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08-15李绍朋李春英
李绍朋,李春英
(中国医科大学高职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1)
专科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绍朋,李春英
(中国医科大学高职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1)
诚信教育;专科院校学生;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1 专科院校学生诚信品质下降的原因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诺言[1]。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社会抑或个人,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2]其意思是一个人要是丢失了信誉,那么这个人将不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度过他的一生,这就好比大车没有轮子、小车没有轮子一样,无法前行。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会失去立足之地,任何事情都做不成。目前专科院校中屡屡出现的诸如考试作弊、成绩造假、寝室物品丢失、求职履历造假、拖欠助学贷款等现象,已经向我们发出了严重的警告信号:部分专科院校学生正在将丢失诚信作为成功的捷径,他们的诚信品质正在偏离正常的轨道,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1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内外的联系在不断加强,中国也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3],很多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制度还不够健全,尤其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诚信,包括职业信用、政治信用、伦理信用、法律信用、经济信用乃至更细分的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等,还没有全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这就导致社会中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政治官员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经济人士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博士、假职称、假广告、商标侵权等。专科院校学生是社会中占有相当比例的重要成员,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因此,当有的学生认为谎言和虚伪比诚信更适合某种环境并具有更大的生存竞争优势时,他们就必然会遵循着这种不诚信的行为,为自己谋取利益。专科院校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时期,很难抵御来自社会多方面的诱惑和误导,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无不对他们的诚信教育产生着负面影响。
1.2 成长过程中诚信教育的落后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父母是否具有良好的诚信品德,是学生能否形成优良品质的重要因素。但现在的一些父母,常常毫无忌讳的带着学生出席各种应酬场合,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做违背诚信的事,让学生过早地接触到不良的社会风气,在其心灵中自然产生了用非正常的手段获取利益的概念。在这样的父母影响下,学生受不到真正的诚信教育,为其今后的诚信教育形成了不利的因素。
虽然我国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很多专科院校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时,往往还是将学生的分数作为考核学生的基本标准。大部分专科院校的教师或多或少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忽视了对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教育。试想一个没有任何诚信可言的学生,即便有过人的才华,但是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而且他在某些方面的造诣越深,对社会的危害性可能就越大。
专科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这期间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与建立和专科院校的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面对当今专科院校的毕业学生就业压力大和就业困难的形势,大部分专科院校开设的课程往往是重视专业知识(如计算机和英语的等级考试等)方面的学习,而忽视了对素质教育和诚信教育等相关课程的开展。并且他们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举办些诸如运动会、画展、文艺汇演等活动,而专门针对学生的人际交往、道德品德的形成等课程或活动却屈指可数。此外大部分专科院校教师和辅导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诸如教师上课迟到、辅导员评优不公等现象时有出现。诚信教育的落后正是导致专科院校学生步入社会之前无法养成良好诚信品质的原由之一。因此,专科院校学生是否具有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和专科院校教师的影响和教育。
2 培养专科院校学生诚信品质的途径
2.1 提升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
专科院校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社会上整体诚信环境的上升,对即将步入社会的专科院校学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推动,而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诚信。如果没有诚信道德品质的支撑,那么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信用可言,腐败、欺诈、造假等现象就会像一颗毒瘤逐渐侵蚀整个身体一样侵蚀掉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因此,国家不仅要建立相关的诚信制度,还要呼吁全社会,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提升社会的诚信环境,为专科院校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个体的诚信品质。
2.2 提升专科院校的诚信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地阐述了道德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提出了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的要求。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可见提升专科院校学生内在的诚信品质是专科院校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
专科院校不仅给学生是传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摇篮,还是培养“人”的重要基地。德国教育学家施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本质有3个:发展的养护、文化的传递、心灵的唤醒。真正的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活跃的、积极的、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说要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专科院校学生就要帮他树立诚信的品质。首先,专科院校要见缝插针,适时地向学生灌输诚信理论知识,要主动摒弃“重智轻德”的思想,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堂教育与实践中。其次,诚信品质是在实践生活中一点一滴养成的,要广泛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活动,让诚信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为人处世的各个层面,逐步巩固并提高诚信认识、强化诚信理念,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诚信意识,使诚信固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
2.3 提升专科院校教育者的榜样力量
人的道德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养成的,是教育和内化的结果[4]。专科院校的教师对学生诚信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而诚信培养不是专门的某种学科,除了院校的“言传”之外,应该更加重视教师的“身教”。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校园中的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因而教师更应承担起为人师表的责任。
作为教师,其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身边的学生,因此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正如卢梭所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俄国的加里宁也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可见,教育工作者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身上肩负的责任也是巨大的。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要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诚信品质,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并在教育过程中时刻以此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诚信教育培训教程[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杨伯峻.论语译注·为政[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8.
[3]蔡景华.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5,14(1):85~87.
[4]王节.浅谈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6):366.
G455
A
1671-1246(2012)08-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