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重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2012-08-15李远志

文教资料 2012年3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题目思维

李远志

(五华县万龙中学,广东 五华 514437)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发展思维……”

语文,作为工具性极强的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我们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在教学中就应重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所谓语文综合能力,包括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等。我就此谈谈培养方法。

一、重视阅读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里,抓好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探索新知识和发现新问题,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孔子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设好导语,采用多种读法,激发情感。同时要明确要求,提出要点,针对不同文体,设计好阅读必备的问题,使学生心中有数。如:记叙文的要素、顺序、详略、选材;说明文的方法、顺序、特征;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等有关知识。还有就是各类文体的特征及相互联系,如记叙、说明文体中的议论作用,议论文体中的记叙要求等,都要让学生明白于心,牢牢掌握。总之,应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能力培养才有可能达到。

各类文体虽有不同之处,但有其共性,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共性的东西,如揣摩课题、划分段落、编写提纲、提炼中心、理解词句等。如能在这几方面坚持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钱梦龙老师则认为,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应从课前预习开始。因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应围绕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好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重点地想。

例如:吴晗的议论文《谈骨气》,根据该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参照课末思考和练习,可设计如下思考题:

①文章的题目有何特点?题眼是什么?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③文章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心论点?

《琵琶记》“长空万里”,是一篇好赋,岂词曲能尽之!然既谓之曲,须要有蒜酪,而此曲全无,正如王公大人之席,驼峰、熊掌,肥腯盈前,而无蔬、笋、蚬、蛤,所欠者,风味耳。《拜月亭》是元人施君美所撰,《太和正音》谱“乐府群英姓氏”亦载此人。余谓其高出于《琵琶记》远甚。盖其才藻虽不及高,然终是当行。[16](P11)

④文章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⑤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骨气”的认识。

学生通过自读课文,钻研课文,不仅能理解作者思路,明确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会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认识到人活在世上应该有傲骨,不应有傲气。

至于共同的难点,教师做一些提示,然后以小组开展讨论,而后让学生做典型发言,教师总结重点,肯定学生独到性的见解。

只有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学习,才更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生知识面要扩大,教师不要用条条框框去套住学生的思维。教师虽然精心设计了一些思考题,但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囿于教师预先设计的问题范围之内,也不应该局限于课后的“思考与练习”题的掌握,而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要经过深钻细研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其两个论点又是什么?这篇文章的开头与其他论文的开头有什么不同?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法是怎样反复论证“最苦与最乐”的关系?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说的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四、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语文综合能力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最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针对学生命题作文中内容和文题不符的现象,在讲课前,教师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大胆地设想,假如自己去写这个题目,应该怎样立意、选材、布局谋篇。

碰上材料作文,学生不会自拟题目时,结合新课讲完后指导学生拟写提纲、题目。如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重点拟写题目。对于学生拟写的形形色色题目,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上、中、下三类不同的题目进行分析,注重文眼,能揭示文章中心的给予充分肯定,对太离谱的指出其问题所在。

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学到了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方法,明确了题目与内容的关系。这样学生既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光鉴教授在他的《相似论》中说道:“我们在认识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常常要依赖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记忆积累起来并贮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我们称之为相似块。只有在相似块大量积累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在外在信息进入大脑后自动去结合、接通、激活这些已存的相似块中的信息,才能依据这些相似块去对照、分析、比较、鉴别那些纷繁的客观事物属性,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产生好奇、渴望。也就是说,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基础。

五、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陶本一先生认为:“我们的基础教育很重要的就是要培养思维品质,这种思维品质的养成,最后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就是创造性思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艾伯特·詹奥吉曾经指出:“创造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换句话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以民主、宽松的环境为依托,以新颖、独特、有效为要求,以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求变的高层次的认知活动。

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着重抓住“细节想象训练”和续写改写训练。可从记叙文入手,特别对一些概括记叙和描写的句子,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主旨和上下文,把概括变具体,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和场景。对于一些好的题材,可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类比的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借鉴别人作品的基础上做到立意新、选材新、布局新。

而对有些文章,可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或扩展其情节,或续写结尾。如学过《孔乙己》一文后,可让学生自由想象,再写其结尾,也可叙写主人公的生活……若能经常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一代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善于探索、重在引导、贵在开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一定会熠熠发光。

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师就要多“充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达到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6.

[2]孙春成.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4]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9.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题目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关于题目的要求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