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研究
2012-08-15赵朝霞
赵朝霞
(重庆工商大学 融智学院,重庆 400067)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企业对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桥梁。我国物流业成本始终居高不下,物流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约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业务创新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是物流业发展的必要选择。因此不管是发展中小企业还是物流行业本身,物流金融都成为一种必然。在我国最早提出物流金融概念的是浙江大学的邹小唐元琦,2004年他们将物流金融定义为物流领域中的货币资金运动,并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物流金融体现了物流业和金融业的相互融合与渗透,是金融业面临激烈竞争的产物,也是金融业降低风险增加收益的创新业务;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一次革命,为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源泉;同时也扩大了供应链企业的融资渠道,为其生产和发展提供了融资,是物流业和金融业以及供应链企业三方实现共赢的一项创举。由于我国物流金融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法律仍不完善,信用环境较差,尤其是中小企业本身风险较大,使我国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研究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是促进物流金融快速发展保证物流业和金融业安全平稳发展的重要前提。
2 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现状
我国物流金融起步比较晚,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由于物流金融本身的优势其发展速度较快。首先进入物流金融领域的就是国内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它们有较大规模、良好行业信誉和充足资本储备,具有开拓物流金融业务的明显优势。1999年开始,一些物流企业就开始开展物流金融业务,2004年以后,国内一些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如中外运、中储、中远等企业与国内各大银行签订总对总的战略协议。质押监管业务又分为仓单质押、动产质押逐笔控制、动产质押总量控制、买方信贷和开证监管等多种业务模式。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通过与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交通银行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到2006年,其仓单质押业务的市场份额已占全国第一。博远、环鲁、烟台海通、临沂立晨等公司也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逐渐发展了一些致力于金融物流业务的物流公司,比如浙江涌金仓储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新银通资产监管公司等。此外,花旗银行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在我国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向我国企业提供资金支持;UPS公司在中国已与上海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拓展在中国内地的物流金融业务。物流金融合作主要体现大型物流企业以“物流银行”的形式与各大商业银行的合作。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但与外国相比,目前我国物流金融发展比较滞后,物流金融主体单一,只有商业银行,而物流公司参与物流金融也只能作为物流金融的载体,且物流金融载体局限于大型物流企业;融资对象有限,主要是流通企业,覆盖面窄,可担保品种选择较少,业务监控一般以公共仓库为主,针对性较差,直接表现为我国物流金融水平低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物流行业,物流水平低下成了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规范物流金融,扩大物流金融覆盖面,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是物流金融稳定发展,促进物流企业发展以及增加金融机构利润的关键。
3 我国物流金融业务中的风险及原因
物流与金融业务的相互需求与作用,在交易的过程中产生了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物流金融圈。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厂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流动资金不足,而存货占用的大量资金使得厂商可能处于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是各方互利的选择,但不可回避的是风险问题。根据我国现有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物流金融的风险主要包括银行和物流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
(1)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银行、物流企业与融资企业之间。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各主体之间本身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融资企业由于其经营风险所导致的信用违约。对银行来说,面临来自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两方面的信用风险。物流金融业务减少了放贷的繁琐手续,由物流公司监控质押贷款,优化了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但银行的管理手段、方法和技术相对物流企业比较滞后,因此很难与物流企业共享信息,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主要依靠物流企业提供的信息资料对融资企业进行贷款资格审核,而事实上银行对融资企业以及物流企业本身的资信程度很难准确评估,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同时存在道德风险,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加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对物流企业来说,融资企业在向物流企业提交质押物时容易出现以次充好,给物流企业造成损失,且多数融资企业为中小企业,其本身的经营状况较差,容易出现不能按时偿还贷款甚至是无法偿还银行的贷款的现象,一旦违约便会导致银行坏账,同时物流企业面临质押物兑现的风险以及担保或有负债的风险。
(2)操作风险,银行和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业务中会面临操作风险。对银行来说,操作风险一方面由于物流金融业务比较新,相关法规不完善,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在贷款设计上也存在缺陷,容易出现操作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过度依赖物流企业的监控,容易出现物流企业与融资企业勾结,他们可能会隐瞒真实信息骗取银行发放贷款,银行在增加贷款额度的同时大大增加了信贷风险。针对物流企业来说,物流金融业务增加了物流企业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一方面,物流企业本身存在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层决策发生错误,运输、存储不当造成质押物损毁、灭失;另一方面,监管企业资质差、监守自盗,以及对质押物的定价评估不够公正、准确等,导致对融资企业及其质押物的评估不准确以及监管不到位。物流金融业务是通过对融资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的全程控制来控制风险的,其业务流程复杂,操作繁琐,且目前我国仓单大多不规范,因此来自于操作过程的风险主要有质押物风险和仓单风险,例如在仓单质押业务当中,物流企业在鉴别存货时就可能出现质押物价值稳定性、仓单的合法性的风险,在质押物仓储过程中,尤其是入库环节,又经常会涉及到货权问题,货权不清晰可能造成物流企业在处理质押物时权益得不到保证。在异地仓储监管中,容易产生重复质押与非法挪用质押物的风险。
(3)市场风险,包括质押物的价格风险和融资企业与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质押物的价格风险体现在物流企业对质押物的变现能力以及银行抵押率的充足性。因此物流金融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受到市场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政府政策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质押物价格的变动。另外质押物的种类、质押物是否保险和质押物市场是否稳定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质押物的变现能力。而融资企业与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指融资企业与物流企业受到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对还款能力和担保能力的不确定性,是影响银行信用风险大小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以及法律体系的限制,物流金融在我国虽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涉及众多市场主体,物流业务和金融业务自身的风险在物流金融业务中同时存在,目前在分担风险方面还尚未建立互惠、互利、互相制约的协议,金融机构、融资企业、物流企业之间的风险划分关系不一致,各主体会片面强调、规避和转嫁风险,造成风险与收益之间不对等,一定程度可能会放大物流金融的风险。
4 我国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
从我国物流金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风险来看,物流金融作为物流行业的革新以及金融行业的创新,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制度都滞后于物流金融的发展,物流金融本身的特点加大了金融业和物流业的风险同时还带来了新的风险。根据历史经验,风险管理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必须遵守的核心纪律,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物流行业中生存并发展起来,在占领物流金融业务市场的同时必须严格把握风险控制;而金融行业本身的脆弱性要求其加强对风险控制的重视,尤其在创新金融产品的交易和管理中。
4.1 完善信用体系,建立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中央银行应扩大信用体系覆盖面,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为物流企业以及银行开展物流金融提供依据,并对融资企业起到自我约束的作用。物流企业、融资企业和合作银行建立信息平台,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定期公布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做到信息透明公开化,不仅可以降低监管成本,也有利于物流企业与银行的实时监控,从而减少欺诈的操作风险以及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用风险。
4.2 成立物流风险基金或利用金融衍生产品分散或转移风险
银行可根据每笔融资业务按照合适的比例,收取“风险补偿金”,形成物流风险基金,在物流业务中发生的风险损失,由物流风险基金承担赔偿责任,从而更加有效地避免物流企业因投保而在物流作业中不负责任的道德风险。银行和物流企业均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建立物流金融风险的分散机制,比如,构建担保池、应收账款资产池,促使物流金融资产证券化等,将业务风险有效的分散和转移,但同时应该注重风险的控制,加强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尽量减少信贷损失。
4.3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针对物流企业,首先物流企业建立风险管理部门,选择资信较好的融资企业为其提供担保,对质押物严格把关,确保质押率的充足性。其次物流企业应加强员工管理以及信用意识,尽量减少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赢。
针对银行,首先建立培训机构,让员工以及管理层能尽快熟悉新领域的专业知识;其次制定科学的定价机制,减少物流金融的逆向选择;最后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针对物流金融设置相应的资本金,确保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缩小物流金融风险的影响。
4.4 完善物流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完善现有的《担保法》、《物权法》等法治体系,提高其可操作性,让企业无法律漏洞可钻。加强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管理,做到在事前和事后都能有效的控制风险。其次政府应建立起物流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与政策体系,完善物流金融业的准入资格、行业管理办法及操作指南等制度,逐步建立物流金融风险的防范体系。
[1]John A Buzacott,Rachel Q Zhang.Inventory Managementwith Asset-Based Financing[J].ManagementScience,2004,(24).
[2]邹小 ,唐元琦.物流金融浅析[J].浙江金融,2004,(5).
[3]孟超,田志军.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一物流金融[J].经济研究, 2006,(9).
[4]杨娟,陈宇,任晓艳.基于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J].物流管理, 2008,(2).
[5]马文姬,顾幼瑾.国内物流金融理论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