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2-08-15赵培兰
赵培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赵培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文章通过分析传统钢结构教学的不足,构建了高职院校钢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从钢结构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达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以期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管理型的应用人才。
高职;钢结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
钢结构建筑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是一种节能环保型、可回收利用效率高的建筑结构,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建筑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目前,在我国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已逐渐得到了认同,在高层建筑、大型工厂、大跨度空间结构、交通能源工程、住宅建筑中,尤其是地震灾区的重建更能施展钢结构的优点和特长。因此,国家对于钢结构的发展十分重视,出台了多项相关的政策措施,对钢结构行业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钢结构蓬勃发展,因而急需大量具备钢结构设计和施工能力的技术人员。然而,由于目前高职院校钢结构课程教学学时不足,教学中持续采用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毕业后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企业工作技能薄弱,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地违背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钢结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对钢结构课程实行改革呢?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目前钢结构课程的教学缺陷。
一、钢结构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材选用不当
目前,高职院校钢结构课程的教材大多选用的是本科教材,即使选用的是高职教材,但是教材的内容也和本科教材一样,换汤不换药。对于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本科的理论课程对他们而言很难,而且也没有兴趣、枯燥无味。由于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这样就导致学生对一些实际知识有所缺失,对所学习的内容不能及时地理解和掌握。
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
钢结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模仿本科教学方法,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教学,即使有的院校也狠抓实践教学,但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仅仅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学生没有真正地接触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严重脱节。
3.没有适于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大多采用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听,采用的是注入式、满堂灌的方法,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既没有兴趣,也没有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仅仅有课堂一个学习渠道,教学形式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看重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在这种传统教育指导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不能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教学目标不适合高职学生
教学目标单一,认知目标独尊而人格目标、情感目标缺失;知识目标凸现而学习目标缺失。
教学目标的划一性,对存在差异的教学对象实施同一教学目标,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教学目标的规约性,严格限定课堂教学目标,钳制了课堂教学丰富的动态生成性。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因此,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该是主动地获取知识。高职教学必须转变以讲为中心的观念,确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必须在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做文章,把“讲”作为启发、引导、组织和鼓励学生的“学”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自行设计、主动实验。教师的主要任务则在于答疑解难,剖析谬误,这样,不仅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一个极大的提高。因此,教师要从教学目的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运用项目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现代化电教手段,使他们互相结合、取长补短,让学生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
二、加强钢结构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
钢结构课程教学应该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钢结构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力求达到理论和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满足行业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学内容方面: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级人才。在钢结构工程中,企业最需要的技能是学生会组织钢构件加工制作,会组织钢结构工程的施工安装,而要掌握这些技能,前提是学生能识懂钢结构图,因此识图是钢结构教学的关键性内容。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当中应该适当地增加一些理论教学的内容。因此,钢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从理论教学到识图,再到实践操作这三个方面来构建,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2.理论教学方面: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实践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做到理论适度够用、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即可。教学中可以从识图、制作、安装施工三个方面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由于钢结构本身构造比较复杂,节点连接也很复杂,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钢结构的教学必须革新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钢结构的识图方面,由于学生一直以来接触的是混凝土结构,习惯了传统的矩形梁矩形柱,对于钢结构的工形梁柱从图纸上很难理解,可以将现场教学法、图片教学法、模型制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唤起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先从感性上认识钢结构,再对应图纸去认识理解。当然,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做模型,之后教师评价、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3.实践教学方面:要加强实习,一方面加强课程实训,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实习。不少高校对钢结构课程实训并不重视,仅仅局限于认知阶段,没有达到对混凝土结构的重视程度。现在钢结构发展迅速,结构体系复杂多样,只对简单的型钢构件、门式刚架、钢框架、网架结构走马观花地看一看,教师说一说,学生根本不能掌握这些结构的内在本质和精髓,所以应该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工程实际中,学习和了解工程中的实质性内容,这样通过实践加强学生的理论水平,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成在学校应该掌握的内容。
4.课程设计的内容要选择好,课题尽量和实际工程相接近,实际工程的选择应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以尽快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
5.教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大学的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会什么、能干什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各种规范手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所以在学习中学会查阅相关的规范手册等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因此,在钢结构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其结构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我们必须重新构建课程的教学体系,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及时地根据所学的内容带领学生去参观学习,力求达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统一。
[1]胡晓玄,杨海林.高职院校《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的初探[J].价值工程,2011,(15).
[2]宋高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钢结构课程教学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0,(3).
G718.5
A
1673-0046( 2012)2-0047-02