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探
2012-08-15胡明雨息县第一高级中学河南信阳464300
□ 胡明雨(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河南 信阳 464300)
前言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华夏之大任”。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全社会逐步认识到,要适应未来激烈的竞争,就必须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在高素质之巅,培养创新精神是首要任务。《体育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体育课程改革一个全新的价值取向。”本文在此背景下,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构建宽松适度的体育课程创新环境
创新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配套措施与之相适应,缺少宽松的课程创新环境,再好的课程设计也只能一纸空文,创新教育目标的实施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一是要建立体育课程创新实施指导机制,做好体育课程创新的理论、舆论宣传和指导工作,让社会、家长、教育者了解体育课程创新的背景、过程、主旨、措施等,对体育教师进行课程知识的培训和课程实施的指导和监督;二是要建立体育课程创新的评价体系,摈弃传统的重知识技能、重结果、重外在的评价的做法把学生体育创新素质的评价突出出来,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产品评价与效果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三是建立相应的评价测试体制,编制多样化的标准化测试工具,对学生发展、教师教学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估,构建出一个宽松适度的体育课程创新环境。
2、改变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切合实际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因为体育课堂是学生创新学习的主渠道之一。实践证明,通过教学形式的改变,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体育兴趣多数是偏向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但他们对体育创新意识不够明显,基本都是为玩的快乐而学习。所以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改变教学形式对提高着学生体育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应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体育学习动机,并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之中。
3、设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体育教育教学中,如果总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看成“螺丝钉”,那么教学效果就会不言而喻。叶澜教授指出:“新课改背景下要把学生看成发动机。”不是由教师设置好各种框框让学生去钻去套,而是要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拓宽学生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尽情地释放生命的能量中去发展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哪怕只是一丁点儿的智慧火花,体育教师也要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去精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给他们科学的指导和积极的鼓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项目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尽量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4、利用小组合作模式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依据体育健康大纲精神,体育创新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形成在形成类型或层次上的是有差别的。因此针对每个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不能统一要求,所以体育教学模式应具有多样性。相关研究表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以其自身的优点,能适应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的中学生。因此,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对中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功效。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中学生由单个变成了一个小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由单一的灌输式变为的平等式的交流,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课堂上呈现的是学生为小组荣誉而争先恐后的学练场景,体会师生间民主和谐的气氛油然而生,学生的思维在运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为使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启迪和升华,小组合作的形式应多样化和多层次化。
5、倡导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新课改精神倡导对中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旨为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应当注视启发引导的作用,使体育教学内容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推动中学生体育思维向前的发展。例如跳高教学,体育教师不仅要讲解相关规则和示范过杆技巧,还要讲解目前国内外的现有的、常见的技术动作与方法,然后,给学生一个适当的高度,启发和鼓励学生独立地去探究过杆的多种动作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体育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精神,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然后再培养学生发展体育创新能力。
[1]毛淑芳.在体育兴趣选项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四川体育科学2007,3.
[2]黄应章.试论大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1,12.
[3]付朝明.培养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