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野下体育教学中的教师行为特征
2012-08-15陈文坤
陈文坤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
人文视野下体育教学中的教师行为特征
陈文坤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
尊崇体育人文价值的学校体育思想是实现体育对于个体的人文价值的保障。体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的教育观念,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发展,使学生有进步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注重教学的本质,建立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
人文体育;体育教学;行为特征
21世纪的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文价值为引导,尊崇体育人文价值的学校体育思想是实现体育对于个体的人文价值的保障,站在发挥学校体育人文价值的角度重新把握和审视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真正落实体育课程的理念,使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体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的教育观念,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树立新型的教学关系。教师不仅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而且与学生一起分享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体育的理解和体验体育过程的快乐。
一、研究目的
体育教学行为中的教师是教育活动三要素之一。目前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大多热衷于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研究,而站在人文视野下研究教师行为可以展开一个新的视角。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逻辑思辨法。
二、现状分析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问题是摆在各国学校教育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又要使他们认识到,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既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能够让世界其他民族的人民加深了解中国,更让我们的民族富有国际意识。20世纪末,世界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均颁布了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或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无论是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还是内容标准、教学建议,都比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国际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以人文价值为取向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和娱乐的需求是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先决条件。体育课程总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适应,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终身体育”思潮的兴起以及人类对健康的普遍关注,提高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中心问题。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是当代社会需要的反映。21世纪的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文价值为引导,尊崇体育人文价值的学校体育思想是实现体育对于个体的人文价值的保障。我们完全有必要,也必须站在学生的发展角度,站在发挥学校体育人文价值的角度重新把握和审视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
(一)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应尊崇人文价值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
尊崇体育人文的学校体育思想就是在学校体育范畴里,以凸显体育的人文价值为价值引导,以体育的人文价值为价值取向的价值观、思想体系和精神,给人们利用体育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的思考和行动提供一个人文主义立足点、切入点和大致的方向。尊崇体育人文价值的学校体育思想是实现体育对于个体的人文价值的保障。我们必须承认:人的生命拥有自身的价值;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尊严和自由的意志。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不仅应重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自然价值,还应该注重传承体育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观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充分挖掘个体价值,让个体以自身独特的价值展示于社会,使之成为一个独特无二的人。现代体育课程的改革是把学校体育界定在教育的范畴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以尊崇学校体育人文价值为价值取向,以体育文化的传承、身体练习、身体锻炼及运动竞赛等手段,以学生的自我实现思想建构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以生命作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尊重每个个体生命的独特性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尊崇体育人文价值的学校体育思想是实现体育对于个体的人文价值的保障。我们完全有必要,也必须站在学生的发展角度,站在发挥学校体育人文价值的角度重新把握和审视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
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要面对每个个体的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实施生命化体育教育。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在中小学中提倡生命化的体育教学,前提是要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体育教师要学会为中小学生个体着想,理解每个中小学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让每个中小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在体育活动中体育的乐趣和体会个体生命成长的快乐。
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应注重生命的成长性和未确定性,体育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成长的环境,使体育教学过程成为中小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要重视对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引导发现,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即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促进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兴趣的满足,铸造坚强的生命意志,体验和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现代体育教师要懂得生命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现代中小学生命化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认识自我,让中小学生在探索世界、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性,在自我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力量和意义。
从生命哲学的角度看,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是现实与未来发展的统一的实际的体验过程,因此,在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应唤醒学生生命深处超越意识,培养学生个体的反思精神,从现实对自己的不断超越,并从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体会到创造的喜悦和领略生命完满发展的快乐。
(二)人文价值引领下的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师行为转变
不同时代、不同教育观念下的教学对教师的行为有不同的要求,中小学体育教育要适宜时代的发展需要,以人文价值引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师在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个体自主性,让学生个体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这将促进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主动学习的转变。这一以人文价值为引领的教育课程改革,将对教师的行为提出较高的要求。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要想在教学改革中真正落实体育课程的理念,使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就要求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的教育观念,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树立新型的教学关系。
1.在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由过去的教学“执行者”转变为“决策者”
我国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明确地规定了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比重、各个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考核标准等,体育教师只能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规定好的教学时数,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大纲,大大地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只规定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并相应地提出了达成目标的教学要求和建议,对教学时数、内容、方法不做限制。体育教师要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就需要从以前的被动执行者向现在的决策者转变,由过去的工具性的“人”转变为真正意义的“人”,这将激活教师心中的激情,让课程体现出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体育教学具有特色,更有助于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有效地学习,取得进步,并能体验体育的激情和快乐。
2.体育教师积极指导体育教学,促进创造性体育教学过程
在过去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几乎完全扮演着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传授者的角色。在工具式的培养过程中,中小学体育教师只片面强调教师传授知识技术、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创造能力,更不利于营造和谐、平等和民主的体育课堂气氛。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始阶段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后来学生的学习作用就不大。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使大多数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反而使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无法体现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即使有些学生运动技能学得不错,但也不能完全归功于这种传统、工具式的教学模式。
(1)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师是课堂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用思考,只要学会就行。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成为体育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使学生的体育学习不再是由外到内的单向的体育运动知识转移和传递的过程。体育教师应组织和创设促进学生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新体育经验与原有体育经验的相互作用,发挥自身潜能,学到更多的体育运动知识技能。
(2)体育教师将积极开发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资源、研究体育教学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是实施体育教学的有效保证。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所谓的课程专家、学科专家,体育教师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中小学广大体育教师只能按照学校的教学条件实施教学,选择、开发课程内容资源的权利基本上没有。我国体育教学大纲虽然都力求突破竞技运动的教学内容体系,体育教师也不同程度地对竞技运动的项目进行改造,可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体育教师,最终仍然是竞技运动内容体系的追随者。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上仅仅选择竞技性的运动项目,在课堂教学中只单一地采用竞技性的训练手段,既不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的兴趣爱好,也不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挖掘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进新运动项目,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吸引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自然界里所有生命都具有独特的自主性,外界因素可以影响它,却不能取代它。体育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够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认识自我,让中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探索世界、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性,在自我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力量和意义。这要求在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尽可能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人文教育的基本路线,具有明确的人文教育观念、人文体育观念和丰富的人文学科知识,发挥自己的智慧,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从“教头”变为体育教育的研究者。
三、结论与建议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坚持以人文价值为引导的方向,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改变以往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方式,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与学生一起分享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体育的理解和体验。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力求每个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发展,是每个学生有进步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共同提高,重视建立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和自我锻炼,逐步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1]陈冬.生命化教育理念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
[2]卢梭.爱弥尔(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季浏.体育与健康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G45
A
1673-0046( 2012)2-0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