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2-08-15马立伟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转型期人格心理健康

马立伟

(甘肃政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转型期“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

马立伟

(甘肃政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转型期;“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随着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90后”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学习、生活压力,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愈加突出且不容忽视。因此,加强转型期“90后”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1 转型期“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实表现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指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因自身的人格缺陷、人格障碍、心理障碍等造成大学生心理异常的问题的总称。人格障碍、人格缺陷等心理问题困扰许多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格障碍指大学生的人格适应缺陷。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心理障碍指一切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倾向。“90后”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一是精神上焦虑、烦躁、意志消沉;二是自卑心理严重,不敢竞争;三是生活中谨小慎微,胆怯怕事;四是在现实中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容易脱离实际,一旦事与愿违,便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

2 转型期“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事物发展的矛盾关系原理,事物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转型期“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因分析。一是自我认知不清。虽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了飞跃,但是,客观上他们的心理并不成熟。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身长处,自以为是,趾高气扬;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心灰意冷,信心不足;有的大学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拼命追求超出本身力所能及的东西;有的大学生对自己不抱任何希望,懒懒散散,混时度日;有的大学生甚至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缺点。自我评价消极混乱对提高心理素质是极其不利的,不仅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二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现在的大学生是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他们有的在中学时成绩名列前茅,学校和教师都予以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有的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有许多大学生感情比较脆弱,爱虚荣,喜赞扬,缺乏在困难和逆境中的锻炼,经不起挫折,对于考试失败、遇到困难、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同学关系出现紧张等,心理上往往难以承受,随之而来的是灰心丧气、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甚至走上邪路。三是自我控制力薄弱。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力,在感情和理智发生冲突时,不能运用理智的力量来为感情导向,而是随意放任感情,我行我素,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行为并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2)外因分析。一是社会竞争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为人们充分发挥能力,展开平等竞争提供了可能,而这种竞争对于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当他们遇到种种挫折的时候,就可能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二是心理教育环节薄弱。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没有注意优化主体心理过程要素,缺乏完善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机制,没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组织调控机制。三是家庭的因素。家庭环境对人一生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结构会在以后的心理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和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3 转型期“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在大学生中发现的诸多心理问题,高校应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努力创新载体,拓宽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不断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素质教育整体规划之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理论的讲授来解决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大学生的要求。德育的侧重点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政治目标需求,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态度、政治立场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力求帮助大学生积极适应环境,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培养自助能力,塑造完善人格。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意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我院团委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八项工程”,通过社团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首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应针对大学生活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既主观认识自己,又客观认识他人。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真诚的友谊。学校要经常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那些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交际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可进行团体咨询,通过建立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班等形式,使这部分学生从中得到训练,最终走出自我,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中。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我国,学习、读书向来被赋予很高的价值,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本人把学习视为一种提高自己实力、改变现状、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学校这个群体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与其在同学中的地位和印象紧密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学业的关注是与对自我的关注紧密联系的。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使其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根据客观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

(4)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准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有助于他们心理素质的磨练与成熟。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认识国情,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使他们体验到人生价值,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无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帮助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辨别是非的综合判断能力和承受挫折的适应环境能力都大有裨益。

总之,转型期“90后”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经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处在特殊成长期的“90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调控和把握自我,顺利度过人生的这一段特殊时期,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社会的共同期望,也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G455

A

1671-1246(2012)10-0018-02

猜你喜欢

转型期人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