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视角下的遵义会议

2012-08-15徐伟民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遵义会议革命

徐伟民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湖 北 武 汉 4 30056)

遵义会议在我国近代历史上、特别是党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历史影响、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实现了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历史性转变,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以当代视角去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仍然可以从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中看到新的启示,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遵义会议的历史回顾及历史地位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过程来看,遵义会议的召开把这一过程正好划分为前后两个十四年,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前14年),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到遵义会议召开前夕,中国共产党处在初创时期,在指导思想上,明显体现出不成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采取教条主义,在实践上基本听命于共产国际的指挥,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脱离中国实际,致使错误路线的主导下革命事业屡屡受挫。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今天看来,将遵义会议纳入到党的整个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中,其历史地位更加重要,其意义更加深远。其一,遵义会议同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也是党的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发展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党领导民主革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由不成熟到走向成熟的转折点的话,那么遵义会议是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由不成熟到走向成熟的转折点。其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30年,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建设执政党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样,遵义会议后的14年,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抗日战争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体系。

二、遵义会议凸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性

革命导师列宁曾经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政党的先进性,在于其指导理论的先进性;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便没有革命政党领导下的革命运动。然而,从遵义会议前14年的历史来看,我们党并不是手中有了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能把革命运动引向胜利。相反,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遭受了一系列挫折,而毛泽东在井冈山开始的对中国革命的艰难探索也一直没有成为党的革命战略的主导。党在初创时期的不成熟,其原因在于理论上的不成熟,在于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关键问题上,没有采取科学的态度,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而毛泽东同志则能在革命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特点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遵义会议不仅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选择,也肯定了毛泽东的思想理论,从而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结束了错误路线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领导,同时也结束了在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标志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走向成熟,开始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从而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上胜利的轨道。遵义会议以后,我们党更加重视如何正确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如何科学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和策略,指导革命走向胜利。因此,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是先进政党的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应该把自身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典范,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重任。

第一,注重学习,也要善于学习。要坚持党的传统学风,理论联系实际,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更是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不仅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党的一系列创新理论,还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结合新时代的特点,针对新时代的矛盾和问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的科学成果。历史证明,学习才有力量,学习才有希望,学习才有成功。同时,要善于学习,要讲究科学精神,要懂得现代理念的语境内涵和人文精神。贻误学习或不善于学习,都会导致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意志消沉,丧失理想目标。不注重学习,不善于学习而导致自身暮气、沉沦,因而也是党内腐败滋生的重要原因。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

第二,注重学习,也要善于把握时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时代需要的产物,都对时代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遵义会议所以能够在党和红军的生死关头扭转乾坤,正是由于毛泽东井冈山革命实践中所形成一系列理论成果的指引,否则,不可能纠正“左倾”错误,也不可能使长征转变为真正的战略转移。解放战争前夕,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在全党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高潮,为迎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思想和组织条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我们党适时展开了“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把思想解放与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纵观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把握方向,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就在于能把握时机,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学习运用相关的科学理论,适应时代需要和阶段性特点,探索规律、遵循规律,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从而抓住机遇,面对挑战,继续前进。

三、遵义会议表明了坚持党的宗旨与把握事物运动规律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在,是我们党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然而,遵义会议前的历史也证明,前进道路上总是伴随着错误,而错误并不因为我们有了崇高的道德追求就可以避免。相反,历史的辩证法总是在向我们提醒道德精神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内在矛盾。在这点上,遵义会议的启示就在于必须把坚持党的宗旨与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预想的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之所以带领我们党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取得胜利,就在于他不断排除“左”和右的思想的干扰,把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动和组织群众与不断地摸索中国革命的规律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道路。相反,“大跃进”和“文革”不能说没有好的动机和出发点,但是,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偏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坚持和保证人民的利益,就必须把规律性和人民性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

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变为实践中的群众路线,它卓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成效,已经为我们党数十年的奋斗历程所充分证实。邓小平就明确指出,“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这一创造,不仅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也是实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事物运动规律的内在统一。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革命胜利后,我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在这样的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和自身价值的最好形式。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改革开放的历史也证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是人民群众主体性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基础,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又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上,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以时代的高度和国际视野,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和把握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国家富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确立了“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群众路线的传统,提出“求真务实”这一指导原则。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求真务实也就有了特定的思想内涵和时代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这一论述,精辟地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求真务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同时也强调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揭示了其中深刻的哲学内涵,即规律性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遵义会议奠定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无产阶级政党。遵义会议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作风,才能继续焕发党的生命力,担负起更为艰巨的历史重任。

[1]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石仲泉.遵义会议评价的科学历史观[J].中共党史研究.2010(1).

[5]冯颜利,吴兴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述评[J]理论探讨.2011(5).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革命遵义会议革命
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女中央委员
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
遵义会议前后的周恩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群沟通机制有效运行的结构分析及启示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