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2012-08-15程现昆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生校园文化

程现昆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程现昆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医学生;职业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如何培养既有精湛的职业技能又有良好职业精神的医生,已成为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及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依据医学的科学发展规律,加强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对于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医疗行业服务质量、促进行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

医学职业精神(Medical Professionalism)作为专门的学术用语,是近年来借鉴国外职业精神研究成果而出现的一个专用名词。中外医学在基本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着区别,但在对职业精神理解与认识上,却是相同的。《论大医精诚》、《希波克拉底誓言》等都对职业精神做了系统、具体的论述。伴随着医学的发展,在包括医学教育在内的医学领域里,人们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

1993年,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经过讨论后,提出了医生培养目标:应促进健康,防治疾病,提供初级卫生保健;要遵守医生职业道德,热心为患者治病,减轻患者的痛苦;应是优秀的卫生工作管理人才,患者和社区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开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者。

2002年,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GMER),界定了医学教育的七大领域[1],即: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与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沟通技能;群体健康与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与研究。

2005年,由美国内科学会等单位倡议并获得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国际医学组织认可的《新世纪的医师执业精神———医师宣言》,充分体现了当代医学的职业精神。它可以概括为:患者利益至上,医学诚信第一,提高业务能力,促进社会公平[2]。

一般认为,医学职业精神是指医务人员表现在医疗职业行为中的主观世界的外化;是其在医学实践中创立和发展并为整个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全人类所肯定和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职业准则及职业风尚的总和。医学职业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其实质是医学职业群体对真善美的职业价值追求。

2 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现实意义

2.1 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是医学教育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某省一项针对医学生的调查表明[3]:81%的医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作用不大;90%的医学生认为“两课”等思政课程学时太多,内容枯燥,效果欠佳;65%的医学生认为在大学阶段开展医德医风教育为时尚早;78%的医学生表示不清楚医生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超过30%的医学生表示医生收患者红包可以理解;仅有不到10%的医学生表示毕业后愿意到西部以及省内欠发达地区去服务;而78%的医学生表示如果有可能,会选择留在大城市大医院,不愿到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去工作。这说明,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刻不容缓。《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对于建立我国医学教育认证制度、完善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基本依据。按照该标准,我们应强调预防医学、人文科学以及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课程的教育,深入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整个教学期间讲授科学方法和循证医学原理;注重医学生交流能力、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课程计划必须与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联系。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加强和改进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是医学教育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2.2 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是造就合格医学人才的根本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概念,即医生应当是保健提供者、决策者、沟通者、社区领导者和管理者。医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工作的重要性,其就业问题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其中医学毕业生有119万。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在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中,医学专业就业率最低。不少医学生称自己是因为就业难而“被考研”的。作为准职业人的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同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提高一样是其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职业精神对一个组织的贡献甚至超过优秀的能力。因此,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道德规范,是医学院校解决医学生就业难以及按照现代医学要求培养合格医学生的迫切需要。

2.3 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是医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前,医学生除了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外,很少接触有关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也很少接受到中华优秀传统医德医风文化的教育,有些医学生甚至认为医德医风教育不合时宜。不少医学生对医学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医学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医学文化和医德情操的熏陶,这些致使医学生的整体文化道德素养下降。不少医学生毕业以后在医学文化素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质量、医学道德等方面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有些医学生甚至认为,医学技术是真才实学,而优秀的医学传统是“空头”理论。正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教育,他们成了医生以后,易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这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职业认知、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医学科技与医学人文等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

3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现实路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3.1 加强以医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它们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任何一个要素与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处理不当,都会削弱或破坏过程的完整性,影响教育的效果[4]。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得到作为教育客体的医学生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师应具备热爱和尊重学生、热爱本职、忠于职守以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作为客体的医学生(同时也具有主体性),其道德素质与其他各方面的素质,如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医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切实提高主客体素质的基础上,既要使职业精神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还要积极探索适合医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要利用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3.2 加强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良好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就不可能有医学的卓越成就。坚持以人为本,承认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人所固有的基本权利,以理解、关爱、呵护的态度敬畏生命,关注患者的权利和需求、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重患者的人格与尊严既是医学的目的,又是医学的终极使命。对人的生命和生命权利的尊重与敬畏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医学教育只有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并接受其社会价值导向,才能培养医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民生、奉献社会的医学人文态度。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国外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中美国、德国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从国外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看,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已成为一种共识[5]。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在医学生职业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要把医学伦理课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伦理评议、伦理讨论、教学辅导、阅读等;还可以进行案例教学,创造机会使医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伦理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发挥专业课的“载体”作用和“渗透”作用,加强临床实习环节,使医学生在接触社会、服务患者的同时,强化医德意识、确立医德信念。因此,实习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医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3 开展以弘扬医学职业精神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产生、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即由表及里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医学职业精神的本质是医学文明和文化的传承,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外部条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出浓郁的春雨润物般的医学职业精神氛围来陶冶医学生的心灵,对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至关重要。这些年来医学院校在医学人才的培养上加强了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往往轻视乃至忽视了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医学道德精神价值的意义,总是从实用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6]。因此,要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积极创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医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并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努力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级医学人才。

[1]张肇达,周同甫.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明旭,张文.促进医学职业精神建设优化医学的社会职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9~12.

[3]包利荣,袁强,马重阳,等.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14~15.

[4]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李阳新.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新探[J].安徽医药,2008,12(9):880~881.

[6]李凤英,周庆华.融医学道德精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113~114.

G640

A

1671-1246(2012)08-0005-02

中华医学会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0-04-02)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生校园文化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