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零余学习的“长尾”效应
2012-08-15杨贵荣
杨贵荣
(宿州市第五中学,安徽 宿州 234000)
“长尾”(The Long Tail)这一概念是由《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在2004年十月的“长尾”一文中最早提出,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及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长尾”代表着传统中不被重视的区域。“长尾”理论通俗的说就是一个极大极大的数(“长尾”中的产品)乘以一个相对较小的数(每一种“长尾”产品的销量)仍然等于一个极大极大的数。而且,这个极大极大的数只会变得越来越大。[1]“长尾”效应绝不仅仅发生在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中学地理教学。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同样,地理知识蕴藏于纷繁的日常生活之中。地理学科兼具综合性、广域性、实践性等特点,为地理零余学习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个“零余”指的是零星的课余时间。人们常说对学生不能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这里还应该强调要“授之以余”:启发学生怎样充分利用零余时间,也就是发挥“零余”这个“长尾”的效应。
1.地理零余学习的长尾特征
“长尾”理论的核心是具有足够长的“尾巴”,提供足够的数量,才能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通俗地说就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地理学科是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与经济环境的独特学科,是由“点、线、面、体”构成的一个亦文亦理的复杂系统,本身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广阔可以是茫茫宇宙,微小可以是尘埃颗粒;它不仅要关注大自然的风云变幻,而且要关注处于这个宏观环境中的国计民生;地理学科涉及面如此之宽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全面性。学习地理,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实践的要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更新,而且要重视既有知识的积累。地理教学应该建立一种横向、纵向和综合性知识交错的三维立体教学模式,零余学习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1主体的多极化
地理零余学习的主体是全体学生,不论是男生、女生,高年级生、低年级生,农村生、城市生,优等生、普通生,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利用零余时间,开展地理学习。在这个问题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没有贫富的差距,需要的只是默默地坚持,不断地积累。
1.2内容的多元化
地理学科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环境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门类,其下级分支学科更是数不胜数,地理知识同时涉及政治、文化、经济、历史、宗教等多方面内容。文理兼备的学科特性、图文并茂的地形地貌、丰富多彩的时空分布、妙趣横生的秘闻奇事,充满刺激性和吸引力,能充分展示地理的魅力。
1.3渠道的多重化
地理知识总是来源于生活,地理现象涉及的生态、气候、地形,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无一不和现实生活、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无论你是读书、阅报、看电视,还是探亲、访友、风光游,直至聊天、灌水、打酱油,都可以从这些活动中捕捉到地理的信息,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融入到知识积累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加自己的地理素养。
1.4时间的多样化
“零余”时间强调的更多是随机、随意、随性,并且能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无需事先的安排和准备。见缝插针式地学习记忆,将地理教学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兴趣点统一起来,摆脱了庸长、枯燥、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使其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求知欲也容易被激发。
2.地理零余学习的独特优势
“长尾”文化属于典型的web2.0文化,对于细微服务、细小存在、分散个体的重视和价值挖掘构成了“长尾”文化的基础。零余学习是个体的、零散的、感性的,体现了“长尾”的独特优势。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喜欢地理,但是不喜欢上地理课”的现象,如果将地理知识传授与学生熟悉的相关知识结合,适当涉及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将地理知识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知识确实有用,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2.1零课时
学生的课堂时间被各科教学排满,想挤出一点来无异于与虎谋皮,更何况一向被认为是“副课”的地理了。平时的课余时间,已多被所谓“主课”的作业占领。这里定义的“零余”时间,就是所有这些时间之外的零星时间。虽然也存在着各科的觊觎,但毕竟还是属于公共领域,就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喜好了。
2.2零书本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数年单调、枯燥的课堂书本知识教学可能已经让他们极为厌倦,他们向往的是脱离书本、脱离课堂的色彩斑斓的立体生活。而且零余学习总有一些课本上没有和老师课堂上讲不到的内容,给学生以新鲜感。丰富多彩的零余学习具有鲜活、绿色、低碳的优势。
2.3零压力
仅仅为了取得一个好分数的功利性学习,很难有快乐可言。人的内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真正动力。零余学习没有硬性规定,没有老师的滔滔不绝,没有家长的喋喋不休,学生完全处于自然、自由、自我的放松状态,容易产生奇特的联想和思维的火花。开始也许仅仅是好奇,久而久之,可能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可能达到一定的学术高度,可能成为受益一生的追求。
3.地理零余学习的具体实践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多才,《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2]丰富地理知识的获得,最终还是要靠实实在在、一点一滴的积累,零余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碎片收集的过程。无数的内容碎片、时间碎片和渠道碎片集结成一条无穷尽的“长尾”。
3.1实行“题海”战术
所谓“题海”就是在一切可能的时间地点,都能联想起地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乃至创设问题,是零余学习的实践基础,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例如从饭桌上吃的东北大米,可以引申到主要粮食产区,大米一般来说是南方的作物,进而想到东北的地形地貌,直至植被、土壤、气候等方面思考东北为什么也能出产大米?
3.2鼓励学生“空想”
世界上有80%的信息是具有空间性的。[3]地理空间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它常常作为地理学独特性的一个标志。[4]空间观念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系的基本认识,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发展中的这些基本空间关系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关键之一。
3.3坚持“学有所图”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网络时代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的层出不穷,赋予了地图全新的意义,遥感及GIS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地图成为传递地理信息更有力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地图的敏感性,对见到的地图能读图、识图。旅游是增长地理知识的最佳活动之一,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实地旅行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地图上旅行,通过查找地理事物和地理区域的方位、范围、风貌、环境等要素,进行虚拟旅游。
3.4学会“装模作样”
作为直观教学的重要工具,地理模型具有形象、直观、易操作的优势,在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难点、解构地形地貌、解放学生思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让学生自己利用能搜集到的材料,装配模型,制作教样,DIY的fans们一定会小小的high一把。制作简单的模型并不需要精密的设备和高级的材料。如用硬纸板和图钉、胶带等手边的小材料,就可以做出日期划分与变化模型、时间计算平面演示模型、赤道日晷模型等简易模型。
3.5保护“奇谈怪论”
鲜明的草根性,广泛的参与性,独特的创造性是地理零余学习的特色。议论、讨论、争论以及所谓的“奇谈怪论”,都是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结果,问题本身的对错应该放在第二位,对于这种思维的火花、思考的萌芽、思想的触角应该保护、爱护、呵护。学生可以从这些“奇谈怪论”中开拓视界,引发思考、提高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奇谈怪论”中发现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揣摩学生的习惯与个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针。
3.6提倡“别有用心”
零余学习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方法的改进,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文化的嬗变。它的开放的、参与的、友好的模式将让学生享受真正的快乐学习。这里没有命令或摊派,既有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又能开发潜质并促进自主发展、充满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在似乎没有地理的环境中学习地理,有助于留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眼球、在轻松愉快中hold住他们的情感,并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最直接、最贴切、最鲜活的案例,使地理的魅力更持久。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渠道。无需夸大零余学习这个“长尾”的效用,但它也绝不是一出“看起来很美”的时尚秀。零余学习的基础是自觉主动,零余学习的关键是持之以恒,零余学习的成果是潜移默化的,所谓“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1][美]克里斯·安德森著.Chris Anderson.乔江涛译.长尾理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12:2.
[2]钟启泉,夏志芳.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王民等.近年来国际地理教育思想演变与价值探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5):9-12.
[4]龚倩,赵媛.略论地理空间思维.地理教学,2010(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