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异常成因与对策

2012-08-15刘兰青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健康心理

刘兰青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00)

一、大学生心理异常研究背景极其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校园自杀、他杀事件频繁发生,大学生出问题的报道频频见诸各类媒体。当马加爵渐渐成为“被人忘却的记忆”时,2011年连续发生的药家鑫杀人案、留学生刺母案、求爱不成拔刀相向等大学生恶性案件,再次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也足以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现代的大学生是在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成长起来的,他们深受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影响,致使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加剧,心理困扰增多,心理压力加大,心理问题多发。帮助大学生矫治这些纷杂的心理问题,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盛衰弱。为了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人才,必须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重视,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每一个学生的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及问题,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发个体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大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2.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里提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1月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要求大学生不但要具有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有强烈的适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异常研究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是关系到人才全面发展、人才培养工作成败的重大问题,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3.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身处不断更新变化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加上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和不成熟,心理处在转型时期,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加以矫治,帮助其及时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演变成心理疾病,妨碍其学业的顺利完成,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异常的成因分析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的大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引起大学生心理异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分析:

1.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作为一名高校的思政课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都存在同一个问题:笔者问他们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有的说随便选的专业,有的说自己父母帮自己选的,甚至有的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选择自己目前的专业。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所学专业非自己所爱,笔者认为只有喜欢自己的专业才能用心去学,不喜欢可能会陷入冲突与痛苦中,长此以往下去,给自己的精神也会带来压力。再者,还有生活的压力,这主要表现在学生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生的心理特点。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着强烈的自尊要求。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使贫困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顾影自怜,因此,很难与群体中其他成员沟通、交往、合作。

2.交际的压力

现代大学生离开了父母,投入到了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大部分学生能很快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但也有些大学生不能适应所处的环境,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想和别人交往,但往往别人和自己的价值观出现冲突的时候,难以理解别人,而把别人拒之于千里之外等等。大学生交际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里面娇生惯养,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另外,他们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

3.情感的危机

大学不能谈恋爱的声音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在大学校园中,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被认为很正常,而且通过异性的交往,不少学生建立了恋爱关系,虽然大学生谈恋爱的人不少,但能正确全面理解什么是爱情的人并不太多。一些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如有的人不能正确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陷入单相思;有的人不能正确处理恋爱与性的关系,发生越轨行为;还有的人不能正确对待失恋,轻者萎靡不振,重者自杀身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真正在客观行为上能够正确处理恋爱与集体关系的大学生虽然也有,但为数不多。更多的是一旦坠入情网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冲击一切,有的大学生整天如痴如醉,沉浸在甜言蜜语中,致使上课时无精打彩,有的大学生干脆逃课,一心一意谈恋爱,成为恋爱专业户,很多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4.就业的压力

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市场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透露,2012年毕业生人数高达680万人,比2011年增长20万人,大学生每年就业压力都有增无减。日益加剧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原来只有高年级大学生存在这种就业压力,目前刚入学的学生也普遍被这种压力困扰着。面对这种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随之产生。

三、矫正大学生心理异常的对策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

为什么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被如此关注?原因就在于在高校大学生当中,因出现心理问题而造成的极端事例及社会影响非常大,让人们意识到大学生心理问题亟待解决。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在各大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比如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及给学生推荐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以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就是说,首先要使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另外,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利用课堂、校报和广播等宣传心理知识,从而架起心与心的桥梁,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引导大学生自我调节

大学生在校期间,难免会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心理方面或情绪上的困扰和不适,所以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该教育和引导他们解决或宣泄自身的问题,也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方法,比如合理宣泄:干活、跑步,转移关注点,别老想着一件事,挫折、困难想不开,先放一放,去干一件自己喜欢干的事,如写字、学习、打球、唱歌等,从而将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或替换掉。再如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又如进行体育活动,这样可以使身心两方面得到锻炼,使肺活量增加,大脑皮层兴奋,精神状态也好。主观锻炼也为将来打下基础,不只是活动四肢,对整个身心健康都有重要作用。另外,把宿舍收拾干净,理发,洗澡,衣着整洁。穿着整洁其本质是改善自己的精神面貌,衣着不仅仅是要给别人看,更是给自己信心。总之,让学生明白,出现问题时,应该在很短的时间把自己不好的情绪宣泄掉,不要累积太多,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3.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除了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及引导大学生自我调节之外,还要对个别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现在的大学生自尊心特别强,有什么问题宁可憋在心里,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倾诉,也不愿意和自己的同学倾诉,所以,大学生们缺乏一个倾诉自己心声、苦闷的自由场所。虽然现在已经有部分高校建立了自己的咨询室,包括我们学校也有自己的咨询室,但现在的大学生选择的是封闭自己的内心,而不愿走出第一步,不愿打开自己的心扉。所以,笔者认为建立咨询室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下一步还需要学校及教师思考,怎么样让大学生走进咨询室,接受老师的心理辅导,解决自身出现的问题。

[1]蒋志勇.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6,(3):43-44.

[2]岳宗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79-80.

猜你喜欢

贫困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