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材编写的探讨

2012-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实用性广西理论

刘 彪

(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特约论稿]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材编写的探讨

刘 彪

(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翻译教材是教学之本和知识之源,担负着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在翻译教材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以中国—东盟为背景,探讨广西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材编写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在翻译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翻译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以便更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要求与期望。

中国—东盟;翻译教材编写;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

一、英语专业翻译教材编写现状分析

随着翻译学科的发展和对翻译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翻译教学的媒介,翻译教材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国内出版的正式翻译教材数量繁多、种类齐全,其中受到各高校青睐的教材主要有:《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1980)、《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柯平,1993)、《 实用翻译教程》 (冯庆华,1997)、《 汉英翻译基础》(陈宏薇,1998)等。这些教材在不同的时期为翻译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科的发展,这些教程中的大量例句选材以及介绍翻译技巧的方法已与当前社会严重脱节,不足以反映时代要求。同时,翻译理论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穆雷在《中国翻译教学》一书中写道,“几乎所有的翻译课教师对现有教材状况表示不满。他们认为,统编教材内容和译例不够多样;新出版的教材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令人难以选择;不容易找到适合学生要求、紧密联系实际的翻译教材;缺乏译文规范、难度由浅入深的系统练习材料等”。张美芳教授在调查中也发现,教师们普遍不满意现有的翻译教材:在99人中,有9人认为目前没有一本教材兼有多种优点或较为令人满意的;42人认为翻译教材中的理论部分最不尽如人意;29人指出教材零散、杂乱、多而滥。还有人批评教材中的编写体系与材料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相对重视双语在词法和句法上的对比等。

广西高校英语专业所使用的翻译教材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相似的问题。然而,近年来虽然广西在翻译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研究的主要方向倾向于翻译理论,关于翻译教材编写方面的研究较少。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广西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材编写改革的研究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论文以中国—东盟为背景,探讨广西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材编写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在翻译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翻译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以便更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要求与期望。

二、关于英语专业翻译教材编写的若干思考

(一)针对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加强。从2004年开始,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秋季在广西南宁举行,在促进国家间交流与发展的同时,也为广西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各国参展商反馈回来的信息可以了解到,由于我们的外语翻译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志愿者的翻译工作并不能让外商满意。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发展所需的外语翻译人力资源就越来越显得重要了。因此,翻译人才的培养成为广西高校英语专业的重点。同时,翻译教材的编写也应引起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因为好的翻译教材对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及广西高校学生当中,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重比较大,所以在翻译教材内容选择上也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广西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材编写应考虑到广西自身的特色,尤其在中国—东盟这个大的背景下,根据教学与广西的发展实际,尽可能地把多种教材组合起来进行优化,在原来翻译技巧讲解的基础上,增加商务翻译、民俗民风等实用文体翻译技巧及相关翻译理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相关翻译的能力,为广西的进一步发展输送合格的翻译人才。同时,翻译教材的编写必须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选材和编撰。在广西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多,以广西师范学院为例,2009级到2011级三个年级英语专业本科生共计41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数共计105人,占总人数的25.42%,主要为壮族和瑶族学生,共92人,占总人数的22.27%,当然也有少数回族、苗族、彝族学生。因此,教材在译例选择上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选入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提高翻译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所需的翻译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广西少数民族独特的习俗与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中元节,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苗族的中元歌会等,广西特色的景点等,选择其中有典型性的文章,使学生在学习翻译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广西,并将美丽的广西介绍给外商,让广西走向世界。

(二)实用性

现在高校使用的翻译教材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编写的,其重点为文学翻译及社会科学文献翻译,特别是改革开放前的翻译教材,为了迎合当时的政治形式,虽然抛弃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空洞口号式内容,但仍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这样的内容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学生的培养及今后的发展来说,显然缺少实际意义。同时,翻译教材中的译例与练习都选自当时的政治述语、著名人物的语录以及文学名著,单句和长句翻译比较多,其中部分内容对于今天的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再适合作为课本中的典型译例和练习。

现实中翻译工作涉及广泛,但如果翻译教材的内容都侧重于文学翻译和社会科学文献翻译,而对影视翻译、新闻翻译、经贸翻译、法律翻译等其他翻译分支涉及的少之又少的话,则不利于学生了解不同翻译工作各自的特点,导致学生在日后的翻译实践中毫无经验可言,广西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正是面临这一问题。作为东盟博览会志愿者,他们自身都有较高的翻译水平,但是却缺少对实务翻译的了解,所以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表现不尽如人意。张美芳曾指出,“既然社会对翻译的需求已从侧重于文学翻译和社会科学文献翻译转向侧重于实务性的翻译,翻译教材的重点也应该转移到实务翻译方面来。”

因此,笔者认为广西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材在内容与练习设计方面应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翻译应该坚持实用性的原则,各种题材兼容并包,以实用文体为主,如经贸、法律、科技等。这主要是考虑到本科毕业生如从事翻译工作,主要是实用文体的翻译,这也是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翻译教材的编写在选材方面,应该改变只选文学素材的传统做法。其次,翻译教材练习还要以交际为目的,减少词句为中心的内容。在讲授词句翻译的基础上,应增加篇章翻译和各类文体翻译的内容,让学生以具体交际情况为背景,体会翻译的特点以及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使学生不会因为较多地注意词句的翻译技巧,而忽视了译文的语篇性和交际性。同时,重视翻译教材编写的实用性,介绍学生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此外,现代翻译理论认为,文本类型决定翻译策略的使用。多样的文本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为学生将来翻译不同的文体材料提供翻译实践经验。翻译理论的选择不应该仅为文学翻译服务,更应根据翻译实践的需求进行调整,与翻译教材的内容以及翻译练习相关联。同时,对于节译、改译、编译、摘译等不同的翻译类型也应该予以重视,因为在实务翻译中,这些类型的翻译类型也非常常见。

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取消政治文学翻译。只需要注重翻译内容的合理选择,在选择一些文学翻译的同时,还要选择一些实用应用文来训练,以满足新形势下对翻译人才的要求。

(三)时效性

现在翻译教材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内容老化、信息过时。在内容选择上,一方面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多选择各种政治文献以及外交场合的发言及相关的演讲,虽然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当今的社会政治情况相距甚远,信息性和实用性不强。另一方面,许多选自当时外文原版读物的内容为学生展现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语国家的生活场景,以及一些名著内容节选,而对于当下的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学引用甚少,不宜于学生了解当代英语国家的现状及其最新的发展动态。

翻译教材是时代的产物,其目标是为社会服务,因此,它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虽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总结出能使翻译教材编写达到理想水平的最优化翻译编写体系,但应该尽快着手对翻译教材的编写体系进行研究,以便早日探究出理想的翻译教材编写体系,编写出高水平的翻译教材。

同时,翻译理论在翻译教材编写过程中也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翻译理论也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翻译理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不可否认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翻译教材中理论的选择不应该还只关注“信”、“达”、“雅”,不应该仅关注于语篇内容、修辞和结构本身,而应该更多地与当前发展形式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为现在亟需的翻译实践提供指导。上文中曾提到,影视翻译、新闻翻译、经贸翻译、法律翻译等近年来倍受关注,所以笔者认为,与这些内容相对应的翻译理论也应是翻译教材介绍的重点内容。比如弗米尔(HansVermeer)的目的论、霍斯·曼特瑞(J.H.Manttari)的翻译行为理论和诺德(ChristianeNord)的功能加忠诚理论,以及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的文献式翻译和工具式翻译等。这些理论对于具体实践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所以应受到教材编者的重视。因此,翻译教材中的翻译理论也应与国内外翻译界的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和翻译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相结合,从而提高翻译教材内容和理论的时效性。

翻译教材是教学之本和知识之源,担负着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因此,翻译教材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区域的不同特色,在编写过程中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的有机结合,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

[1]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陶友兰.翻译目的论观照下的英汉汉英翻译教材建设[J].外国语,2006,(5):33-40.

[4]Nord,Christiane.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Methodology,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Amsterdam-Atlanta:Rodopi,1988.

[5]王建国.功能翻译理论与我国的翻译教材建设语言与翻译[J].语言与翻译,2004,(2):20-23.

G64

A

1673-0046( 2012)2-0001-02

猜你喜欢

实用性广西理论
广西贵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