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路径

2012-08-15武金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武金娟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高校学生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路径

武金娟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学生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高校学生管理研究和改革发展的方向。文章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研究背景下开展研究,提出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运用中的有效对策,以期为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的推进提供参考。

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路径

一、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完善具体服务机制

育人始终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任务,全心为学生成才服务是学生管理工作的观念,我们应该紧紧围绕促进大学生成长来开展工作,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完善校内服务的运作机制。

⒈设立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目前,大学已经基本普及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高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咨询教育机制,选聘专职咨询人员开展好具体工作。学校还应该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保证心理咨询机构的创建,不仅要有受过专门培训的心理咨询师队伍,而且心理咨询师还需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和精神病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胜任具体工作。

⒉建立完善学生就业服务中心

高校已经认识到,能否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尺。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校内需建立和完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高校还要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提升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就显得特别关键,还要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学校要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广泛深入的联系等;每年切实举办好学校毕业生招聘会,并建立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供需信息综合收集与发布等工作,保证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供需双向顺利及时交流;帮助大学生对自己合理定位,端正心态合理择业。通过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了解自我,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

⒊建立完善学生资助中心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缴费制度的改革深入进行,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大量存在,做好贫困学生帮扶问题已成为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应通过建立完善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帮扶。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奖、贷、助、勤、减等的学生资助体系。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解决学生生活困难,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采取具体措施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平台和条件。

⒋设立完善学生科技活动指导中心

大学生课余生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挥着第二课堂的功能。学习不再是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取而代之,是大学生们为更大程度地展现和实现自己的愿望,发展自己新的志趣,课余生活呈现出多样的色彩。通过设立大学生科技活动指导中心,对学生课余生活进行具体指导。可以通过讲座、演讲、辩论等形式,提高大学生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心理等方面的知识素养;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其社会价值;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开展一些健康、高雅、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强化业务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学生管理是一种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管理,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首先必须通过采取具体措施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1.增强学生管理工作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

为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必须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看作是专业化的工作,而深入研究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相应的教育规律,必然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领域。我国部分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以及对学生管理人员的价值不够重视,造成吸引人才难的局面。所以高校还需在政策方面多下工夫,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力度,引进优秀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吸纳一些在人文学科和教育管理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加入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来。同时,还应支持和鼓励本校有能力、有经验并对人文学科感兴趣的专业教师加入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来。

2.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要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人文素养,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人文知识教育。刚到任的学生管理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对在岗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也要进行人文素质的培训。学校需要从制度上提出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人文素养的根本要求,将人本教育有关内容纳入基本考评标准中,提高学生管理人员对人本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转化为自觉行为。从外部施加压力,也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人文素质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完善学生自我管理制度

学校内部的运行是否能建立起符合教育规律,并主动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这种机制要求学生管理需将学生的自我管理纳入管理的整体体系中来。事实上,学生参与管理的状况如何也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突出标志。

对于强化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方面,关键还是在于引导。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加以引导,使他们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要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创造一定的条件。主要可从以下四个环节来考虑:第一,要让学生熟悉学生相关管理制度。第二,建立一支精干的学生干部队伍。一些学校设立学生助理辅导员,是有益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尝试。第三,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广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第四,建立更为科学的管理体制。高校在管理体制上要具有科学性,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这里突出强调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学生干部管理要科学化;第二是对学生日常生活管理要科学化。通过一些具体化的措施,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达到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倡导依法治校,加强法治建设

在法制社会中,高校必须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法治精神和维权意识,必须倡导依法治校,对高校管理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尤其要在实践中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

1.把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要贯穿始终。既是为了提高大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自觉意识,方便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他们在校期间对高校依法办学的监督,推动高校依法办学的进程,为大学生奠定牢固的法律基础,养成良好的学法、守法习惯,为他们毕业后走进社会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并推进整个社会法治化建设进程。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学法、尊法,强化自身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不管是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中,还是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上,都要做到依法管理、依法育人,真正把教育、管理学生与维护学生的权益结合起来,既要严格教育、管理学生,又要尊重和平等地对待学生,依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不断完善相关学生管理规章制度

高校制定相关学生管理制度时,不能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否则就属无效,如果依据不合法的校规做出的学生处分行为,也同样是无效的。这里“依法治校”中的“法”,主要是指《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高等学校在修订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时侯,应当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同时兼顾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应当享有的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学校在修订完善现有的规章和条例时,要注意继承和发扬,保持有关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具有相对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保证今后的发展在良好的法律环境下,维护学校以及学生的合法权益,真正体现法律的权威性。高校在出台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注意遵循民主程序,广泛吸纳各方面的代表来参加讨论,还要通过一定阶段的试运行,再进行完善和修改,正式施行并告知全体学生。

3.规范学生违纪的处理程序

高校处理违纪学生,从实体和程序上都要合法,按照符合法治精神的步骤和方式行使惩戒权,避免工作运行中的随意性、机动性。在处分前的程序中,应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遵纪守法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处分程序中,学校在对违纪学生做出处分决定之前,要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告知学生对其的“指控”事实,听取学生的陈述、质疑和申辩。有关处分下达后,高校需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由学校负责人、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专门受理学生对处分决定不服而提出的申诉,并制定学生申诉处理的程序和办法。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具体工作中要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既是管理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尤其要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逐步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及管理手段,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只要不断地学习和积极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一定能跟上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为人才的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

[1]彭玉丹等.学生自我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2]马海泉.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4,(8).

[3]魏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J].教育与职业,2005,(1).

[4]陈久奎.论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法制化改革[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6).

G64

A

1673-0046( 2012)2-0074-02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