入大学,在利用图书馆方面就会得心应手、顺风顺水,如此也减缓了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压力。
4.中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初步构想和实践探索
在中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不可一蹴而就,而应当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即由综合走向专一,由粗犷走向细致,可以先设置1-2位,有条件的也可细化到各学科,这要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我认为比较理想又切实可行的一种简单模式就是设立一文一理两位学科馆员,一位由具有一定文科专业知识,人文素养较高的老师担当,另一位由具有一定理科专业知识,科学素养较高的老师担当。因为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科学素质非常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具备了一定的科学人文素质的中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创造新的更有用的知识。如果单设一位学科馆员,那么各学科兼顾可以说很难做到,而且不利于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如果条件许可,则最好设立每一学科的学科馆员,这样学科馆员的图情服务工作会更细致、更具体、更深入,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中学恐怕寥寥无几。我认为在中学图书馆设立一文一理两位学科馆员应当操作方便,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那么这些学科馆员从何而来呢?方式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产生大致相同,只不过恰恰相反的是以“外部适应模式”为主。所谓“外部适应模式”就是图书馆从各个不同专业招募一些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然后对他们进行图书馆学课程的培训,再推向服务窗口,成为学科馆员。前面我已提到中学图书馆员大多是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学校老师担任或兼任,只需对他们进行图书馆学课程的培训即可,所以应当属于外部适应模式。高校图书馆主要以“内部适应模式”为主,就是图书馆从自己的图书馆馆员中挑选有其他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通过一定时间的特定专业课程培训,然后推向前台的服务部门,成为学科馆员。中学图书馆这种情况比较少,因为中学图书馆里真正从大学图情专业毕业的图书管理人员很少,“内部适应模式”根本无法进行。
另外可以尝试“学科馆员”派驻模式,就是各中学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从各学科选派合适的人选进驻图书馆专门从事图情服务工作。
2004 年底开始到2008年我馆进行了 《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课题研究,经过4年多的摸索、实践、反思,再实践,到目前为止,我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已初具成效,图书情报服务链接基本形成,我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主要通过这样六个步骤和要求完成:(1)确立学科馆员跟踪模式和承担项目;(2)确定学习日制度;(3)建立通畅的信息互动渠道;(4)优质动态的图书资源建设;(5)组织新颖多样的图情服务活动;(6)撰写图情服务心得感悟。
虽然课题研究已结束,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成效已逐渐显现,与制度运行之前相比,我馆的服务状况大有改观,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学校的教科研与我馆的合作逐渐加强,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大收获。
通过以上分析和实践,我认为在中学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制度应该是可行的,这也应该是今后中学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有条件的中学比如苏南一些基础教育发达地区,这里的中学图书馆整体的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完全可以率先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5.问题与建议
(1)各学科馆员的跟踪联系很容易因松懈而断链,造成信息不畅或滞后,必须注意。
(2)我馆的四位专职学科馆员因是专职又是文科出身,所以在利用馆藏资源进行图情服务的工作较为主动全面,从主动联系到资料配送,积极参与研讨所在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撰写心得论文等;理科学科馆员因为是兼职,所以在利用馆藏资料进行图情服务方面较为被动,有所欠缺,图书馆在人员配置方面要注意文理兼顾,这点很重要。
(3)学科馆员还要注意自身素养和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积极关注新思想新动态,不仅要与时俱进,甚至还要有超前意识,这样在图书情报服务方面才能占据主动地位。
(4)学科馆员不能仅仅起到桥梁作用,还要主动利用馆藏资源进行学习研究,积极参与本学科教科研活动,并对现有馆藏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二次文献服务于教育教学,学科馆员的参与意识和研究能力有待增强。
[1] 魏辅轶.学科馆员的神话.图书馆杂志,2004,(7).
[2] 曲绍燕.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模式思考.图书馆杂志,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