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要继续大力加强人格养成教育

2012-08-15马炅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职校人格

马炅增

(河北省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北戴河分校,河北 秦皇岛 066100)

中等职业学校要继续大力加强人格养成教育

马炅增

(河北省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北戴河分校,河北 秦皇岛 066100)

文章明确了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指出了中职生人格异常的表现,挖掘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从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挂钩、更新中职生人格教育理念、结合教学渗透人格教育、加强中职生网络素养培训、提升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实施榜样引导机制六个方面阐释了中职生人格养成教育策略。

中职生;人格现状;产生根源;培养策略

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文化环境的不断变化,给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年来,中职生人格异常现象日趋严重:辍学、出走、轻生、流氓斗殴甚至违法乱纪等事件屡见不鲜。这些人格异常、人性扭曲的惨痛现实给我国中职教育的长足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立足职业教育面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理解中职生的健全人格,如何针对中职生的人格现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矫正塑造机制,是摆在每一个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怎样理解中职生的健全人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应该是自我实现的人;奥尔波特认为是成熟的人。然而,他们说得都过于笼统,健全的人格是受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制约的,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群体,其健全人格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人格是通过社会化形成的,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的综合,是个人的知识、品德、经验、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行为方式构成的统一整体,同时还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标志。就中职学校而言,由于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中职生这个群体在人格培养方面的特性。基于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教育体制状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理想的人格标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2.有健全的心智和强健的身躯;3.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意志和践行能力;4.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劳动服务习惯;5.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6.有勤学善思、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7.有协调和润滑人际关系、积极的团体协作能力;8.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平和开朗的性格。

二、中职生人格异常现状

1.缺乏自理自立的意识和能力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分流生或中考低分生。由于划片招生,很多人在整个初中小学就学期间,很多人从未离开过父母和家庭,有五六个长辈呵护,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仅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备。如今离开家到学校过集体生活,很多人衣服脏了不会洗,病了不会看医生,没钱不知怎么取,出门不会乘汽车,一点小事也要问父母,一下子手足无措,生活陷入了窘境,因而父母陪读、学生雇保姆的情况时有发生。众所周知,生活能力是一个人立身社会最基本的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日常事务不能处理,何谈竞争和发展。

2.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工具智能化的发展,不少学生热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据调查,大部分中职生每天网上交流的时间远远超出现实的个人交际活动,沉溺于虚拟的社会中的他们,常感觉现实世界中自己的渺小与无助。在未能有效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角色转换时,心理上的错位使他们逃避现实社会中真实的人际交往,自我封闭,以致出现交往方式被动、范围狭窄、行为拘谨、技能单调贫乏等各种交往障碍;另一方面,由于对现实人际交往认知不足,他们往往用网络关系尺度去衡量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和人际关系,在认识和评价人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主观、极端、非理性的倾向,由此导致交际困难、人际关系紧张、情绪异常、精神苦闷。交往与合作是迎接未来社会挑战的必备能力,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和学习,还会为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埋下隐忧。

3.缺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穷家富养” 是当今中国长辈一致的教养方式,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便被所谓的爱包围着,无论家庭怎样,长辈们都倾其所有为他们提供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于是一些孩子从小便养成了只管索取、不讲回报的自私性格;再者,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和不良媒体的诱导,不少学生没学会西方人的进取精神,反而学会了他们放荡不羁、纵情享乐的思想。进入学校独立生活后,便拿着父母血汗钱去泡网吧、下饭馆、出入娱乐场所、租房挥霍,艰苦奋斗精神在他们身上已消失殆尽。

4.缺乏健康向上的内驱力

中职学生和其他学校学生一样,也经过了十年的寒窗苦读,家长和自身对升学和就业的结果期望值都很高。如今上了职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考场的失败者,其沮丧和失落的情绪可想而知,一时心理无法承受,出现了自怨自艾、自我闭锁等人格障碍;还有的学生由于生活贫困,与周边其他同学相比出现反差,而又不想直面这个现实并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怨天尤人、郁郁寡欢、不思进取。

5.缺乏道德行为的控制力

不少中职生经过十年的学校教育,虽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即对真善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但多数人言行不一、知行脱节,体现出认知与行为之间的明显反差,越是高年级这种现象越严重。他们常以正常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以唯我的标准来约束自己,呈现出道德行为和人格的二重性。有些行为明知不对仍然去做,常常是一错再错、屡教不改。

6.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错位

大部分中职生情绪、行为等外部表现和内心状态常处于矛盾之中,奔放、张扬的外在行为是掩盖内心空虚的表现,空虚的内心深处希望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和关注,便欲借助张扬的外表来实现。无论他们怎样追求标新立异和特立独行,无论他们怎样崇尚超前、激情消费、追赶时髦,无论他们怎样追求感官刺激和个性的宣泄,都是内心空虚的表现。在空虚之余,派对、狂欢、野游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盲目追星、崇拜偶像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

三、中职生人格问题产生的根源

1.家庭环境

(1)抚养方法不当。孩子从出生到离家前,家长包办了他们生活的一切,使本来可以通过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完成的东西,由长辈们大包大揽,剥夺了他们正常成长的机会,使他们变成了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

(2)教育方法失误。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所有家长都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偏重于智力教育而忽视子女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要么娇宠溺爱,要么粗暴打骂,要么放任自流,要么禁锢封闭,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进入职校后,又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发展很少关注。

(3)家庭成分残缺。不少家庭结构不健全,单亲或再婚父母以及隔代教养等都给子女的人格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4)家庭气氛不融洽。家庭成员间相互不理解,在心理上互相猜忌,在性格上不能相容,经常发生吵架甚至暴力现象,会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形成不良人格。

2.教育环境

(1)基础教育在人格塑造方面还没形成明确的制度、健全的体系,一切教育手段围绕分数进行,全然不顾及孩子的心理人格发展规律,使多数人在学分的重压下人格发生扭曲。

(2)职业学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办学主体情况复杂,教育与管理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人格教育还没有作为一种教育目标列入日程,基本是以政治教育、纪律教育代替人格教育。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缺失或不健全,心理教育师资匮乏且能力不强。同时,学生和家长对心理咨询和治疗也存在偏见。

3.社会环境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渗透,很多中职生对舶来品缺乏“拿来主义”态度,而采取盲目全盘接受的做法,其价值观念必然受西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导致价值观偏移。

(2)在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传统人格失效,理想人格幻灭,社会不良现象误导,非主流文化侵蚀,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日益膨胀,使许多人人格和心理发生异变。

(3) 无政府状态自由化的互联网和大众传媒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处在成年与未成年之间的中职生是受害的重灾区。

4.个体内部环境

(1)遗传因素。按一般遗传规律,父母乃至更上一辈基因对下一代的遗传影响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优秀的基因,要通过适宜的外部环境来发挥优势,否则也会出现新一代的“伤仲永”的情况;相反,有缺陷的基因如果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可以得到一定纠正,弥补先天的不足。作为教育者,了解一定的遗传学知识也是一门主要功课。

(2)生理因素。中职生一般年龄较小,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心理机能容易失衡,缺乏对自我及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与考量,对内不注重内心修养,对外不主动抵制并消除不道德的丑恶现象,道德的意志抵御不了非道德欲望的冲击。

四、职校生健全人格培养策略

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孩童时代到中小学乃至走向社会前整个学程的持续努力。这的确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树人”过程,只有形成协调联动、一以贯之、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在中职生走向社会之前职校几年的校内教育中,怎样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一关键阶段人格养成的艰巨任务呢?笔者经过实践与探索,觉得以下做法卓有成效:

1.职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挂钩。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家庭教育已经不再是一个非常自我、非常随意的家庭行为;职业学校也不应像一般高职院校或普通高校那样与家庭教育相脱离。针对中职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仍然需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网络。其中,职业学校要起到一个协调、指导和整合作用:指导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育人观,除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外,还要主动了解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了解学生在校学习、交友、生活的表现,及时与子女交流沟通,与学校保持经常性联系,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2.职校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育人理念

确立以生为本的人格教育理念。职校应顺应时代要求,尊重和调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育,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把人格养成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建立起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的人格成长教育体系。

加强心理教育。职业学校是心理人格问题的重灾区,但目前国家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够完备,师资力量不足,职业学校对心理问题重视不够,致使原本有些属于心理范畴的问题,被混淆在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因此失去了心理问题的最佳矫正时机,加重了人格扭曲症状。中职学校要根据职业学生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具有职校特色的心理教育计划,组建必要的常设机构,配足高素质的师资,形成心理健康和人格养成的培养干预机制,引导学生正视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加强校园育人背景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要建设好校园物质文化。庄典的建筑、清幽的环境、丰富的人文景观、优美的求学场所、恢弘的图书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既是办学的基础条件,也是文化品位的象征。其次,建设好学校的精神文化。要充分挖掘学校宝贵的文化资源,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专业特征,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管理理念着力建设良好的学风,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校园特色的精神文化。再次,要抽调有丰富经验和组织能力的教育工作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专业技能大赛、各项体育竞赛等,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最后,还要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构筑学生网上精神家园,从网站功能、群体定位、资源整合、安全建设等方面立足学校实际,积极营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环境,成为他们健康学习、娱乐、消遣的精神家园。

加强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和优势。社会实践既是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能较快地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体验到真实生活的本质,有利于他们从象牙塔里尽快地走出来。

建设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人格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性格才能铸就性格。教育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价值引导者,他应具有“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影响力;其次,教育者本人必须是个人格健全的人,能把教育者的热情和关怀传递给学生,能对人生、社会、前途、理想具有科学的真知灼见,才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和敬畏感;再次,教师应该是一个杂家,学生人格问题的成因千差万别,在探知学生的病根之后对症下药,这是教育者育人的最高境界。不管是来自家庭的、社会的,不管是来自物质的、精神的,不管是来自老师的还是同学的,教师都能为学生拨云见日,找到可供师法的灵丹妙药。所以,职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是一个肯于学习、善于钻研、知识全面、以育人为己任的行家里手。

3.结合教学渗透人格教育

课堂是传播知识技能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人格的温床。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其实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挖掘人格教育的潜质,将育人寓于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之中,这样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不管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可以把人格养成教育注入其中,当学生将这些春风化雨的教育内化为自己的人格观念后,其日常行为就有了抵御各种非主流人格的防线。

4.加强网络素养教育

当前社会传媒安全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学校要指导学生正确选择传媒资源的方法,培养学生选择信息、解读信息、抵御负面信息的能力以及辨别虚拟环境和现实世界的能力。学校可根据生源情况,因地制宜地通过课堂讲授、讲座报告、校园网络、校刊校报、广播等资源进行网络素养培训,让学生学会甄别信息、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批判继承,从而强化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

5.重视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健全人格的形成,除去先天因素、教育机制以及社会影响外,更离不开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实施人格教育工程是必要的,但说到底,人格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进行人格教育的时候,决不能按照粗暴简单的命令和规范来压缩,而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精神,让他们在明理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己向上、向善的内在动因,去实现健全人格的自我实现。

6.要实施榜样引导机制

人格的自我完善多借助于教育者的科学引导和学生的内驱力,但光有理论认知和强大的内驱力还不够,当学生具备了正确的人格观念以后,作为聪明的教育者,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榜样和典型,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对照、分析、比较、模仿,把自己的人格观和活生生的榜样相联系,从而防止认知与实践的脱节。在榜样和事例的选择上,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最好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这样才有可行性和可信度。在榜样的力量引导下,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一些人格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获得人格实践的经验,起到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作用。

联合国专家曾断言,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我们真的不希望这个预言应验在我们国家的这一代身上,而现实却无情地摆在我们面前,在中职生这个群体中甚至到了可怕的程度。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强盛的国家需要千千万万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阳光灿烂、锐意进取的新一代建设者,愿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每位中职校的学生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大有作为的人才。

[1]李青松.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祁金善.当代教育的重要命题——健全人格的培养[J].郑州大学学报,2000,(7).

[4]徐文勇.有一种力量叫人格——浅谈教师人格在德育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4,(12).

[5]张华.论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6).

G718.2

A

1673-0046( 2012)2-0086-03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职校人格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