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教学探究
2012-08-15徐永丽上饶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西上饶334000
□徐永丽(上饶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 上饶 334000)
健美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已是开展较为普遍的体育活动,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运动项目之一。健美操是集健身美体、休闲娱乐、心理调整、表演竞赛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一项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健美操是一项正在蓬勃发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发展历史非常短暂,传入我国是在80年代初期,正式推广是在1982年底,但它却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全国,获得人们的喜爱,并已被列入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计划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之中,成为学校、社区、全民健身的主要锻炼内容。但是,和其他体育专业一样,健美操的普及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因此,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发展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是非常必要的。
1、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的因素分析
1.1、健美操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教师是教学组织的核心,拥有高水平,有较强专业知识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质量的关键。由于专业健美操教师缺乏,更多的是其他项目转变过来的,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很少参加健美操的培训学习,没有专业方面的“精,博,新”的知识。大学生对健美操课学习不再停留在单纯地学动作上,他们更渴望通过专门的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学习,了解更多健美操知识。所以“一专多能”型的教师很难吸引更多的学生长期地参与健美操项目的学习中,这不利于健美操教学的发展。
1.2、场地设施缺乏
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体育场馆,器材等设施的依赖性很大,健美操作为体育的一种项目从其自身固有的特点,更需要有设施齐全的健美操馆。从目前调查情况看,高校健美操场馆设施的数量和标准达不到要求,无法满足学生进行健美操训练的需求,影响健美操的教学质量,制约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运动的顺利开展。
1.3、课程的设置不完善
高校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它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锻炼好身体,提高技术水平,更重要的还是使学生具备获取,运用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健美操是一项知识面广、技术环节多、不断创新、不断向前发展的运动。其动作多样,节奏富于变化,这些都是激发着人们的创新欲望。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相对比较单一,学生所学的健美操风格也相对固定,这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编能力,发展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能力。这必然要求健美操课程设置上应趋向多元化,力求做到基础性和时尚性、科学性与生活性、普及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1.4、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体育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承担着传递社会文化的责任,受社会文化发展的规范和制约。从历史来看,体育课程历来得不到真正的重视。往往处于说起来重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目前社会的主流文化仍然重文轻体。健美操作为体育的一个新兴项目,以其自身固有的价值和魅力;深受广大学生和群众的喜爱,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对健美操的发展和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忽视和淡化,在享受国家资金投入、新闻媒体宣传、比赛奖励金额、人员配置等,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都有很大异,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高校领导不太重视此项运动的开展,除非有比赛任务,才临时突击。
1.5、资金不足
任何一项运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健美操作为一项更具观赏性、艺术性的体育运动,是通过音乐、色彩、线条动作、环境等在强烈的节奏中,把舒展奔放的舞姿与动作技术以及独特新颖的编排巧妙的结合起来以体现优美的姿态造型、健美的体型,使健美操赋予时代的气息和艺术魅力。所以健美操对音乐、服饰以及动作的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缺少经费,不仅不能有效地组织健美操比赛,部分教师反映由于学校用于健美操的资金少,曾经有过的健美操队也大多自行消失。
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发展对策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健美操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学组织的核心,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因而,拥有现代教育观念、现代科学知识、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前提。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首先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追求专业知识的“实”、“深”和“活”的境界的同时,还要树立追求新知识的意识,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实现教师知识结构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多层复合性,以一种更加开放和综合的眼光对待知识发展、增长和应用问题并具备与之相关的驾御能力。另外,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还应加强学术科研能力。健美操教师中普遍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研究的倾向,这显然不符合当今教育改革的创新性要求。要成为创新型教师的前提是具备较深的学术造诣,在本学科领域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通过从事科研工作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以利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各高校应加大健美操师资选拔和培养的力度,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增加健美操教师特别是原始专项非健美操的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加强其科研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及其教学水平。因此,健美操教师不仅是健美操教学的实践者,还应是健美操教学的研究者,应实现从单一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2.2、改善健美操教学条件,加大教学设施的建设力度
良好的教学设施是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然而部分高校的健美操场地设施较简单,其主要原因是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和资金投入少。因此,呼吁各高校领导重视改善健美操场地设施的现状是发展高校健美操运动的基本任务。同时在改善场地设施时还须首先注意科学性原则,如:健美操场馆应具有充足的照明设施,良好的通风和采暖条件,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等;健美操场馆的修建和安装要有利于技术发展原则,有利于减少学生受伤,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如健美操场地最好是木质地板或地毯,而水泥地没有缓冲,容易对学生身体的关节和软组织造成冲击,导致损伤;健美操场馆应配备领操台和镜子,主要用于教师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和学生自己观察动作,以便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因此,只有加大教学设施的建设力度,改善教学条件,才能为健美操教学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健美操教学的质量。
2.3、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合理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于培养面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和面向社会的体育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健美操教学目标应该以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为指导思想,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列入健美操教学目标之中,使学生不仅具有合格体育教师所具备的健美操教学和组织活动的创新能力,而且还具有运用健美操手段和方法在全民健身中指导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在社会体育中发挥作用的本领。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情趣,并通过审美教育,能反过来使学生以审美的情趣和审美观念指导健美操的学习。
2.4、拓宽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更新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健美操教学内容应突出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应突出健美操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综合性,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性。改变以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内容体系,建立一种与学生技能水平关系密切,注重健身、增强专业意识及培养专业能力、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新型健美操教学内容体系。在实践内容方面,以竞技健美操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学习最具有概括性、适应性、迁移性的典型健美操特征的技术动作,使学生掌握健美操基本技能,并能够自行赋予所学基本动作以变化,提高学生对所学技能的掌握运用与创造能力。技能学习中还应补充新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锻炼价值高、充满多种元素的健身组合内容,或加入街舞、搏击操、拉丁健身操、瑜伽等流行健身操内容,从而达到丰富原有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目的。理论知识内容主要是提高学生专业文化素养,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并能够进行自我评定的内容,它应包含四个方面:(l)健美操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创编原则及竞赛规则;(2)健身原理,包括学习设计健身计划,开设运动处方等;(3)健美操的教学与训练方法;(4)健美操运动的生理卫生、保健卫生和运动常识等。四个方面中最为重要的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与训练两部分内容,应强化对健美操创编方法的教学,旨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建立向跨学科综合方向发展,形成融生理、运动医学等学科知识的、具有关联课程特点的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2.5、优化健美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从发展的眼光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在师生关系上更加民主,在教学上强调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性。同时,健美操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的自律和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健美操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内容也非常丰富,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又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应该是个性化与多样化相结合,体现出现代教学方法、手段的科学化、综合化发展方向。只有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多种方法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优化的健美操教学效果。在健美操教学中,可以制作一系列健美操图样及教学课件,利用教学设备,实现形象、直观教学,即“完整技术统一看”、“动作难点反复看”等的电化教学方式。
3、结论
总之,研究与探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培养目标,对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的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田振军等.论21世纪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与定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30-33.
[2]龙春晓.对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适应社会市场需要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