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与逻各斯中的审美创造

2012-08-15张晓晶

文教资料 2012年3期
关键词:阐释学张力美的

张晓晶

(塔里木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一、引言

万事万物都是美的,都具有美的含义。美丽的事物才能激发人的审美行为。“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其中现实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①其实,现实美包括的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都是科学美,即现实美等同于科学美。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本文谈及的阐释学是西方文论中重要的内容,因此它属于社会科学,也是科学的一种。阐释学帮助经典的代代相传,经典的东西一定是美好,因而才会有阐释者不断地对它进行解读,进而把美的事物传承下去。道与逻各斯作为阐释学讨论的主题,主要是以诗歌为讨论对象的,而诗歌又属于艺术的一种,诗歌的美表现在韵律、形式和意境等多方面。所以,阐释者在阅读诗歌时一定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陶醉在美的世界里。

二、道与逻各斯之美的普遍性

1.“道”之美

说起“道”,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道教或佛教中的某些含义,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含义呢?在哲学中,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作为本原之道,第二,作为规则之道。”②换句话说,就是指本质、规律等这些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思”。张隆溪在他的阐释学著作中引用了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③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道是可以说的,但说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道,真正的道是谁也没法说清的;道也可以有名称,但有了名称的道也不是真正该有的名称了。也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为:道路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这里第一、三个“道”是名词,是天下大道理的意思,第二个“道”是动词就说的意思;第一、三个“名”就是“道”的名称,是名词,第二个“名”命名的意思,是动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道”在阐释学中的两种含义,即思想和言说,简称为思与言。张隆溪在《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中也对“道”进行了解释,并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翻译成英语,内容如下:

The tao that can betao-ed(“spoken of”)

Is not the constant tao;

The name that can be named

Is not the constant name.

当阅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或上面四句英语时,首先感到一种韵律上的美,其次有一种好奇感: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时读者就会以阐释者的身份对其进行探索,这时审美活动也就发生了。当思想遨游于“道”中,你定会体验到无限之美。

2.“逻各斯”之美

“逻各斯”出自古希腊语,为logos的音译。叔本华曾引用西塞罗(Cicero:DeOfficiis,I.16)的话说:“逻各斯”这个希腊词既有理性(ratio)的意思,又有言说(oratio)的意思。斯蒂芬·乌尔曼也评论说:“逻各斯”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歧义词,对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它“具有两个主要的意思,一个相当于拉丁文oratio,即词或内在思想借以获得表达的东西;另一个相当于拉丁文ratio,即内在的思想本身”。④“逻各斯”既意味着思想又意味着言说。在这个了不起的词中,思想与言说从字面上融成了一体。当我们在追寻其含义时,便可认识到思想和言说这两个具有丰富意义的词可以用一个logos来表示,这是多么神奇,你也一定可以感觉到“逻各斯”的内涵之美。

3.美在东西方文化中的普遍性

因为“美不仅是有意义的形式,而且是有意义的张力形式,其张力形式包括实在的审美属性的张力形式和可使主体“动心”的审美张力形式两个方面”,⑤所以,这里美的普遍性首先是指东西方文化的共通之美,“道”是中国在文学阐释学中探讨的主要内容,“逻各斯”是西方在文学阐释学中探讨的主要内容。在我们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索美的有意义的张力形式——东方的“道”和西方的“逻各斯”后,我们发现它们所包含的意义是相同的。我们的探索过程是探索使主体“动心”的审美张力形式的过程。其次,我把美的普遍性理解为陈大柔在其《美的张力》中篇里的第四章主要论述的和谐统一形式美法则。他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间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和谐美往往不仅仅是依赖相同的、一致的东西,而且常常是依赖对立的、相反的东西所产生、所存在的。多样统一是和谐的基础,多样化中的特殊的、有机的统一就是和谐。多样统一的和谐作为最高级的形式规律,包含了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对比与调和、比例和节奏、对立统一等形式规律。”在东西方文化中存在着差异,在东西方文学阐释学中对文本的理解与解释也存在差异,按照陈大柔教授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也成了和谐统一的美,因为在这差异即多样性中,我们会发现其中的统一的、普遍性的东西。这样才会超越东西方文化与历史的差异,确认文学和批评传统中共通、共有和共同的东西,进而促进东西方的跨文化交流。

三、阐释方法与审美创造

诗人凭借天才的想象力把内心世界的意写成文字,成了诗歌,但要写成诗歌必须用有限之物去指代无形之意,诗人可能自己很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意,可是后世的读者能不能理解就不得而知了,为了让经典能代代相传,这时阐释学就发挥了作用。“在西方文论的概念术语中,“阐释”(Interpretation)是对文本的解释说明,是一种人类通过文本达到理解、进行对话的行为”。⑥

在阐释的过程中,主要是围绕“思”与“言”的关系展开的,即“道”与“逻各斯”。这里“言”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言语,另一个是文字。诗人和哲学家都认为内在的“思”一旦被道明,就会失去它的真意,认为无言之说是最具有真意的。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他们反对把“思”付诸纸上,或说出来的时候,诗人却把它用文字写了下来,并在诗中高呼因自己的语言之匮乏,而无法把意表达清楚。作为读者的我们清楚地感觉到了诗人的困惑,其实诗人所担心是寻不到“知音”,寻不到那能够领会其意义的人,即阐释者,也可以说是读者。所以,阐释是必要的。

经过阐释,诗歌中的无言之用具有了意义,不再是一种抱怨而是一种赞颂,以有限召唤无限,为外界事物命名。其实无言并非真的无言,而是从乌有和空白中去召唤可唤之物,引导人们自己去寻找和阐释意义。如我们都会背的陶渊明(约365—427年)的《饮酒》第五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内容如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而在阐释的过程中,我认为读者,即阐释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阐释方法主要由阐释者决定,而方法又会影响被解释出来的内容。读者要依据自己本身的知识修养,及对作者、文本的理解等多方面因素对作品进行理解与阐释。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部作品的解释可能也不尽相同。这样使读者也共同来建造审美对象,把审美接受从被动的静观中解放出来。读者的作用也变成了审美创造的参与者,并使诗的意义获得了文本之外的实现。

在中国文学中,最费解、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作品之一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很有名的诗“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对于此诗朱彝尊(1629—1709)的注释如下:

此悼亡诗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去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人年二十五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玉也。⑦

另一位注释者何焯对此诗作了完全不同的理解:

此篇乃自伤之词。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蕴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⑧

这里仅列举两种解释来说明,不同的审美主体对同一审美客体的理解不同,导致参与审美创造的过程不同,最终有了不同的解释。

四、结语

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就是在进行审美创造,这时需借助审美想象才可以把诗的意境表现出来。文本是审美创造的产物,是诗人和读者中间的媒介。读者在对诗歌进行解读时,变成了审美创造的参与者,并使诗的意义获得了文本之外的实现,这时读者就具有了阐释者的作用,使意义具有了多元性,最终使阐释走向多元化。至此,阐释学中的“道”与“逻各斯”,在审美创造的作用下,使意义具有了无限性。在此可以把意义的无限性理解为使意义具有了张力,因此,道与逻各斯中的审美创造在阐释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45754.htm.

②吴根友.如何说不可说之道?——老子哲学中“道”概念的语义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③转引自张隆溪.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9.

④同上:37,38.

⑤陈大柔.美的张力,2009:7.

⑥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

⑦转引自张隆溪.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08.

⑧转引自张隆溪.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08.

[1]吴根友.如何说不可说之道?——老子哲学中“道”概念的语义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2]张隆溪.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陈大柔.美的张力.商务印书馆,2009.

[4]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阐释学张力美的
《意象之美
——意象阐释学的观念与方法》简介
“阐释”与“训释”——中国古典阐释学的语文学形式
训诂与阐释——阐释学体系建构讨论
不同翻译研究范式与批评中的批评者阐释学立场①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好美的雾
张力
张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