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2012-08-15姜显亮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实训室实训物流

姜显亮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1 当前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

1.1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对于物流专业的意义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必备技能,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锻炼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和存储的能力、专业软件使用能力、专业外语掌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网络维护及安全保障操作能力、物流技术中工具使用能力等,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1.2 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

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许多和物流业务活动相关的专业设备和软件的操作技能,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数据库、物流信息网络、条码编制、条码设备、无线射频识别、POS系统、GPS设备使用、GIS软件使用、IC卡、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货运代理管理信息系统等等,内容多,覆盖面广。许多技术本身就是一门独立课程,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在一门课程的实践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专业技能,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难题,而这是师生共同面对的实训现状。

2 当前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

2.1 过分注重模拟仿真型实训室的建设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建设资金紧张,投入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资金只能购置少量的信息化技术设备和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对于价格昂贵的硬件设施有些只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即便是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投入大量专项资金进行实训室建设,由于学生基数大,平均下来很多设备对于学生来说依然只能“远观”,无法亲身长时间进行练习和操作。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各类物流信息系统大多数是由专业开发教学软件的公司研发出来的教学用系统,虽然有些系统类似于企业用软件,但现阶段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相较于前几年已经得到很大提高,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处理业务的公司往往都是使用自主开发的系统。在系统标准和软硬件兼容性上缺乏完全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不同企业的信息系统有相似性但又不完全相同。所以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仅仅通过计算机实现模拟,与企业的实际操作相比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2.2 实习设备及实训软件更新速度不够,维护成本偏高

当前高职物流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基本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观物流企业或者在校内通过学校购买的物流设施设备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由于受制于学校办学的场地限制及资金限制,对于实习使用的物流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远远落后于现实生活中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也大大落后于企业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更新速度。例如本校08级毕业生在顶岗实习结束之后的返校交流中普遍反映当前物流企业普遍采用OFFICE2010系列办公软件处理企业各项基本信息而学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上依然以OFFICE2003系列软件为教学平台。同时物流实训室利用率普遍偏低,物流设备相关实训室除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使用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很难有机会或者有需要使用。实训室完工后的维护及运营成本也比一般实训室的成本高。例如冷链仓库的冷库日常运营费用,实习过程中损耗的条码纸、碳带、RFID标签等费用都比一般实训室耗材高。同时由于软硬件更新速度慢,物流专业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基本没有真正接触物流企业第一线的最新技术和管理流程。这一问题将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技术设备使用方法,无法达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应达到的综合目标,至于提高学生物流管理方面的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2.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虽然在提倡,但还未形成政府行政规范、企业积极合作的良好局面,学校一厢情愿却难以实施,真正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实地实训的少之又少,很多合作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这种现状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显然不相适应。大多数“校企合作”企业方往往只能通过让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来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情况,学生最多只获得了感性认识。企业受制于商业机密和保持信息系统正常运作的需要也不可能提供大量的操作机会让学生实际接触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

2.4 针对最新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专业师资培训严重缺乏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知识范围广,领域交叉性强,涉及了软件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技术、EDI技术、GIS技术、GPS技术、条形码技术、POS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领域各个方面的知识,覆盖面广。当前各个高校针对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举办的培训班往往课程时间短,无法涉及如此多的方面;而且各个高校在实践环节遇到的困难都差不多即缺乏与企业的结合,使得授课教师无法学习和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也就导致无法及时将最新的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教授给学生。

3 进行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进行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几点建议:

3.1 适当减少对模拟仿真型实训室建设的资金投入

如前所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建设资金的紧张,投入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资金只能购置少量的信息化技术设备和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对于价格昂贵的硬件设施有些只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摩。这种实习方式效率低下,占用宝贵的建设资金。今后多数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租用别校及社会的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平台来完成教学实训任务。学校用户只需支付一定的使用租金后,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登陆到相关物流信息化平台来应用相关的信息化项目,学校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教学实训任务。同时对于已经建立了模拟仿真型实训室的院校而言也提高了实训室利用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取得了“多赢”的结果。

3.2 实行开放式的实训室管理

物流实训室根据实训应用的具体情况,公布仪器设备开放的时间,学生申请进行操作训练,按照预约时间,教师进行指导,提高使用率。同时对于准备建设自有物流实训室的院校应在实训室建设方案中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甚至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将自有实训室交给企业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如此一来企业即获得了场地和设备,同时高校也可以第一时间接触企业实际的管理流程。

3.3 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

积极与物流企业特别是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利用率较高的物流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不仅仅是通过到企业参观让学生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应聘请专业的物流信息软件企业为高校量身定做符合当前企业真实情况的模拟教学软件,并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情况下及时提供第一线的物流基础数据让学生在模拟软件中进行处理。我校在物流信息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充分与中海物流集团进行深度合作,获得了大批第一线物流数据及中海物流自主研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这一合作为学生真正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师资培训

着重培养高校教师在物流企业工作能力。加大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力度,积极引入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鼓励和支持教师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到校外实训基地轮岗实习。专业教师到企业汲取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教学与实际脱节的局面。

1 岳朝晖、程世平.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市场2011年第6期(总第617期)

2 李佑珍、陈艳.“大物流”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2卷第1期2011年3月

3 刘雅丽.适应开放式教学的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8卷第2期2011年06月

4 陈新武、韩海强.物流信息化职业素质教育初探及在线实训平台的应用.齐鑫物流教育2011年第30卷第9期(总第240期)

5 高履强.专业课程实验室构建过程中的创新和超越—以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为例.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9期

猜你喜欢

实训室实训物流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