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
2012-08-15肖继新王新刚孟文静王智华
肖继新 王新刚 孟文静 王智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北 秦皇岛 066004)
论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
肖继新 王新刚 孟文静 王智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当今世界,纷争不断。广阔的海洋已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提升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海洋观念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的现状、海洋意识的培养等问题展开探讨。
大学生 海洋意识 海洋环境 海洋保护
我国一个泱泱大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面积,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占有很大的份额。中国现在在世界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海洋意识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当前大学生海洋意识的现状和如何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等问题展开探讨。
一、中国大学生海洋意识的现状及其原因
共青团中央对上海大学生做过一次抽样调查,其中一项就是我国的海洋面积是多少。结果90%以上的大学生不知道,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在他们的心里这96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而实际是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而我国主张海域面积为3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拥有18000千米的大陆海岸线,6500多个岛屿,是一个海域辽阔的海洋大国。这就不难发现,当今的大学生在这方面真的很欠缺,许多大学生更不清楚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我们的大学生海洋意识还十分淡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国强认为:“造成我国国民海洋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明清以来的‘禁海’政策,使本就脆弱的中国海洋意识遭到了最为严重的禁锢。此后,我们也并没有系统性补上‘海洋意识’这一课。”现实情况是受海洋意识薄弱的影响,我国在海洋教育、海洋研究等方面均比一些发达国家要落后许多,由此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影响。
而美国已把地理和英语、数学、科学、历史一起,列为基础教育的5门核心课程。同时,美国是世界上制定海洋规划最早也是最多的国家,这是美国海洋战略推进的重要特点。早在1959年,美国就制订了世界上第一个军事海洋学规划《海军海洋学十年规划》。1987年底加拿大,渔业海洋部公布了一项海洋政策文件——《加拿大的海洋战略》。加拿大政府认为,海洋是给加拿大提供挑战和机会的领域。为此,加拿大联邦政府拟订了加拿大的海洋战略,其宗旨是确保加拿大从海洋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科学和主权方面的利益,全力提高全体国民的海洋战略意识。加拿大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它三面环海,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二。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加拿大已经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和比较稳定的海洋事务体制。它几乎包括了整个工业范围,以及诸如渔业水产养殖、油气勘探与开发、海上采矿、海上娱乐,还有用产品和服务来维持其业务的诸如航运、造船、海岸和海洋工程的制造业海洋系统和装备的设计、安装等高科学和高技术的领域。当然,海洋学水文学及海洋环境服务也是海洋事务中不可或缺的基础部门。加拿大海洋事务体制中还有一个内容广泛和包容度很宽的海洋政策和规划,通过这种政策和规划来协调各部门的海洋活动。
近年来我国制订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及相关海洋规划,海洋开发和建设海洋强国已经写进了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这都是令人感到鼓舞的。但国民海洋意识的“觉醒度”远远不够,中国已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闭关锁国,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发展海洋战略,已成为国家高层的战略考虑,海洋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根据教育部2009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在全国2305所普通高校中,以海洋命名的本科院校有5所,仅占总数的0.21%;设有海洋学科专业的本科院校38所,仅占1.65%;海洋(含海事)高职高专院校24所,仅占1%,所有涉海(含海事)高校占高校总数的2.65%。我国海洋高等院校的发展,从数量上看略显不足。不仅如此,在所有涉海的62所高校中,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也很低。据2009年底的统计,全国5所海洋类院校仅有在校学生10万人左右,与海洋强国建设的人力资源储备需要还有很大距离。近几年来,虽然总数有所增加,但是涉海专业的学生比例在下降。一方面海洋人才严重缺乏,另一方面高层次海洋人才教育培养不力,这将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埋下隐患。对于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系统而言,海洋高等教育目前所处的战略地位优势不明显,与海洋强国建设的需求不相匹配,一方面表现在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相对迟缓,特别是海洋学科专业的发展不健全,另一方面表现为我国在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规划上对海洋高等教育提出了人才和科技方面的强烈要求,而目前我国海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力度无法满足海洋强国建设的需要。
二、培养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基本途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
大学生应积极参加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宣传活动。紧跟全国形势,例如,2011“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活动在中国沿海各地同步展开,主场地系列活动由国家海洋局与大连市政府在大连联合举办。2011年的主题是:“辛亥百年、海洋振兴”。广大学生组织了主题演讲、画报宣传等活动。再如,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并将新区定义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世界海洋日”,浙江财经学院法学院的学生来到舟山市,开展“感恩海洋,拥抱舟山”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宣传海洋保护。大学生的这种活动不应仅在校园,而应走到社会,通过这些形式,让每个角落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二)高校应加强教育力度
如前所述,大学生海洋意识差,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是学校的教育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应该积极改进与调整。
1.多建海洋大学
在高校配置上我国有关海洋方面的大学寥寥无几。
在我国有关海洋方面的大学只有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湛江海洋大学等几所。而全国共有2385所高校,海洋大学所占比例小得可怜。这样如何能实现国民海洋意识的树立。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未来五年,中国将加紧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海洋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增长点。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介绍说:“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13.5%,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3.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一些海洋产业在国际上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海产品产量、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等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十一个沿海区域开发布局的形成,更使海洋经济的发展如虎添翼,方兴未艾。”因此,我国应该积极酝酿组建更多的海洋大学。
2.多建海洋学科
在众多高校的学科设置上,应该努力建设海洋学科。中国政府制定的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将 “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作为专章列入,突出强调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明确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要实现上述目标,只是靠政府文件的制定和几个专家的点评是远远不够的,要靠广大青年大学生海洋意识的提高。但要做到这一切必须加强各高校海洋学科的建设,而实际情况是各高校在这方面却是空白的。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我们要加紧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加强规划和立法工作;要坚持陆海统筹,全力推动海洋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打造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要实施海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拓展海洋发展空间;要全力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强化管辖海域的控制力;要做好海洋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的海洋意识。”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的表态代表着我国政府的声音,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培养大量的具有海洋知识的人才,而培养大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各高校应增设海洋学科,把它当成一项战略任务来完成。
(三)大学生应成为海洋保护的主力军
多位专家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我们不及时补上‘海洋意识’这一课,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就很难实现可持续,我们的海洋强国之梦就会一直很遥远!”这种言论在某些方面给大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怎样做?大学生担负着历史的重任,应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因此,必须从现在做起,马上行动起来。大学生应自发组织清理海滩垃圾活动,将其作为社会实践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可以不定时地带着垃圾袋,去清理海滩上的垃圾,做到不但自己保护沙滩,而且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他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2011年5月大连电台新闻广播与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虎滩海洋公园等单位共同成立了全国首支“保护海洋环保义工队”,并向社会和大学生发出了保护海洋的倡议,表示不仅使广播文化更加贴近听众,为听众服务,而且为保护蓝色家园和海洋生态环境贡献力量。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海军说:“海洋是生命的起源,也是人类的摇篮,爱大海、保护海洋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想这就是对大海的一种爱。大连是三面环海、一面环山,大海就是我们的家园,每个人都要对大海奉献爱,因此我们的义工队伍就是将学生组织起来,从今往后每周都要到海边去捡垃圾,这就是我们奉献的一份爱。”在此,我们也不难发现李海军对我们大学生的殷切希望。
综上所述,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善于培养、积极引进、优化配置、合理使用人才,争取以最少的管理开发成本求得最优化的效益。同时,面对知识经济和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大发展趋势,我们在人才资源开发中还要牢固确立人才的开放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法治观念等。只有观念更新,才能带来认识上的提高,才能使人才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围绕海洋经济建设不断开拓创新。
[1]刘松影,宋增华.河北省海洋教育问题初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7,第25卷,(4),82.
[2]刘惠琴,彭方雁.融合与创新:研究型大学行模式剖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5):95.
[3]林年冬.在创新中促进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的互动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9):56.
[4]彭希林,黄河,刘碧霞等.论高校全员育人机制建设[J].文教资料,2009,(17):168.
本文为基金项目:2011年河北省教育厅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构建高校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体系研究”(SZ201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